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商品美和商品美学的若干思考赵伯飞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实用功能,二是审美功能,商品美是商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它渗透在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因此,研究商品美的本质以及商品美学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意义。一...  相似文献   

2.
第一节商品一、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为什么这样呢?首先,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普遍地采取了商品的形式,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最简单和最抽象的范畴,因此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论商品美创造的实质内容与规范赵伯飞以往的美学理论,对商品美创造的研究,一般不够重视。一些主张商品美是客观的人认为,既然商品美是客观的,那就如同客观规律一样,是根本不可能创造的,一些认为商品美是主观的人则从“美在心而不在物”的立论出发,认为商品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商品的价格探讨吴兆华房地产商品价格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房地产经济的核心问题,它决定着房地产商品的交易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探讨房地产商品价格问题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房地产商品是地产商品和房产商品的合称...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同商品等价交换的联系与区别问题,一直是理论界没有完全弄清楚的一个问题。过去,有的人把按劳分配与商品等价交换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原则,而商品等价交换则是资本主义原则。现在,我国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有的人又把它们完全混淆起来,认为商品等价交换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一种手段,甚至认为商品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就要研究社会主义商品意识问题。我们长期存在一种错觉,以为商品意识只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所特有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着商品意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也产生商品意识实践证明,商品经济既包含私有制的商品生严,又包含公有制的商品生产,从而商品经济也应当具有排除生产资料所有制具体区别的共性。这种共性是: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律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反映到人的意识里,就产生商品意识.在抽去所有制区别的、广义的商品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商品意识也是广义的。辩证法告诉  相似文献   

7.
商品的美学设计及评价标准赵伯飞商品的美学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本文就商品美学设计的依据及评价标准作初步的探讨。一、商品美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商品美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实用审美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并且生...  相似文献   

8.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个“平等派”活动的舞台就是市场,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成为现实的“平等派”,否则便是一句空话。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活跃于市场的“平等派”具有商品一般性的品格。从商品的一般性来看,商品价值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关系才能实现,这里发生作用的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即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发展商品经济而讳言发展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郭慧荣 《学理论》2011,(27):75-76
品牌是商品的识别标志,而其翻译是实现商品国际化最根本的途径。品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方式,涉及许多跨文化因素。品牌翻译过程中常使用的几种翻译方法有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音直结合法、音意结合法以及调整法等。把握中西文化因素对品牌翻译的影响作用,对开拓商品市场、取得商品进一步的销售渠道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问题谈点体会和认识。一、全民所有制内部是商品关系的原因和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是商品经济,而不是部分是商品经济。现在大家都承认全民所有制内部是商品关系了。但是,对全民所有制内部为什么是商品关系,认识并不一致,问题似乎并未  相似文献   

11.
当前,低质商品充斥市场,特别是耐用消费品不耐用,出现了商品质量危机,令消费者异常担扰。为什么商品质量问题难以解决呢?这同经营者片面理解商品意识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商品质量低劣是经营者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商品意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劳动产品采取商品形式,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这已是人们每天接触到的最常见最普遍的事实。一个个的商品从生产领域走出来,投入流通的大熔炉,直到进入消费领域,商品都处在不息的运动之流中,看起来商品的运动好象是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诉讼──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重大课题赵宝贵,李筱春所谓商品倾销是指企业以低于商品的国内售价甚至低于商品成本价格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销售商品、打击竞争对手和占领市场的行为.倾销虽然属于企业的个别行为,但国际上以及我国的《外贸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是与资本主义文化市场根本区别的标志。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文化产品,既是商品,又是精神产品,因而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在制定文化市场法规时,首先要保证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注重文化精神产品的社会效益。当然,文化产品作为商品,同样要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因此,也要注重经济效益,并且尽可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一商品经济的类型差异及其对政治的影响人们为了论证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商品经济,常常提出以下理由:商品的自主经营造就独立的政治人格,商品的等价交换导致政治平等,商品的自由贸易要求政治自由……总之,商品经营者为保障其经济权益,受商品经济本性的驱使,必然要求民主政治.然而,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资本论》是以对商品的分析为开篇的,而在作为《资本论》手稿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则是以"货币章"为开篇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之所以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既是因为商品概念是马克思《资本论》唯一可能的开端范畴,而对商品的分析亦是《资本论》唯一可能的开篇之章,也是因为"商品章"作为《资本论》的开篇之章所具有的"外部性",使得《资本论》的整体文本结构与文本逻辑得以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展开。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周密劳动力是一种最具有能动性的生产要素,是最可宝贵的一种资源,它和商品、资本构成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因而培育劳动力市场是建立和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工程。以往我们所学的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力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当商品一...  相似文献   

18.
有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也是商品,至少是保持了商品的形式。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按照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力所有者要把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资本论》第一卷第190页):第二,劳动者除了出售自已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既无生产资料,也无生活资料——“劳动力所有者没有可能出卖有自己的劳动物化在内的商品,而不得不把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的劳动力本身当做商品出卖。”(同上第191页) 就第一条件来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已不完全具备。因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商品艺术设计的地位、功能反其规范赵伯飞在商品美学的理论研究中,现有一种误解,认为商品美学的研究仅仅适用于商品外观的研究,而与商品的设计鉴定无关,实际上,对商品艺术设计的地位、功能以及对商品艺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的研究,在商品美学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术界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性质的问题仍存在不同的见解,双方争论的中心是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而对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着劳动力商品的现象并无太大的分歧。事实上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具有商品性质。笔者认为,学术界讨论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否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力一样,具有商品性质。我们知道.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劳动者不拥有生产资料;2.劳动者拥有自己的劳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两个条件不再具备。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拥有公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