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法律都维护优良的道德,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出发,简要阐述法律的道德理念法律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及主辅地位一直都是思想家的争论焦点。本文立足于各派思想代表人物的观点,以此为依据探讨传统文化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演进过程,以图为现今社会的"依法治国"提供历史内涵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孙书杰 《法制博览》2013,(10):69-70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法律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体现在维持社会基本运转和稳定社会基本秩序的必然层面,也是解决相互矛盾时可以正确评判的一个标准。道德是人性意识,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他与法律代表着社会正面价值的取向,共同维护社会的良性运行。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法律与道德两个不同层面的互相关系和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特色道德文化,是走出目前道德困境的迫切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呼唤,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必须高度重视道德文化理论建设,构建并完善中国特色道德文化体系,正确处理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关系,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6.
法哲学是关于法的最高形式的理论思维,是对法的基本问题的最高抽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直面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回答法的一般性问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法哲学观。这就是:中国法治必须立足国情走对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厘清德与法的关系,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必须把握好党与法的关系,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法治;必须处理好权与法的关系,坚持法大于权、依法用权;必须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必须把握好良法与善治的关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必须把握好公正与法治的关系,公正是法治的生命,法治是公正的护卫。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新的契机,人类迈入了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科技时代。在我们享受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成就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矛盾所在:科技发展应用与道德的激烈冲突。这就需要科技法律与科技道德进行协调,本文旨在分析科技法与科技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卧云 《南风窗》2008,(4):60-63
"君子之道费而隐",道德无处不在而又隐而不露。是道德,而不是法律,在向我们发出指令如何行动。法律只在身外约束我们,道德却在内心约束着我们。在法律的源头,是居于心中的道德法则。  相似文献   

9.
法律是社会的指南,法律具有社会指向性。法院在审理类似泸州情妇案一类案件时,不宜再轻易启动道德判断,而应注意对法律规范自身包含社会规范内容进行证成,以得出以法服人之判决。本文将从道德共识之倾颓、组织因素、民意与规范的证成、法律运作的完整性等方面,运用法律的经济分析和语境论等法律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作为一门普及高职学生法律知识的重要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占的比例并不高.相对于开设的其他必修课程,法律基础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很少会专门开设相应的专业必修课程.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法律基础课与思想道德教育等相关的课程放在一起进行教授.法律与道德都是衡量人的准绳,但法律与道德之间还是有所不同.况且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