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东北地区坚持抗日,引发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日方观察到,中共起初灵活运用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团结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开始实施"反日的统一战线"策略,使东北的抗日斗争迎来新的突破。中共将党领导下的赤色游击队和红军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联合或改编其他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在农村的政权建设从创造苏区转变为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在宣传与苏联的关系时从"武装保护苏联"调整为"实行中国民众与苏联兄弟友谊的联盟"。基于大量观察分析,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策略的性质、领导者、活动对象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中共在东北实行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雏形;中共始终是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的有力领导和坚强核心;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极大限度地动员了中外民众共同加入到反日战争中。日方的观察进一步证明,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斗争,积极凝聚民族力量,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东北地区坚持抗日,引发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日方观察到,中共起初灵活运用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团结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开始实施"反日的统一战线"策略,使东北的抗日斗争迎来新的突破。中共将党领导下的赤色游击队和红军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联合或改编其他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在农村的政权建设从创造苏区转变为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在宣传与苏联的关系时从"武装保护苏联"调整为"实行中国民众与苏联兄弟友谊的联盟"。基于大量观察分析,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策略的性质、领导者、活动对象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中共在东北实行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雏形;中共始终是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的有力领导和坚强核心;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极大限度地动员了中外民众共同加入到反日战争中。日方的观察进一步证明,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斗争,积极凝聚民族力量,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相似文献   

3.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下,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与妥协、团结与分裂、进步与倒退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这种既合作又斗争的局面在湖西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1938年初,湖西各县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地方政权崩溃,正规军撤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下,中共地方党组织一面组建武装力量开展敌后抗日,一面协助国民党建立敌后政权和武装。国共地方武装一度在军事上互相配合支援,开展联谊,协商财政问题,保持了合作,但在对敌伪军作战时仍难以获得优势。1938年底,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赴湖西,对国民党地方武装提供了军事支援、防务协助,并帮助开展政治工作。湖西地区国民党地方武装逐渐聚拢在八路军周围,呈现出在中共主导下的良性合作关系。不过,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湖西地区国民党地方武装积极响应国民党中央"溶共""防共""限共"政策,不断制造"磨擦",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双方合作出现大的裂痕。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不得不独力扛起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掌握全国政权的国民党,实行既联共又反共,既抗战又妥协的两面性政策。本文主要从分析国民党两面性政策入手,探讨国民党实行两面性政策的原因、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党又联合又斗争策略及其历史经验。一、国民党的两面性政策其积极的一方面表现在:(一)实行联共政策,顺应民族斗争的需要。(二)实行抗日政策,基本上坚持了八年抗战。(三)开始实行一些政治民主改革,调整和缓和国内阶级关系。(四)实行抗日的外交政  相似文献   

5.
由于东北形成了四大游击区,加上共产国际路线策略转变的影响,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东北党组织机构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和改变,撤销了中共满洲省委建立了四省委。这种调整符合东北的实际斗争情况,但也存在错误和疏漏。特别是中共满洲省委撤销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没有对四省委实行统一领导,给东北抗日游击斗争带来消极影响,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高举党中央抗日救国的旗帜,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发出抗日号召,继而组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联合抗日义勇军、反日山林队等反日武装,共同抗日,进行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卫月,以王明、康生为领导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满洲省委机构庞大,有好细为名(事实是机构不庞大,也没有奸细)撤销了满洲省委。但其领导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功绩永不可没。中共满洲省委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和全国抗日战争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揭露日本侵略阴谋,掀起抗日救亡高潮早在1931年7月7日,中共满洲省委在…  相似文献   

7.
陈夕 《求是》2005,(17)
抗日战争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全民族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和政策,广泛地动员了全国各少数民族积极投身于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成为各少数民族参加抗日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核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动员和组织少数民族人民参加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方针政策上,着重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一、科学地分析少数民族面临的…  相似文献   

