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课改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由知性的授受模式向活动型儿童自主建构德性的模式转变。《课程标准》指出:主题活动教学是品德课程所要呈现的基本形态。教师需要用哲学思想观照,辩证地处理主题活动教学中“形”与“神”、事”与“思”、“放”与“引”的关系,以期提升主题活动教学的品质,赢得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改的实施,小学一、二年级使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教材进行思品教学。新教材的课堂实施,老师们便面临着新的课题:一是课程目标的系统化,课目的细化,紧贴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同原来的《思想品德》教材目标要求不同;二是教材内容的梗概化、多元化,淡漠了预设内容,减少甚至剔除了给教师课堂上的操作导向;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12课《我最爱读的书》  相似文献   

4.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实施思想品德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部分指出:  相似文献   

5.
王丹竹 《山西青年》2023,(8):117-119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专业术语和知识点涉及较多,所以单纯依靠教学模式和数学分析很难将学科内容全面系统地展现出来,该学科需要寻求更为立体,更加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设计兼顾线上和线下教学,具备先进的网络技术教学优点,可以为《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因此本研究将从《微观经济学》课程入手,为其应用混合式教学方案,探讨混合式教学以及《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特点,发现混合式教学策略的应用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教学设计方案,为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行积极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何娟 《山西青年》2023,(2):24-26
现代汉语是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但目前《现代汉语》课程在教学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面临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教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今高校《现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等,探索针对《现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存在些许问题。根据当前学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本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举措。根据教学内容改革举措可撰写或编写一部适用于当下的校本教材或教学材料;也可改善原有教学形式;亦可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还可完善教学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品德,就是常修为官之德古语云:“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战国策》)。品德反映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完美的人格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再大的才能却填补不了人格的缺陷。自古及今,人们都把“做官先做人”看作是从政为官的美德。一个品德败坏的人,不可能当好官、做善事,靠投机钻营,不管官做多大。也只不过是“庸官”、“贪官”或“佞官”,只能败坏风气,危害社会。历史上,有多少贪官污吏、奸臣贼子祸国殃民、陷害忠良,搞得世道乌烟瘴气,惹得天怒人怨。典型的有唐代的李林甫、杨国忠,宋代的秦桧、贾似道,明代的严嵩、魏忠贤,清代的和坤、李鸿章等等。“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大戴礼记》),他们的所作所为必然遭到社会和人民的唾弃,并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9.
苏超艳  戴鹏 《山西青年》2023,(8):132-13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当前阶段对于改革开放开始有了更深层次的需要,为了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在国际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竞争从某一角度上看也是不同国家金融领域上的竞争,由此可见,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创新与探索的重点。《国际金融》课程具有理论知识抽象、深奥的特点,并且这些年国际金融课创业的学科体系也在不停发展,在深入了解学习《国际金融》课程之后可以发现,其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在实际《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当中,需要着重注意提高金融课程的实践性,改善当前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对一些《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课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漏洞,所以在进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创新时应该从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进行课程探索与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第八次课改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脱颖而出。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说,新课程的教学“是以对话为中心的教学”。试问:处于对话情境中的教师,还要不要对学生引导?又如何引导?教师作为对话中的“首席”应当如何发挥作用?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郭迪 《山西青年》2023,(5):190-192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目前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竞争力的影响,部分学生难免会具有一些负面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心理学》课程承担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心理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对于高校教育培养工作而言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大学生本身自制力较差,对于传统的《心理学》课程而言兴趣较低,教学工作很难正常推进下去,需要更多的创新教学理念,增加实践应用教学体系融入,从而加以改进和发展。基于此,文章下文通过多个角度和方面对心理学的教学理念、方法、内容等等展开了探讨,提出了相关意见和看法,帮助提升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范津京 《世纪桥》2008,(12):139-139
旅游地理课程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肇庆七星岩》几个教学片段,对新课程背景下《旅游地理》教学初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鉴尝名砚;探究溶洞产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由于工作关系,这学期我担任了五(2)班的班主任兼《品德与社会》科目的教学工作。因为担心学生不能及时进教室,每当上课铃声响过片刻之后,我才夹着教科书与备课本向教室走去。尽管如此,每当我走进教室,踏上讲台扫视全班时,可总还是发现有七八个座位空缺。这节是我的课,我照例待铃声响过之后走进教室,然而当我站在讲台上环视教室时,竟然又有好几个学生还迟迟未进教室。  相似文献   

14.
姚迎春  翟艳芳 《学习月刊》2009,(18):101-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由过去分开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而成,但是,新的《基础课》绝不是过去两门课程的"机械相加"和"简单拼凑"。要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的本义,需将过去分开讲授的两门课“有机结合”,使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浑然一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法律基础部分业已成为《基础课》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影响了《基础课》教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不断深度融合的现代,教学应该要能够突破教材、教室等实体资源的时空限制。因此,如何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和探索热情,如何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掌握科学认知方法的自主学习者,这就成为《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梳理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如何将《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工作重点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递过程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知识获取和整合过程。本文提出,《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教学过程应该引入“知识传递—能力培养—思维提升—价值塑造”四位一体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2006年秋开始,全国高校统一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新课程。这门课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在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进行的一项创新举措。因此,全面深入地了解《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应有体现,分析该课程对德育教师的特殊要求,探讨高校德育教师在《基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行为,不仅成为了确保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因素,也成为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子工程制图》课程中出现的学生项目实战经验匮乏、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文章引入了OBE+BOPPPS教学模式,并综合项目式教学的思想,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普通房屋平面图的绘制”为例,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进行说明,以期为高职院校《电子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实践证明,利用该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有着特殊要求的课程,要很好实现该课程的设置目的,就必须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是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效性的可行路径。因此。探讨其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品德课程的源泉,也是品德课程改革的归宿。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用学生丰富的生活资源去激活教材,建构开放性的课堂,德育教学会变得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主课程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在《概论》的教学内容之中。如何利用《概论》教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概论》教学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