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继辉 《前沿》2008,(3):105-107
由于公司章程是公司自治的依据和公司机构行为的界限,故股东会决议效力认定须依据三层次标准。基于各自制度设计的法理基础及价值取向不同,股东会决议撤销制度与合同撤销制度在撤销的法定事由、撤销权行使主体以及撤销的法律效果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2.
明菁宜 《湖湘论坛》2006,19(1):58-60
公司内部发生争议时通常采用内部机制解决,当内部机制无法解决时,就会采用外部机制(如解散董事会或更换董事).然这种外部机制若通过诉讼确认其效力,是否存在法律依据,拟从实体法与程序法上对这类机构诉讼进行法律分析,并就公司法这方面的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诉之利益处于实体与程序的交错地带,是指根据当事人具体的诉讼请求,来判断做出判决的必要性以及判决结果的实效性。[1]确认之诉具有特殊地位,其诉之利益需要单独进行考察。在我国目前二元诉讼构造的框架下,诉之利益的定位存在错误,忽视确认之诉的特殊地位。本文以诉讼构造为角度出发,重点考察确认诉讼中的诉之利益,能够使其获得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4.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3,(31):26-27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10个月后,发生在山东青岛的一起第三人撤销之诉案件使新人法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再次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股东会决议本质上仍属民法上的决议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多方民事法律行为。当程序瑕疵虽然可归责于公司但显著轻微,未影响表决权人个体的意思表示时,效力可予以维持。这是《公司法解释四》第4条可成立的理论基础。第4条在适用时,要先进行前置判断,过滤部分瑕疵,再进行实质判断,并根据一定标准和规则对各要件一一检验。法院在适用时,只有明确判断思路和标准,才能使这一合理容错机制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6.
王仰光 《青年论坛》2013,(1):95-102
股东会决议无效的提起的目的在于审查股东会决议的效力,故此对原告不应作严格的限制,股东和非股东均可以提起诉讼,而被告应为公司.股东会决议无效的类型可以分为八种:股权转让无效类型,违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修改公司章程条款,股东会本身欠缺成立要件,违法选举不适格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违法向股东分配利润,违法增资、减资的股东会,超越股东会职权,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对于公司内部管理事务,法院倾向于仅仅进行形式审查,在审查过程中采取尽力维持公司存续的原则.股东会决议无效可因公司及股东事后的行为得以治愈.但是考虑到股东会决议的连贯性和公司组织关系的稳定性,应将时间的经过也作为某类股东会决议无效治愈的法律事实.  相似文献   

7.
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新《民事诉讼法》施行半年以来暴露出诸多问题,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现象。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审判监督程序解释》,对案外人申请再审进行了规范。通过分析我国再审制度的现状,借鉴法国、我国台湾地区等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可知,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确认这一制度有其必要性和正当性。对我国再审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构建提出初步设想,从而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程序法对案外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效率和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8.
2007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及后来制定的有关司法解释初步建立了我国执行异议之诉制度,但其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民事执行异议制度的框架。当前的执行异议之诉存在的缺陷主要是:执行异议的前置程序成为一种累赘、债务人异议之诉缺失、审判监督程序与执行救济程序掺杂。要完善执行异议之诉,应当废除前置程序、使审判监督程序与执行救济相分离、同时设立案外人撤销之诉以及给予执行异议之诉必要的监督和救济。  相似文献   

9.
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这是基于我国的现实需要以及民事诉讼的新发展而设置的对第三人程序权的保障措施。作为对第三人权益进行救济的一种新程序,第三人撤销之诉在司法适用中应与已有的事前保障程序及事后保障程序实现良好的衔接,在程序上赋予第三人相应的诉讼权利,保障其权益免受当事人之侵害。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人撤销之诉,主要是在案件受审产生判决结果之后,对案外人合法利益产生负面影响,进行合法维护的一项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觉悟程度也提高了,对法律的掌握也慢慢成熟起来。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出现了一些利用法律来实现自己不合法利益的不法人员,这样对于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将会产生很大的威胁。针对目前这种现象,我国一开始没有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管制,而第三人撤销之诉也因为实施时间不长,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的并不成熟,且没有一致的标准,故此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开展并不理想。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第三人撤销之诉,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徐纯生 《湖湘论坛》2005,18(4):65-67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作为普通法国家的一项天才发明,在制衡机制及诉讼结果归属等多个方面突破了法律的一般性规则。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仍然未有明确的规定。对国外比较典型和完善的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制衡机制及诉讼结果的归属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田宪刚 《前沿》2010,(8):108-110
和解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观,新时期结合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出现的高撤诉率,行政诉讼中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必将在审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对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冲突是现代社会中的普遍现象。有关冲突的化解实践和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条主线或两个角度,即作为局内人的冲突当事人和作为局外人的第三方。冲突化解中的第三方干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方及其特质,第三方干预的原因,第三方的角色和干预方式,第三方干预的影响因素,第三方干预的结果或效果以及国际冲突领域中的第三方干预等几个方面。现有的第三方干预研究无疑对当前中国如何应对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第三方干预研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旨趣。  相似文献   

14.
行政民事纠纷关联诉讼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一个案例入手 ,指出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的各种行政民事关联纠纷现象 ,并列举分析了此类案件的多种诉讼途径 ,建议尽快规范完善有关的行政民事关联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新《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于切实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防止由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产生的内部控制,促进中国股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意义。但程序法关于该制度诉讼规定的缺失,使其实施缺乏可操作性。本文从程序角度入手,对原告诉权基础、资格条件,前置程序,举证责任,当事人诉讼地位等程序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对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有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城市与乡村二元并存的结构中.在纠纷解决领域,城市与农村仍然存在着差异.关于纠纷解决所依赖的权威,城市社会主要依靠代表国家的权威;而在乡村绝大多数纠纷是在民间权威的主持下解决的.关于纠纷解决所依循的规范,城市社会遵循的是法律,而在农村是民间规则,这是由于乡村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性与其规则的自在性.关于纠纷解决模式,城市社会体现出的对抗性特征,农村社会之所以会出现非对抗性特征,在于其社会具有更浓厚的群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刑事诉讼理论中 ,有必要专门确立刑事诉讼告知制度。刑事诉讼告知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约束力 ,有关法律条文已有一些规定 ,它的确立有其法律依据 ,而且它有利于确保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得以实现 ,有利于提高司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的主动告知意识 ,有利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刑事诉讼告知制度的有关法律规定尚有不足之处 ,应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陈斌 《理论月刊》2007,(8):105-107
和谐社会并非没有利益冲突,而是各种矛盾和冲突能够被化解尤其是能够在法律体制内化解的社会。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诉讼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机制体现了民事诉讼的自治性和权威性,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机制在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机制,对实现定纷止争,促进当事人之间的团结和睦,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诉讼调解复兴是和谐社会政治语境下司法政策的相应调整和过度反应,同时存在具体制度方面的趋动力.诉讼调解异化为一种方便审判权行使的手段,成为法官追求办案结果或效果的工具,因而导致当事人处分权的虚化.产生这种异化的根本原因是民事诉讼职权主义模式下的审判权本位.当:事人处分权虚化侵犯了当事人的权利,破坏了诉讼调解的公正.强化当事人处分权,弱化法官的调解职权,使审判权为处分权提供保障,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合意,才能回归民事调解的基本原则,恢复诉讼调解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