8.
唐辉  唐云 《理论研究》2014,(2):48-52
伴随着我们不断将自在世界改造为属人世界,自然界不断被我们征服,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便浮出了水面,而阶级立场和人类立场能否统一便成为争论的焦点。将人和人的关系简单理解为经济关系、价值关系,将阶级立场和人类立场完全对立起来,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断章取义,分化与合作才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主线,它体现的是人类立场,而冲突与斗争不过是人类社会发展史副线,它体现的是阶级立场,合作是人类社会的起点,也必将伴随人类社会始终,斗争只是发展的一个环节。无产阶级立场不能代表全人类立场,阶级立场必然伴随着社会发展统一于人类立场,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就是两者统一的标志,两者的统一依赖于阶级合作共建政府而非斗争。  相似文献   

9.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经过十年内战的生死斗争之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党终于在芦沟桥的硝烟和上海保卫战的炮声中再度合作,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八年抗战中,两党既有战略配合共同对敌的一面,又存在激烈的对抗和斗争。是在既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中赢得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民族贡献,又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坚持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政府对中共采取从"编共"到"容共"再到"限共"的政策转变,两党矛盾逐渐积累。在国外因素的推波助澜之下,蒋介石对形势产生误判,最终发生了烈度很大的皖南事变。因国共合作的抗日基础犹存,在国际抗日局势的影响下,事变暂时平息。由此可以观察国共合作的困境,反思为推进政党合作,寻求共同国家利益、建立长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国际势力介入等化解政党冲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3.
赵俊清 《世纪桥》2012,(20):14-18
1936年2月,原东满特委书记魏拯民参加完共产国际七大,从莫斯科回东北带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撤销满洲省委和成立南满、东满、吉东、松江四个省委的具体指示。之后,东北各地即开始党的组织机构调整工作。一中共满洲省委是1927年成立的。这一统一的东北党的领导机构,在领导东北各族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斗争中,做了大量工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站在抗日斗争最前线,曾先于党中央发表抗日宣言,号召  相似文献   

14.
一、应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反映历史国共两党合作的问题,是大革命时期革命历史的主题。但是,恰恰在这个历史主题的研究上存在一个空白点,这就是从中共成立到中共二大一年间的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国外的历史学者,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的传统看法是;共产国际先通过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会议,以后又通过马林(有人称之为斯尼夫利特战略)把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的思想策略从外部加给了中国共产党,才开始了国共合作的行动。在此以前,中共既没有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一直受到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誉。同时,在东北抗日斗争实践中,以中共满洲省委为代表的中共东北地方党组织和东北抗日联军充分吸收和运用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本文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严正立场、毛泽东对东北义勇军的支持、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毛泽东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指导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对东北抗战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惠宇 《世纪桥》2004,(6):51-54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对东北党组织进行改组,撤销中共满州省委,并从1936年2月到1937年初,在东北先后建立起了南满省委、北满省临时省委和吉东省3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等组织。这次改组对东北抗联的后期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战略转变。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的历史条件下,中共福建省委及其前身闽浙赣特委深刻认识二者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正确处理,这的确是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一)闽北地区国共两党从敌对关系到合作抗日的斗争过程就是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二者关系的过程全国抗战开始了,但国民党政府并没有  相似文献   

18.
抗日英雄冯仲云将军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抗日战争中,曾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政治委员等职务,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抗日英雄,是东北抗联中高级知识分子参加抗日斗争的代表,是抗联将士中历经中国抗日战争14年全过程的代表,是东北人民心目中真正为民众谋解放谋幸福的共产党人的代表,他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做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大青山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和蒙汉各族群众在八年抗战斗争中共同创造的,其基本含义包括:服从大局的奉献精神,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生死与共的军民关系,血脉相连的民族团结,共同御侮的统一战线,维护统一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抗日前线的山西,曾有过由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担任会长而实际则由中共领导的抗日进步团体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曾有过中共同晋、察、绥三省政府代表、战地驻军及各界代表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还曾有过在中共提议下经阎锡山批准而成立的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为主的山西人民抗日武装山西新军。这些组织在中共山西民主革命史抗日战争阶段呈现出显著的地方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和阎锡山当局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而不是阎锡山制定了新策略,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