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1)
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我们党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带来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伦敦专电 科学家警告说,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酸雨这三大环境问题将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包括英国环境大臣克里斯·帕滕在内的一些人认为,环境污染造成的灾难和核战争一样是毁灭性的,不同的是,前者是慢性的,而后者是急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6月20—29日在伦敦泰晤士河畔国际海事组织总部大楼内举行的世界保护臭氧层大会,是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及人口爆炸等危害人类共同生存环境的生态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人们渐渐认识到,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可能成为国家安全的危险敌手,因而,讨论处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环境外交”也迅猛发展。尽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它们各自内部对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已有了共识,但在如何处理生态环境问题上各方的态度、意图等仍不尽相同,特别是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  相似文献   

4.
我的四点看法──关于“天人合一”及其他蔡尚思《望》周刊1994年49期发表了胡绳先生的《介绍一篇文章》。他介绍的是罗卜先生的《国粹·复古·文化》一文。罗卜先生的文章则批评了陈国谦先生在《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一文中所表现的一种思想倾向。三位先生的文...  相似文献   

5.
经过去年春夏之交在我国发生的动乱和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曝乱,以及去年秋冬以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动荡,回顾一下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论述以及与此有关的其他思想,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毛泽东的晚年,在指导思想上犯有“左”的严重的错误,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经作了结论。这一《决议》是完全正确的。今天我们需要在这一《决议》的指导下,对毛泽东晚年的一些思想作具体分析:对于其确实是错误的,应当坚决予以抛弃;对于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确实是正确或基本正确的,则应当继承、借鉴;对于其一些正确与错误交织在一起的,则要加以分析,吸收其正确袍部分,剔除其错误的部分。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论述,就是应当很好地加以研究和学习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视气候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巴厘岛路线图",一些事关国家发展重大利益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2007年12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对于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为今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指明了方向,设定了时间表,确保了谈判继续沿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专电 经过3天会议,来自116个国家的部长和政府代表3月22日在瑞士巴塞尔一致通过了《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公约》。这是继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协议和蒙特利尔协定书后的又一个有关国际环境保护的公约。  相似文献   

8.
林惠辰同志在《青年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三期上发表《关于“青少年犯罪”是否法律概念问题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文),对拙文《“青少年犯罪”不是法律概念》(载《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五期)提出了不同看法。读后认为他的看法似有不妥,有必要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张蕾蕾 《学理论》2009,(27):218-219
关于孔子和儒学的评价和研究问题,是十年动乱时期被“左”倾思潮搞乱了的最重要的学术问题之一,十年动乱破坏了研究孔子和儒学的正常环境,中断了对于孔子和儒学的研究工作。十年动乱结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为科学地研究孔子和儒学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978年8月12日庞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孔子思想的再评价》一文,提出重新评价孔子的问题.此后全国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性文章,到1984年9月26日到29日在曲阜召开全国孔子讨论全,成立“中国孔子基金会”.表明研究孔子与儒学的新热潮己经在全国范围形成。  相似文献   

10.
1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自环境保护问题发端,直至成为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虽然各国纷纷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但环境问题依然打破了区域和国家的界限,演变成全球性问题(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  相似文献   

11.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天大”的问题,值得所有65亿“地球公民”高度关注。历时5天的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年会本月10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落幕。一百多个国家的环境部长等热议全球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2月5日发表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2007年度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可能会增加海水酸性、破坏珊瑚礁,从而加速渔业资源的枯竭。如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全球可供商业捕捞的渔业资源可能在2050年前枯竭。2月2日和3日举行的巴黎“地球公民”环境大会上,法国总统希拉克称,“地球在呻吟:飓风、洪涝、旱灾,种种极端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论述政治错误与理论错误的关系时曾强调指出:“如果一个人从他自觉运用的一定原理出发犯了错误,那末不找出他犯错误的理论根源,就无法完全弄清他的任何错误,包括政治错误”(《列宁选集》第4卷第449页)。同样,要完全弄清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错误,也必须找出它的理论根源,这就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这一理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从原则上作了批判,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选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这一规定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里所说的“社会公论”,指的是社会公众的评论,其核心是尊重群众意志,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公认和评价。正如康熙皇帝所说:“官员贤否,或操守清正或贪污不肖,必难逃于公论。”(《康熙政要》)注重社会公论,提高识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诞生了已经四年,围绕着它的生效问题也进行了四年牵动世界各国的谈判,其间的许多周折让这份议定书面临夭折的危险。7月23日,在欧盟以及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很大让步之后,与会代表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波  相似文献   

15.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阶级社会中表现这一矛盾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理论月刊》,1984年第二期,第7页)表明构成阶级社会的历史发展的动力有三个因素:生产力、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动力,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马恩文选》第三卷,第374页)  相似文献   

16.
关于范文澜“失误”的辨析——向李新先生讨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第5期《百年潮》发表李新先生《范文澜的几个“失误”》一文,批评范老强调过的三个观点:1、古为今用;2、外行领导内行;3、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文章说范老这3个观点是错误的,是在“左”的路线影响下,在各种政治运动中不能不表态而提出来的。“这种表态,在今天看来,常常是错误的,因为那些运动本身就常常是错误的。”此话有理,搞“左”的运动显然是错误的,适应运动的要求提出的观点,势必受错误运动的影响,也有错误。有错误,就有必要来纠正。这是完全应当赞同的。但是,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种错误,应当怎样恰当地评…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九年,我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上发表的《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问题》一文,阐述了自己对当时理论界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问题的几种观点的不同看法,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的论断表示了异议,提示了“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规律的科学”的论断。时隔七年之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又获得了新的发展,我在科学社会主义教学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照例是逢五逢十办纪念,然而“文革”三十周年行将悄然度过。逢五逢十不纪念,平时就更轮不上了。想必因为好事才纪念,坏事不纪念,“文革”不能不列为坏事。《关于建国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把它跟毛泽东晚年错误联系在一起,也不能不联系在一起的。中共中央郑重地许诺“彻底否定文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第3期《青年研究》发表了我的《西方学者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一文,在此,我继续谈谈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张化《试论“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一文是国内学者对上山下乡运动进行专题研究的首篇。文章以“文革”爆发划线,将上山下乡运动分为两个不同阶段来考察。  相似文献   

20.
沈颖 《瞭望》1989,(24)
今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用“警惕:全球变暖!”这一警句作为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思想,提醒全世界人民重视全球性增温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变化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席托尔巴指出:气候变化的警钟已向我们敲响,时不待人,这种由于温室气体而引起的大气增温是全球性问题,因为我们都处在这个温室之中,没有人能够超脱。 地球已经历了50—60亿年冷冷暖暖的气温变化。近100年来,处于第四纪大冰期的一个相对温暖的间冰期的地球,依旧冷暖不断地变化着。虽有一些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