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人类的共同皈依.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磐石. 从开国大典前夕的《共同纲领》播下法治的“种子”,到民主法制在经历曲折后的艰辛探索;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法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民主法治理论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重视和实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正在逐步提高法治影响国家政治生活方式的程度,促进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和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发展政党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法治政府、促进公正司法,以及保障人民参与,已经成为不能逆转的历史逻辑、现实选择和未来走向;中国法治需要借鉴世界法治经验,更需要一个中国过程,因而必然具有中国特征,中国特色法治将成为世界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治的实践历程,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出中国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这些规律推进法治进程,是中国法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在理论界已经讨论很久了,现在民法典在立法上正一步步走向实现,对于很多支持制定民法典的法律人和其他各界人士来说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民法思想启蒙晚,根基薄弱,这都为民法典制定产生了障碍,但制定出一部好的民法典就好似春天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时节来临它就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给法治的大地带来一片绿。  相似文献   

4.
珍诚二十年     
《电子知识产权》月刊自1991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这颗当年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播下的宣传知识产权的种子,伴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5.
珍诚二十年     
《电子知识产权》月刊自1991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这颗当年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播下的宣传知识产权的种子,伴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不断进步,更伴随着每一个支持、关心、参与、培育她发展的管理者、媒体人和专业人士的付出,在今天显示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杂志立足于陕西,积极推动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准确传播法治陕西的动态,在三秦大地播下法治精神,培育法治观念。15年持之以恒,构造了法治权威的生长机制,也成就了一份主流期刊的光荣与梦想。在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人类曾一度迷失在崇尚暴力的"森林法则"里,迷失在对"哲学王"的天然期待中。历经了迷茫与困惑、荡涤了硝烟与血腥之后,我们最终选择了法治,法治成为现代公民身份皈依和福祉存附的归宿。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 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开创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成功道路.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中国正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8.
黃進 《中国法律》2012,(2):5-8,63,68
中国政法大学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在遣非同寻常的60年裹,中国政法大学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积极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时间流转至2017年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已经32年.这32年间,法律常识和意识如同种子被植入千千万万中国公民的生活和中国社会. 从公众角度看,权利意识已经植根于许多人的意识深处;从政府机构看,依法行政正在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如果把这一切看作法治社会的标志,那么,在构筑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有一批人堪称功臣——他们当中,既包括司法部老部长邹瑜,也包括以司法助理员为代表的普通法律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一、新时期赋予普法新的含义
  从普及法律常识到开展法制宣传,从法制宣传到法治宣传教育,从全民普法到社会普法,普法已经走过30年历程。新时期赋予普法新的历史含义,并开始走向了社会机制和法治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欧洲的法治历程,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极具观察价值。2014年的中欧法治建设论坛择取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议题,提示我们在未来处于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务必提升法治视野的国际化、法治内涵的丰富化、规范体系的双重化、机制设计的合作协商化和政务过程的透明公开化。这些法治政府建设的可能图景构成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已经确认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基于此文章通过对法治中国进程的简要梳理阐述了法治中国内涵具体认识,并进一步提出,法律体系的形成并不等于法治中国的实现,这只是前提和基础,未来法治中国虽不遥远但依然任重。  相似文献   

13.
启蒙法治,研判经济,《法治与社会》已由一株幼苗向着参天大树成长。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在柳丝抽芽、百花争艳的旖旎风光里,《法治与社会》杂志,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和我们相伴走过了百期历程。翻阅案头一期期散发着油墨馨香的期刊,别是一番滋味在心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工作,是各级政府在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推进社会法治发展进程中,依照法定权限所进行的立法、执法和层级法制监督以及对政府依法管理活动实施宏观规划并组织监督实施的重要工作。以1987年4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政府法制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政府法制”这一概念为标志,中国政府法制工作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推进,迄今已经走过近二十年的历程。认真回顾和总结这段历程,探讨和展望政府法制工作未来发展走向,既是在新形势下继续做好政府法制工作的需要,也是不断探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思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法治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完善军事法治反腐败的建设体系.目前,军队反腐败已经成为我国一项艰巨而又长久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军队反腐败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和坚持我国依法治国的原则、加强反腐败工作的机制建设、提高反腐败的工作效率.而其中的重要一项工作就是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反腐败刑事法治,实现反腐败斗争与刑事法制建设的良性互动,从而将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发展阶段.同时还要保证反腐败斗争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以及政治效果.军事法治反腐败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事关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以及公民基本权益的保障.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军事法治反腐败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的军事法治建设入手,简要阐明了军事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在分析我国军事法治对军队反腐败问题的意义和军事法治反腐败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展望了我国军事法治反腐败的未来趋势,以期为我国军事法治反腐败的建设提供一些浅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的法治进程,既可以将1979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恢复民主与法制建设视为开端,也可以以1982年宪法作为起点.然而,某种程度上说,1986年4月12日通过和公布、1987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民法通则》是其过程中的一个新里程碑,这是因为民法的出席对于这场法治进程具有独特的实质意义.按照康德的说法,民法是那种"不需要向外公布的法律的体系",[1]因而也是全部法律的内在基础,由此推导,民事立法实际便是对那种内在法律体系或者说法律内在基础的意识觉醒.所以,今天来回顾一下《民法通则》所开启的法治新历程以及民法在中国这20年法治建设中的独特贡献,是有必要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思考一下民法和法治发展的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公法经历了初建、曲折、重建和发展的历程。这一历程是公法不断规范和制约公权的过程,是公法不断强化保障权利和人权的过程。六十年公法运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有不足。总结六十年来公法运行的成功经验,反思公法演进的教训,提出完善公法制度的对策,正是为了更好地迈向未来,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的伟大中国。基于此目的,我们约请部分学者对这一主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8.
<正>二十年,一个行业从起步到发展再到壮大,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他们就像一个播种者,把种子种下,细心呵护,发芽、开花,除杂草等各项工序都做好,终于等到结果,收获累累硕果。慧锐通企业经过二十载的积累和磨砺,终于苦尽甘来。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会更加坚韧和勇往直前。国内楼宇对讲的发展历程二十多年的风雨兼程,如今我国楼宇对讲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9.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经验的系统总结 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在全面展示中国法治成就的同时也在揭示中国法治发展的现实逻辑和基本规律。在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之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法治建设反映了法治发展规律,已经形成的关于法治的规律性认识包括:政党是法治的基本要素,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价值观,由有限政府理念到政府责任观念,社会建设与社会权利,人民民主和人民法治的意识形态,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等等。这些基本观念和思想已经和正在影响着法律制度的进步和法治国家的实践,构成中国法治未来发展的思想主线和文化基础,中国法治也因此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完整把握中国法治的内涵,必须立足于中国法治的宏大体系,视政党为中国法治的基本要素,加深人权与法治的内在关系,确立社会法治对中国法治的意义,以及发展法学教育加快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