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梦梦 《法制博览》2023,(6):142-144
从我国公司目前的建设以及发展状况来看,公司内部的股东,尤其是一些占比较大的股东,利用其在表决权上具备的优势,在关联性教育中操作以及损害其他小股东权益的行为严重侵害到了其他股东的个人权益。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构建,虽然能够为抵制公司大股东滥用职权的行为提供一定的规范性制度,但目前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在我国的构建体系并不健全和完善,无论是在表决权排除制度的适用范围、法律责任的承担还是司法救济等方面的途径都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因此,进一步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的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也成为保障其他股东合法权益的重要路径。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公司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公司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推动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构建的完善性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马志明 《法制博览》2023,(28):121-123
股东除名制度在我们国家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强制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使其被动退出公司的一种制度。当前我国股东除名制度仅规定于《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且规定相对粗糙,难以应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明晰股东除名制度的概念与法理基础,结合当前我国与域外发达国家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的比较研究,试图为我国股东除名制度的完善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股东表决权是近代公司的股东们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权利。股东大会决议通常事关公司的重大事项,而股东大会决议的产生就是公司众多股东们行使表决权的结果。众多股东的意思表示可以上升为公司的意思,所谓公司的意思也即股东大会决议,股东表决权的有效行使可以使股东们的地位和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公司章程是除《公司法》之外对公司最具有约束的力的规范性文件,有公司的"宪法"之称。而公司章程中最具有核心价值的规定莫过于股东的表决权,股东大会享有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表决权的行使,实现对公司最终控制。本论文重点论述区分《公司法》中对于表决权的强制性规定与任意性规定,以及如何在任意性规定的合理范围内制定公司章程中的表决权的规则。  相似文献   

5.
遗嘱信托是一种遗产处理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新增关于遗嘱信托的规定,是与时俱进地对现实社会发展做出的精准回应,彰显了私法自治。但是,在目前我国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之背景下,遗嘱信托因其破产隔离功能,与个人破产制度的适用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为此,我国信托立法应完善欺诈性信托撤销权的相关内容,同时在未来个人破产立法中,吸收国外对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经验,明确规定委托人实施欺诈性信托时的债权人撤销权。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保障是未成年人监护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飞快发展,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以抚养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禁止浪费信托、自由裁量信托、保护信托等为主的特殊信托制度是美国未成年人监护中较为重要的替代性制度。这些信托制度之所以逐渐被美国司法和立法所认可,取得了较快发展,并成为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重要替代和补充,主要得益于特殊信托对外效力的保护与限制、委托人意思自由与受托人专业管理,以及立法机构与司法机构的认可等方面的原因。在现行信托法框架下,我国目前还不能实现禁止挥霍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的法律效果,尚需完善相关立法,不仅包括信托法还包括社会救助政策以及税收等配套制度,从而推动特殊信托的发展,更好地保护未成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曹维维 《法制博览》2023,(17):102-104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由实缴制转变为认缴制之后,实践中大量出现公司在对外欠付债务中股东转让出资未到期股权的方式侵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形。目前法律、司法解释乃至最新的公司法修订草案都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理论界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扩充现有公司法司法解释中的“未履行出资义务”,引入公司同意权等,但都不能很好解决问题。建议立法确立公司债权人利益优先于公司股东利益的原则,但也不能过分保护,具体应当借鉴德国立法,通过层层补充、依次担责,其余股东兜底的模式,实现债权人利益与股东利益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8.
朱文磊 《法制博览》2023,(26):99-101
本文对员工信托持股的特点、综合优势等内容展开分析。基于信托方式的员工持股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管理机构经常放弃行使表决权、员工信托持股尚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据、相关管理机构的权责明确程度不足、员工信托持股缺乏配套的优惠政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员工信托持股计划的实施可行性,本文提出建立健全与员工信托持股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多元化及必要的金融支持、在税收方面给予企业员工信托持股税收支持、不断完善员工信托持股兑付制度、清晰界定相关管理机构的权责等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各国立法对于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大多在同意权制度与优先购买权制度之间择一规定,而我国公司法和台湾地区公司法则是重复规定了两种制度,这样对于公司人合性的维护固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对于转让股东的利益而言却是极大的不利。优先购买权制度对于对外转让限制过于宽松,并不能很好的维持公司的人合性而同意权制度对于剩余股东必须强制购买该股权而言又过于严苛,相对而言指定购买制度能够弥补一些同意权制度的严苛和优先购买权制度的过分自由。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未成年人单位监护制度始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虽经《民法通则》等法律的完善,仍然未能发挥其应有功能。其原因在于立法指导思想与实际的偏离,立法技术的落后致使立法目标无法实现以及成文法自身的滞后性。将未成年人单位监护问题置于民法典视域下,可以赋予其时代特征,利用民法典丰富内涵为制度创新打开新思路,以及利用成熟的立法技术实现立法的精细化。结合外国经验,单位监护立法应当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其功能重点应当是监护救济而非直接监护;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借鉴保险、信托等制度对单位监护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