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轶丽 《学习论坛》2004,20(5):32-33
要真正解决现有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地流转必须考虑到社会的稳定 ,应该认识到农地流转并不等于规模经济 ,家庭经营也并不妨碍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 ,农村土地流转应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农民公平分享农地非农化收益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同民 《学习论坛》2012,(10):35-38
构建农民公平分享农地非农化收益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公平分享农地非农化收益,对于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来说至关重要。构建农民公平分享农地非农化收益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农地征用补偿计算办法;二是构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体系;三是规范各级政府的农地征用权;四是培育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五是拓宽农民参与农地征用过程的渠道;六是深化农村土地税费制度改革;七是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构建,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分三阶段逐步梯度演进,一是现阶段继续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积极推进农地承包权的物权化进程;二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向集体所有、家庭租赁经营的中期创新模式转换;三是实现集体所有、家庭租赁经营向农地产权制度的远期模式--国有永佃制转换、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既与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相衔接,又与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农地制度即为土地占有的方式和使用方式,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土地经营方式直接影响着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方式和规模.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对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发展中国家农地流转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农地流转的特征、经验教训和问题,认为我国现阶段农地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农地流转实现耕者有其田和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展中国家农地制度变革的做法,顺利完成农地制度改革任务。具体措施是:农村集体土地可以让渡一些权利给农民;应吸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训,有序地实现农地流转;坚持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实施各种有利、精准措施,加快我国农地流转步伐;利用市场机制创造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公平环境。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3,(7)
农地与农村人口自由流动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看,户籍、社会保障与农地管理等制度对于农地和农村人口自由流动及其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创新户籍、社会保障与农地管理等制度应从联动视角进行构建,这一视域既能避免制度冲突与制度作用耗损,更能挖掘制度潜力。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制度联动改革中,农地管理制度改革本质上是实现农地由"资源"向"资产"转化问题,户籍改革本质上是一个与城市化机制相伴的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问题。以农地资产化改革为核心的农地管理制度改革和配以激励和补偿机制建立以其农地发展权的配置与实现,有助于推动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中长期看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水平,最终促使农村发展模式根本转型及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土地经营的先决条件,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产权改革是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发挥和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农地三权分置办法实施后,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发展理念对农村水利工程的产权确定、流转等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必须创新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治理模式的设计,包括产权打包置换资金模式、"1+1+N"产权内化模式、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主导的产权私有模式等,以期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济主体作用,实现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模式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农村改革创新实践进行的重大理论和制度创新。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必须放在我国"三农"工作大局中统筹考虑,以巩固提升农业农村基础地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基本目标并坚持"四不"原则;必须有利于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并将其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布局。未来,"三权分置"改革应重点围绕"地""粮""人""钱"四个方面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地制度的典型特征是集体土地所有制。回顾历史和面对现实存在的农业现代化问题,集体土地所有制为农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原则遵循。从实践出发,可梳理出四类农地制度创新路径,分别是按户连片耕种、联耕联种、土地委托流转和新两田制,前两者适应欠发达地区,后两者则适应发达地区。结合经验研究,现行导向单向度扩大农户土地权利的农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产权经济学”,其所立论的几个假设都缺乏适用性。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注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这个大前提,充分鼓励地方农地制度创新,并从法律和政策上充分汲取这些创新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长期化改革,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此背景下,农地使用权流转作为一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其价值取向日益显现。然而,在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构建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化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国家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农业土地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所面临的极其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农地流转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地处全国改革试验区之一——阜阳地区的临泉县,近几年率先进行农地转租经营的实践与探索,闯出了一条农地流转的成功之路。 (一) 七十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机制和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改善了土地经营。八十年代初中期,由于二、三产业的发  相似文献   

12.
农地"三权分置"既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伦理学概念。从伦理学角度审视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把人们对农地利用的管理决策和态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培养农地与人平等的道德价值观念,以便更好地发挥行政、经济、法律等的调节功能和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农地可持续使用的价值取向;坚持农地"三权分置"公正原则;树立人地共同体意识,实现人地融合建构的道德目标;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将现代伦理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建设中,不仅能确保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而且对建立我国农地利用和保护的伦理原则和规范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卫平  吕世辰  任振宇 《探索》2011,(6):138-142
农地流转是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解决农民养老后顾之忧、提高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二者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二者互为前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析,论述了处理好二者关系的意义,提出了处理好二者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行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的部分农户通过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以实现这一目的。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遇到了我国农地产权问题的一些障碍。因此 ,当前必须通过理清农地产权问题来进一步促进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一、农地股份合作制是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我国 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其中心内容是由原来集体统一经营的人民公社体制改变为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改革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解…  相似文献   

15.
农业企业化经营不仅是我国农业走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组织演变的一种趋势。它要求我们必须变革我国目前的农地产权制度,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供农业企业化经营所需要的土地规模经营条件,造就产权独立的企业化的农业市场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户兼业化背景下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目前,我国兼业农户大量存在,形成了与农地规模化经营相对立的农地零碎化经营,给整个农村和社会带来深刻影响。我国台湾地区和日本都是人多地少,气候条件相似,经济理念和文化传统也极为相似,他们农户兼业化与农地规模化经营并存并逐步过渡的经验对我们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出发,必须克服我国现存的农户兼业化倾向,逐步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地制度改革对基层治理的影响凸显。研究发现,农村基层治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通过农民动员,协调分散的土地利益关系,使农村社会形成整合土地利益的动员式治理模式。实践中,地权持续扩张弱化了集体土地制度,可能导致农民动员失败,产生集体行动困境、基层治理灰色化等问题。农地制度改革路径之一是通过农地"三权分置"改革,赋予基层组织适当的土地调控权,重新形成集体和农民的地权平衡关系,促进农民动员和形成善治秩序。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以下简称农地)租赁是指农地所有者主体或农地承租者主体将农地使用权让与或转让给受让人的市场行为,通常是在农地资源分配不均的制度背景下调节农地资源余缺、提高农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农地租赁表现出其跨越时空、超越制度和文化的普适性。然而从1956年农业高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运动开始到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二三十年间,农地租赁活动在我国处于制度性灭失阶段。笔者主张在中国重新构建农地租赁制度,主要基于对农地流转实践和相关理论的反思。近些年来,理论界普遍认为,农地使用权流转作为一…  相似文献   

19.
彭莹 《学习月刊》2010,(24):122-122
农村农地流转是我国正在推行的一种土地制度改革,实行这一制度,对于吸引社会投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经济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农地流转是我国正在推行的一种土地制度改革,实行这一制度,对于吸引社会投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经济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