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党员在流动中提出退党应如何对待? 答:党章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当流动党员提出退党时,党组织首先应弄清他提出退党的原因,然后按以下原则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伊仁 《党建文汇》2002,(4):23-23
党员退党是党籍处理的一种形式。党章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如果改变了自己的信仰,或由于其他原因不愿继续做共产党员的,可以要求退党。对要求退党的党员处理程序是:本人向所在党组织提出申请,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不必办理审批手续。因此,党员自愿要求并经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后,可以退出党组织。党组织对党员的退党要求应按以下原则处理:(1)尊重党员退党权利,允许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做一个共产党员不仅是自觉自愿的,而且是有条件的。党员如果改变了自己的信仰,或由于其他种种原因,不愿继续做共产党员而要求退党,  相似文献   

3.
党务园地     
党员退党党员退党是党籍处理的一种形式。党章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如果改变了自己的信仰,或由于其他原因不愿继续做共产党员的,可以要求退党。对要求退党的党员的处理程序是:本人向所在党组织提出申请,经党员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不必办理审批手续。  相似文献   

4.
何正权 《党建文汇》2006,(12):27-27
流动党员提出退党应如何对待 党章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当流动党员提出退党时,党组织首先应弄清他提出退党的原因,然后按以下原则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政党党员退出机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和革命活动中已有所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在制度层面建立了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员退出制度体系,在实践层面结合实际对建立健全党员退出机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这些理论与实践对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各项制度良性互动、完善党员退出前后相关机制及避免大规模运动式"整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9,(9):60-61
村里有名党员,经常参加赌博,有时还偷拿公物,党支部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就是不见其悔改,在讨论如何处理时,有的建议将其开除学籍,有的建议劝其退党。请问,开除学籍和劝告退党有何区别? 答:开除党员党籍,是党的最高纪律处分,适用于严重违犯党的纪律,丧失共产党员条件的党员。劝告退党,是党组织劝告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的党员退出党的组织,是党组织采取的除党纪处分以外的组织处理措施之一。被劝告退党的党员坚持不退,应当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将其除名,  相似文献   

7.
正党章规定,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的支部应对他进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他退党。劝党员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如被劝告退党的党员坚持不退,应当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把他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相似文献   

8.
舒文娟 《湘潮》2015,(1):19-22
党员队伍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石和开展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不能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导致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冲击和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受损等问题。因此,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不合格党员产生既有传统观念的原因,也有现实基础的原因,更有机制上的原因。我省多地依据当地实际,在处置不合格党员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比如浦江和桐乡。虽然各地做法会有不同,但都注重标准的科学界定和例外的详细说明。综合各地探索,处置不合格党员须从机制入手,按机关、农村和企业大致划分党员种类,并提出具体标准和处置方式。在处置过程中,须注意客观与主观、有意与无意、一时与长期、个人与组织、个人与亲友的界限。此外,还须特别重视保护好退党党员的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都非常注重党员的出口管理,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不合格党员退出的问题,从而使得"留在党内的只能是那些有觉悟的真正忠于共产主义的人"[1](P222)。本文拟就中国共产党建立与健全党员退出机制作一历史回顾与思考。一、对党员退出机制探索的历史回顾重视党员的质量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党建过程中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比较稚嫩,存在着对党性的认识有限、对加入者甄  相似文献   

10.
咨询台     
《先锋队》2006,(8)
问:被开除党籍后可否重新入党?答:犯了严重错误被开除党籍的人,经过长期考验,已经改正错误,本人向党组织提出重新入党的申请,经过党组织严格审查,符合党员条件的可以重新入党。问:开除党籍和除名有什么不同?答:开除党员党籍是党的最高纪律处分,适用于严重违反党的纪律,丧失共产党员条件的党员。除名是指党组织按照党章规定,注销党员在党内的名籍,即取消党员资格。除名不是一种纪律处分,是党组织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组织处理措施,对退党、劝告退党以及自行脱党的党员都可以进行除名。问:在查处违纪案件中,被审查对象可否提出回避?答:回避是在调…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4,(14):22-23
从党章和党的各项规定可以看出,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并非无章可循,而是在很多地方成为一项“沉睡的规定”。许多情况下,除因违法乱纪被开除党籍外,一些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依旧有可能留在党内。建立常态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对执政党来说是永葆青春的不二选择。一些国家的党也对党员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确立了“质量比数量更重要”的立党原则。  相似文献   

12.
时间:1923年6月代表人数:30多名党员总数:420名地点:广州市恤孤院路3号会议成果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党的三大第一次修订党的章程,对二大党章进行了若干修改,首次规定新党员有候补期,首次规定党员可以"自请出党",即自愿退党。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7,(8):69-69
党章第九条规定:“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的支部应当对他进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他退党。”具体处理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4.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和最高行为规范。党员权利及其保障既要通过党章来确立,也必须依靠党章来保障,因而必然会在党章中得以体现。回顾和考察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制定、修改和通过的党章关于党员民主权利及其保障的规定,可以使我们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党员民主权利及其保障的历史演进。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历部党章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即开始了对党员民主权利及其保障问题的探索,随着自身的逐渐成熟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党员民主权利及其保障经历了从隐到显,从模糊到清晰的逐步明确和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读了<党的生活>第2期<一名党务工作者的"不解"> 一文后,我认为,当上级党组织收剖基层党支部报送采的有关党员退党的材料后.应该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要弄清党员提出退党的真正原因.上级党组织应派专人与该党支部和大多数党员谈话,并到提出退党的党员家中走访、与本人谈心或电话询问,了解其家庭状况、工作情况、思想状态,查实其提出退党的主客观原因. 判明该人究竟是因某事所迫一时冲动,还是不想交党费、做党员吃亏的心理作怪,或者是思想真正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离休退休之后,党员的党性不能退。重新提出这个不争的话题是非常必要的。"姓党"就要知党言党,这是一种立场态度。首先,要在党知党,在党言党,为党所言、言党所言。知道党"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在党的95年光辉历程中,广大离退休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当年为了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求解放,带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历尽艰辛搞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孜孜不倦谋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们党在发展党员、畅通出口和教育管理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数量调控简单化、质量把关形式化,各层面对党员退党存在认识误区,出口单一,不合格党员认定标准模糊等。为提高党员队伍质量,要科学调控,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坚持标准,从源头上保证党员质量;畅通出口,建立健全党员退出常态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厉行全面从严治党。今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为什么要尊崇党章?而且是要"首先"?因为,"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是党员,就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在党员心中,党章应最有分量,是最高位置。然而,放眼当下,有的党员是怎么对待党章的  相似文献   

19.
王悦  刘洪森 《前线》2016,(5):80-83
正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思考及探索的基本问题。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对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作出具体部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溯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关于如何做合格党员的思考,对于深化认识,推进"两学一做"实践活动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章》对入党有一整套严格完善的规定,执行程序也比较规范明确。对退党虽也有一些制度规定,但在基层实际操作过程中伸缩性比较大,很难落实到位。造成不合格党员退出渠道不畅,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相关制度规定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如党员不合格的表现五花八门,错综复杂,标准把握和认定难度大。主观上,部分党组织在处理对待不合格党员问题上原则性不强,怕得罪人,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重评议轻处置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