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中,哲学方法是最高层次的思想方法,负责对将要研究的问题或命题作哲学审视,对其哲学前提作"何以可能"的拷问。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何以可能"呢?这一哲学前提的拷问,由三个追问组成:一是中国化命题"可能是何"?即它可能"是什么"性质?是事实命题还是价值命题抑或规范命题?是值得研究的真问题,还是虚假问题?  相似文献   

2.
1、在无产阶级已经变化了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是否就只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发生作用的对象是否已有了很大的扩展?2、马克思主义与中西方思想文化关系是否出现了新变化?怎样在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这三大思想资源的互动中来建设“当代中国文化”?3、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究竟如何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究竟持有什么样的态度?4、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视为阶级斗争,生产力至上以及人类解放各有怎样的缺陷?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究竟是什么?5、…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其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敏锐地指出:"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实在有些过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可能也会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中国制度和中国治理模式的成功,所以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究中国治理的特质和优势。在中国制度形成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发挥了作用,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对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因此,要读懂中国制度,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正确认识。"志于道""一体之仁"与西方"二元对立"具有方法论上的差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是"志于道"的文化,追寻的是宇宙人生的大道。  相似文献   

4.
《求是》2014,(12)
<正>在西方话语中,任意解读"中国模式"的现象司空见惯。比如,有学者认为,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模式",其实质是"利用社会主义来建设资本主义"。有学者认为,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成功与社会性质无关,与政党体制无关。有学者认为,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西方模式"的复制品,除此之外并没有自身独特的内容和创造。有学者认为,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绕开"毛泽东主义"的发展模式,"中国道路"的开辟意味着历史的断裂。有学者认为,所谓  相似文献   

5.
能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衡量我们能否真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标志之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到五大党的总书记,后于1929年被开除出党,1942年寂寞谢世.其身后,有“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光环,也有“右倾机会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乃至“汉奸”“叛徒”的名号.陈独秀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曾一度紧密相连.正确评价他的功过是非,是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正确评价陈独秀呢?  相似文献   

6.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时,有人认为,“只有西方经济学才能解救中国”。这显然是错误的。旧中国的经济论坛和大学讲坛,欧美经济学占据霸主的地位,但它救不了中国。解救中国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那末,对西方经济学究竟应该有个怎样的基本态度?这倒需要作一番了解和研究。现将在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中有较大影响的经济思潮逐一作些简要的介评,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外热议的话题。然而究竟什么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从何而来?如何继续走好中国道路?对这些问题,人们尚未达成共识,还有不少模糊认识。有鉴于此,中央文献研究室成立课题组,撰写出《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以下简称《中国道路》)一书,通过文献解读的视角,破译出中国道路的"密码",令人耳目一新。该书的特点,择其要  相似文献   

8.
日本学者石川祯浩的新作《中国共产党成立史》,最成功之处一是用大量史料基本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如何从日本传到中国;二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缺点主要是未能正确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大局,未能正确回答"近代中国何以会有共产党?";另外,对于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方面缺乏深入研究.2006年8月26日《光明日报》刊登的三篇对石川及其新著的批评,是断章取义,有失学者水准,应当在承认其优点的同时,也看到其缺点,进行真正的学术评判.  相似文献   

9.
王诚宏 《世纪桥》2008,(15):53-5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命题究竟是谁在何时何地第一次提出来的?是毛泽东?还是张闻天?笔者认为,是毛泽东。他在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并由此推动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4,(7):57-57
正陈曙光在5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在国际话语场,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存在误读与偏见。出现这一局面,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形形色色的政治企图之外?不理解"中国模式"的特质也是个重要原因。"中国模式"不是"苏联模式"的衍生品,不是"西方模式"的翻版,而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中国模式"既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开放性的一面,是二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哲学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获得动力和革命精神,并有力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这里所体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实践性特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人类已进入新世纪,如何构建马克主义哲学新形态并使之中国化,是理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仍是21世纪哲的主潮。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西方的生命哲、尼采哲学、新黑格尔主义等比较,是0世纪世界哲学的主潮。一方面,它对多重大哲学理论问题作出了正确回。如宇宙观上解决了物质和精…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西方理论热,这是当今中国令人。目的一大社会现象。对此,有种种议论。有人惊呼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遭到了严重的冲击。有人担忧这股资产阶级思想冲击波将会腐蚀这代大学生的心灵。更有人愤怒:为什么把这些反面的东西介绍进来?也有人主张,要赶快研究对策,采取相应措施。自然也有人断言大学生西方理论热意味着一种历史的进步。究竟应当如何估计和认识大学生西方理论热呢?至少有二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其一,大学生西方理论热的出现是否必然的,如果是必然的,其根基在哪里?其二,为什么西方理论在中国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被中国的老百姓称之为"官"。那么,官的价值是什么?领导干部应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官"与"民"的价值错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的前提下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效应。价值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形成和实现的。"官"与"民"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究竟是"官本位"还是"民本位"?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级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以此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各种官吏都把他们自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直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有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进行阐释者,也有从实践第一的观点进行解读者,还有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进行把握者。总体上,大都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视角展开论析。然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还提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它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矛盾分析与历史分析、战略谋划与调查研究、系统推进与精准施策相结合的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文明进步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最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法论体系,能够给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科学的方法依据,并为全球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人谈思想、哲学,中国人则谈生命气象……"3月15日,台湾知名学者、作家薛仁明受邀前往贵阳孔学堂开讲"孔门的生命气象"。什么是生命气象?如何解读孔门的生命气象?生命气象与中国学问之道又存在哪些关系?本刊记者就此系列问题专访薛仁明。  相似文献   

16.
侯且岸 《新视野》2007,2(5):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学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对它的研究也越发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颇有形成"显学"之势。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具有理论形态的思想文化命题,需要用理性的态度来思考、研究这一命题。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实际,着眼于方法论,着力从学理和取向入手,对"西方文明的本土化"、"与五四思想启蒙的历史联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集体智慧的结晶"、"对特殊规律的探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矛盾的进程与扬弃的过程"等六个方面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王学荣 《探索》2012,(6):168-171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学术界曾经有过一次关于"商品二因素"提法的学术讨论,洪大璘、洪远朋、奚兆永三位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著名学者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二重性"究竟是不是"二因素"的同义语?目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仍然采用"劳动二重性"的提法,是否也可以有"劳动二因素"的提法?如果也可以有"劳动二因素"的提法,那么"劳动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是否也可以"同时并用"?等等。彻底弄清楚这些问题,对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21,(11):28-29
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光辉典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张维为 《理论导报》2014,(10):11-11
正理解中国,特别是解释"中国模式"得以成功的制度原因,可把重点放在解读中国的国家性质以及中国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上,即"一国四方"。这些制度安排保证了中国的迅速崛起,也是"中国模式"超越西方模式的重要制度保证。"一国"——"文明型国家"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有八个特征,即"四超""四特"。"四超"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20.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阶级的内涵、阶级划分的方法及依据、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其命运、阶级意识、阶级斗争、中间阶级的地位及作用等。在研究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部分西方学者呈现出坚持与肯定的态度,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试图"补充""修正""革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