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你见过这样神奇的场面么? 一位年过古稀的学者,半年前因右臂患“网球肘”症痛苦不堪地连茶杯都端不起来,经一柄形如针灸的针、直径为0.8mm而前端带刃的“小针刀”,不到一分钟的手术后,一边轻松地甩动着胳臂,一边欣喜乐坏地说:“轻松多了,不痛了,奇,就是奇!”然后手端茶杯放嘴边,品茗畅饮。  相似文献   

2.
精美的皮包     
流沙 《新青年》2006,(12):26
杭州到上海的火车上,我不太好意思打开自己的精美皮包. 早晨出门的时候,母亲往我皮包里塞了一袋牛奶,太太塞进了面巾纸、茶杯.自己为了赶车,把吃了一半的烧饼也塞进了皮包,临上车时,又买了两份报纸,折叠在一起塞进包里.  相似文献   

3.
茶遇水是缘     
喝新茶,要选好天气.茶壶茶杯就用那玻璃的,边泡,边饮,边欣赏风景.于是,春水二分,春色三分,这样碧绿的开头,引申出另外五分清香的情怀.四月里,投几片新茶于茶壶,先向壶中冲入少量热水,同时用于握壶耳轻轻摇动,等茶叶充分舒展开,再冲水至七分满.短短几秒内,就已飘出淡淡清香,闭目深嗅,是一种禅意的芬芳.  相似文献   

4.
青钱枊     
正在北京家中,我剪开一个来自江西修水的信封,一张绿色的卡片映入眼帘,几片柳叶衬托着盈盈的茶杯,一缕馨香似飘了出来。哦,这是朋友寄赠的"青钱柳"优惠购茶卡。小小的"绿卡",把我的思绪一下拉到了江南的暖暖秋色中。平生爱树,树中喜柳。民谚云"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柳是报春树。幼时读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就想那一定是写柳树的,因为家中小院里的柳树就长着细  相似文献   

5.
大隐的境界     
杨晔 《新青年》2013,(4):11
最爱独坐一隅,暖一壶普洱,斟入小巧杯中,玲珑剔透。任天光云影于杯壁小憩,任思绪万千氤氲间飘渺,任前生旧梦在杯里沉浮。也许前缘就封存在这琥珀的茶色里,凝眉千年,任岁月打磨;也许豪情就浸染在这无语的茶杯里,穿越百年,任韶华润色。所有的故事如若马背上驮来的普洱,久经高温的炙烤,饱受雨水的淋遍,那发酵的味道就愈发深邃入骨,让人迷恋;那苦尽的回甘就愈发浓郁入髓,让  相似文献   

6.
新发现     
冰袋挎包 这款冰袋背包拥有5加仑容量,可盛装多瓶啤酒以及大量冰块,密不透风的外皮使得冰镇效果极佳,是野餐聚会必备物品。 趣味平衡餐具 饮食本来就是一门平衡营养摄入的学问,这套平衡餐具同样如此,设计师削尖了茶杯与餐盘的底座,让其几乎无法平放在桌面上,又为之附加一个钢丝软木支架,只有将钢丝调节至正确位置,才能保持餐盘平稳不倒,或许增加了进食时间。但还是很好玩的。  相似文献   

7.
扛东莱旗,牢记使命服务人民 "商警官,我是老王,我过几天要用身份证,问一下,咳!咳!我的身份证办下来了吗?"一大早,商硕就接到辖区群众王先生打来的电话. "好的,等我问一下再联系你.你感冒了?" "有点不舒服,好像凉着了."  相似文献   

8.
榆树钱儿     
正凭我多年做侨务工作职业的敏感,感觉她不是华人就是华侨。我忙给她倒了一杯茶,请她坐下,她接过茶杯,自我介绍起来。她说50多年前曾在这座城市里住过,18岁时随父亲辗转漂泊,现在定居在加拿大,这次到长春旅游,顺便到家乡去看看老房子,边说边从手提包里把护照拿出来让我看。我接过护照:"宋兰梅,女,70岁……"她打量我一下对我说:"你就叫我宋阿姨吧。"近年来,我常常接待华人华侨,她们大都是到家乡寻根问祖、探亲访友的,专程寻找老房子,我还是第一次遇见。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中,取材各异、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茶具,不仅是人们饮茶品茗的器具,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茶具主要指茶杯、茶碗、茶壶、茶碟和托盘。最早的茶具叫缶,小口大肚,用陶土做成。西汉王襄《童约》中记载的“烹茶尽具” 指的就是这种陶制茶具。西晋的越窑青瓷鸡头壶和耳杯,是最早的瓷器茶具。在南北朝时期,饮茶已较为普遍。到了唐代,饮茶之风盛行,茶具也由陶器的青釉、白釉发展到金属茶器和瓷器。当时贵族家庭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特拉扬·伯塞斯库在2004年11~12月举行的罗马尼亚总统选举中,以51·23%的得票率当选,12月20日宣誓就职,任期5年。伯塞斯库1951年11月4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康斯坦察县巴萨拉比市,罗马尼亚族,已婚,信仰东正教,通晓英语。他1976年毕业于“老王米尔恰”海洋学院海运系商业科。1995年,在挪威科学院进修海运工业管理高级课程。伯塞斯库具有11年航海职业生涯。1976~1981年在康斯坦察罗马尼亚海运公司货轮上任职;1981~1987年先后任远洋轮船“阿尔杰什”号和“克里沙纳”号船长,以及罗马尼亚商船队旗舰“胜利”号舰长。1987~1989年任罗马尼亚海运公司驻…  相似文献   

