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国英 《同舟共进》2008,(12):23-25
中国改革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改革开放30年之际。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出手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深化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农民的三大权利应受保护笔者认为,分析中国的农村问题,应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农村社会转型中农民的历史角色。从这个角度,容易把握住改革大局,避免被一些"假问题"所迷惑。  相似文献   

2.
《人民论坛》2013,(26):6-7
<正>农业孕育了中华文明,农村至今占中国国土面积的90%左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仍将占中国总人口的很大比重。农村的发展和改革,关乎中国发展改革的全局。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是长期指导思想。"30年中国农村改革中,乡村民主化进程,是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中国改  相似文献   

3.
4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率先由农村展开,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特别是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依据改革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这40年的改革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84年,农村经济改革启动阶段,农民家庭感觉到生活明显改善;第二阶段为1985-1991年,农村经济改革展开阶段,农民家庭感觉到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压力增加;第三阶段为1992-2001年,农村经济改革深化时期,农民家庭感觉到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负担较重;第四阶段为2002年至今,农村经济改革综合推进时期,农民家庭减负增收,是幸福感最强烈时期。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别以1978年、1988年和2002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其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坚持依靠农民和维护农民的权益是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破除二元体制的障碍;根据不同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农村改革在发育新体制方面举步艰难,陷入困境。这种景况迫使人们要深刻反思十年农村改革,并从中寻找改革的掣肘与障碍,探索发育新体制的途径。农村十年改革的轨迹与困境过去农村十年改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构农业生产微观机制;建立农民非农投资机理,允许农民将农业余量转为工商产业积累;部分建立工农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农民和农村问题。这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毛泽东曾敏锐地指出 ,中国的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实际上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肇始于1979年的中国社会历史性改革 ,也是以中国农村的改革为突破口。半个多世纪以来 ,从农村的武装革命到农村的经济改革 ,无不证明农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进入九十年代 ,当中国现代化面临从经济到政治全面转型问题的时候,不容置疑的是 ,中国现代化的新阶段也必然以农村改革的深…  相似文献   

7.
安瑞锋 《传承》2010,(15):30-31
中央对"三农"问题一直是非常重视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农村稳定发展需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生产;农村物质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建立和健全农村的相关制度;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4)
<正>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是中国传统的软实力。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乡土文化之根也不能断。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建设要"强富美",其中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与"美丽乡村"的现代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12月23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时提到。本次会议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9.
中央对"三农"问题一直是非常重视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农村稳定发展需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生产;农村物质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建立和健全农村的相关制度;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话语新闻     
正1、"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4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2、"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深  相似文献   

11.
谢双明 《传承》2009,(4):42-44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改革应该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即应该从农村改革开始。在改革以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左"的政策,我国的农民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生活与生产极为困难。邓小平立足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立足于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现实条件,从占人口80%的农民的视角,获得了对当代中国农民和农民问题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改革应该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即应该从农村改革开始.在改革以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左"的政策,我国的农民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生活与生产极为困难.邓小平立足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立足于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现实条件,从占人口80%的农民的视角,获得了对当代中国农民和农民问题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皖北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愿按手印要求包产到户、自主经营,于是,中国农村出现了历史性的变革——划分责任田; 20年后,皖南芜湖县莱塘村农民又是自愿接手印要求“化零为整”集体兼并到企业,于是中国农村改革又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村企业化。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5,(9)
<正>2013年以来,昆山市锦溪镇改变传统大户承包的农地流转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入股镇农地股份合作联社,并创办"长云农场"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合作经营新模式,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探索符合锦溪实际、具有锦溪特色的城乡发展一体化道路。一、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厚植发展根基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新型  相似文献   

15.
把农民从城乡分割的体制中解放出来,改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格局,让农民享有城市居民一样的、真正平等的权利,中国农村的第三次变革已经开始。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农村的巨变主要源于两次历史性变革。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从僵化的人民公社体制下解放出来;第二次变革,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使农民摆脱了单纯对土地的依赖。在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成功变革后,中国农村正在迎来第三次改革。如果说前两次改革主要是以“破”的方式打破传统政策桎梏,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基本实现了温饱,那么,新一轮农村改…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针对农村的好政策接连不断:2006年免除农业税;2007年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步伐;同年,开始实施"全面免费教育行动",旨在使中国的义务教育全面免费。至此,中国农民的"三大负担"得到实质性缓解。  相似文献   

17.
<正>滁州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1978年11月,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立下生死状,将土地承包到户,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创造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亲临小岗时强调,要把自己摆进去想改革、议改革、抓改革,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近年来,滁州市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始终将改革作为强警兴警的必由之路和决定公安事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的经济改革由农村开始,基层民主实践的起步也源于农村。1978年开始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原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80年在广西河池等地农村,出于农田灌溉、防火防盗等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需要,农民们自发组建了一些新的组织,名称不一,有的叫"村民委员会",有的叫"村管会",有的叫"议事会"等,以取代正在迅速瓦解的生产队组织。农民群众尝试的这种自我管  相似文献   

19.
宅基地"供给侧"改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其核心应为破除"房地一体"困境,激发宅基地"财产权利"属性,保障和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权,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基于当前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宅基地"供给侧"改革应深化农村宅基地管理体系,完善政府和农村村委会互动监督机制,健全宅基地申请审批收回程序;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权"属性,兼顾公平与效率,遵循程序公开合理原则,坚持立法的轻重缓急原则;完善"失业保险"保障、结构再风险保障、再生存能力保障、立足于农村实际的农民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地区传真     
<正>玉林"五彩田园"被确认为"中国农业公园"近日,玉林市"五彩田园"被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授予"中国农业公园"称号,并于9月21日下午授牌。"五彩田园"位于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面积52平方公里,从"山水田林路、一产二产三产、生产生活生态、创意科技人文"多个维度推进规划建设,力争实现"现代特色农业出彩、新型城镇化出彩、农村综合改革出彩、农村生态环境出彩、农民幸福生活出彩"等"五个出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