11.
天天想他     
夏慧 《新青年》2005,(5):12
他眼里,我是不能够原谅的。我不听他的话,我乱花钱,我不好好学习,我总逃课,我跟妈妈顶嘴……他恨铁不成钢地看着我。他这种眼光我实在受不了。我低下头,双腿并拢,手端端正正地放在膝盖上,腰杆挺得笔直。这是他要求的坐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违背,要不然他会旁征博引教训我一通。他没有说话,似乎对我已无话可说,他端起茶,急促地喝着茶,把茶杯放下,叹了一口气,继续沉默。没想到他会突然到学校看我,舍友们挤眉弄眼打暗号演戏似地合作了一通台词还是被他识破了。他丢下给我带的花生一怒之下就走了,中午到的屁股还没坐稳又回到了火车站。这时候我还…  相似文献   

12.
“一”字趣     
“一”是个数字概念。其实把“一”字恰当地用到诗文中 ,会产生美的艺术效果。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 ,看见江上有一渔船 ,令陪同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字赋诗。博学多才的纪晓岚 ,脱口吟咏 :“一帆一浆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一连串十个“一”字 ,画出了一幅渔舟唱晚图。清代女诗人何佩玉写过一首“一”字诗 ,诗道 :“一花一柳一鱼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 ,一林黄叶一僧归。”一连串十个“一”字 ,描出了一幅山林晚景画。清代张伯行 ,是康熙皇帝称其“操守为天下第一”的清官 ,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13.
韩国散记     
孔庆东 《新青年》2002,(11):54-55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位北大教师。一名中共党员,经常批评咱们中国这不好。那不对的。来到韩国以后,饱尝凄风苦雨,痛感人世艰辛.目睹这个资本主义小地主的一神一态,一颦一哭,深刻认识到自己原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要向党和人民道歉:我错了。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段淬火的历史。阅读它,会望见一片燃烧的烈焰,会触到一种精神的硬度,会听见一位英雄的呐喊。 ——壮士气吞山河,热血如沸,一把挥舞的大刀,正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相似文献   

15.
我始终认为一首歌不仅仅是一首歌,它还是一本书,一本多主题的书,“歌中自有颜如玉,歌中自有黄金屋”,这是什么道理?容我慢慢道来。一首歌是一部恋爱小说,爱是流行歌曲最常见的书写主题,初恋、暗恋、苦恋、热恋、自恋、禁恋、虐恋、物恋……任何一种爱情都被任何一首情歌所描述过。有一天,偶然听到电视剧里的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说:“我爱你,一首歌的时间。”看,一首歌的时间,足够完成一次爱情。一首歌是一本食谱。听过庾澄庆的《蛋炒饭》吗:“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饭要粒粒分开还要沾着蛋/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铁锅翻不够快保证砸了招牌……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是一部伟大的书,一部深邃的书,一部读不完的书。 巨杉,对我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10年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张照片:老罗斯福总统和他的随行人员乘坐一辆  相似文献   

17.
弄堂口摆着一张竹椅,前面有一张小方凳,凳上有一杯茶,茶水的质量很差,混浊泛黑。这是查老头一年中不变的行头。查老头话不多,木讷,并且嗜酒如命,酒喝多了,就乱说话,有时还骂人,听说他的老婆就是这样被他骂走的。查老头后来去求,跪在老婆面前发誓,老婆仍不肯跟他回去。查老头一急,拿把菜刀往手指上剁,这一剁就把中指一截剁了下来。现在看查老头的左手中指,是少了一截的,看上去五只手指是平的。  相似文献   

18.
水仙花     
正妻子端来一盆水仙花,说是朋友送的。这盆水仙花有两头,还没有开花,,不认识水仙花的,还以为是两头大蒜。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总喜欢把一瓣一瓣的大蒜,用一根细铁丝串起来,围成一个圆圈,放到一个磁盘里,加上水。十天半个月后,蒜头冒出嫩芽儿,绿绿地一圈。渐渐地长到一  相似文献   

19.
正瞧着诗友若虹的新诗集《雨水打不散羊群》这名字,一股从书中袅袅飘出的黄土味、野草味、炊烟味,令我顿生羡意。读,立刻读,一直读下去。果然,那一幅幅乡情画,一声声黄土谣,一滴滴心中泪,把一个漂泊游子意识深处积蓄了太久的万千风景,全方位地抖了出来。那风景,或许是一棵小草的晃动,或许是一粒石子的诉说,或许是一只羊、一头驴、一条小狗的憨态,或许是一双茧手、一个孩子、一个沉重蹒跚的身影……大到黄土塬、黄河浪,小到一片叶、一朵花……诗人  相似文献   

20.
八大山人,一个王孙,一个和尚,一个疯子,一个画家,一个众说纷纭的人,一个扑朔诡谲的传奇,一个挑战智力的难题。350年来,他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极模糊又极清晰、极卑微又极伟岸的身影。高小之前,父亲每到假日就拉着我去寻访地方名胜,这里有过唐朝的滕王阁和绳金塔,那里有过清朝的府学和衙门……。我们家当时在南昌东湖百花洲,父亲最遗憾的是找不到此间在明代有过的一座将军府的哪怕最细微的一点痕迹。这遗憾并非因为对权贵的艳羡,而是因为对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神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