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事件"改变了国际政治发展的方向与进程.正如一位日本教授所说的,回教恐怖主义组织对美国的袭击"正如在棋盘中投入了一个棋子,使国际政治形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最近,美国政府明确宣布,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一些回教恐怖主义组织与本·拉丹有密切的关系,也是美国进行打击的对象.也就是说,美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并不仅仅局限在中亚和中东,东南亚也是美国密切关注的地区之一.美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已经引起了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变化,今后可能还会发生更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从国际法角度看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9·11”国际恐怖主义事件将联合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反对恐怖主义斗争推向了高潮。然而 ,在国际法上虽然有一些具体的打击个别恐怖主义行为的公约但却不存在一个普遍接受的国际恐怖主义的定义。这是因为国际法学界对于是否有必要做出一个综合性的“普遍同意的定义”存有较大分歧。联合国组织在与国际恐怖主义行为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尝试着界定这个概念 ,但都没有成功。界定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困难是它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一些问题 ,例如国家恐怖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等等 ,都为界定工作带来实际困难。实际上 ,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定义并不妨碍对具体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国际关系2002年回顾与2003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的东南亚国际关系是围绕两条主线展开的 :一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 ,二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 ,唱主角的仍然是中、美、日三大国。在与东盟的关系中 ,美国在政治与安全方面占了优势 ,中国则在经济上棋高一着 ,日本与东盟的关系比较微妙 ,它在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上紧紧跟随美国 ,在经济上则不愿意看到中国掌握主动权 ,试图重新巩固其在东南亚的经济领导权。在2002年 ,印度、澳大利亚与东盟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值得注意。一、东盟与美国关系在2002年 ,东盟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人权问题上 ,美国不再…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之后 ,东南亚恐怖主义组织的活动引起东南亚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新加坡伊斯兰祈祷团事件是“9·11”之后东南亚国家打击伊斯兰极端分子的重大行动 ,而印尼巴厘岛爆炸案件更是使伊斯兰祈祷团组织的面目显露出来。通过新加坡伊斯兰祈祷团组织的活动 ,可以看出东南亚恐怖主义组织的一些内幕及其国际联系。  相似文献   

5.
就政治来说 ,2001年是东南亚的多事之秋。这一年是政权更迭之年 ,全地区10个国家有6个在这一年或举行大选实现了政府换届 ,或者总统被弹劾而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这一年是民主勃兴之年 ,有些国家人民民主意识在群众运动中得到了强化 ,有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某些政治改革 ,使民主化趋势更加强劲。这一年也是“反恐”之年 ,随着“9·11”袭击事件后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展开 ,东南亚也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战线的一部分。尽管一年来东南亚风风雨雨 ,但总的来说 ,仍然是大局稳定 ,局部动荡 ;大陆稳定 ,群岛动荡。一、通过正…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斯兰极端势力特别是带伊斯兰色彩的恐怖主义确立为首要威胁,美国与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斗争成为影响国际局势变化的一条主线。与人类认识世界其他事物一样,美国对"伊斯兰威胁"的认知也经历了不断深入的过程。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以及伊斯兰主义运动的发展都是影响美国对其认知与政策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东盟整体的态度 "9·11"事件之后,东南亚认为是国际关系新一页的开始,确定了美国的霸权和领导地位.东盟清楚地认识到美国打击恐怖主义并不是为了东南亚的利益,但面临的选择只有支持或反对.为了东南亚的利益,东南亚普遍支持美国对恐怖主义采取的报复行动,但实际上它们主要是强调对国际恐怖活动打击和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完全跟着美国走.  相似文献   

8.
恐怖主义早在“9·11事件”之前就已经是美国政府和公众的心头之患 ,多年来 ,反恐一直被列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许多专著及文章披露了美国境内外恐怖案件内幕、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及其运作方式、大规模毁灭性恐怖袭击的可怕前景等 ,但很少专门讨论如何处理打击恐怖主义与美国外交之间的关系。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反恐中心”副主管、中情局长特别助理保罗·皮勒撰写的《恐怖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PaulR .Pillar ,TerrorismandU .S .ForeignPolicy ,WashingtonD .C .:Broo…  相似文献   

9.
自独立以来,印度就深受恐怖主义之苦,是世界上受恐怖主义活动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印度面临的反恐形势和任务开始多样化和复杂化。2001年“9·11”事件后,印度积极响应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虽然印美之间在反恐问题上也存有分歧,但总体而言,印度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过于迎合美国,帮助“打造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国际恐怖主义再掀恶潮 ,并呈现扩大蔓延之势。据不完全统计 ,全年共发生各类恐怖事件380余起 ,造成 1 80 4人死亡 ,5354人受伤 ,远高于“9·1 1”事件后的 2 0 0 2年。以“基地”组织为核心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变化 ,并以中东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目标 ,相继掀起两波恐怖活动恶浪。与此同时 ,亚洲地区、南美、非洲及欧洲等地的恐怖活动也很猖獗。国际反恐斗争因美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而出现一些分歧 ,美绕开联合国的做法不利于国际反恐合作的深入展开 ,亦难以有效遏制恐怖主义活动。纵深透视国际反恐斗争形势…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与东北亚地区间的大国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科 《东北亚论坛》2002,(1):55-57,61
恐怖主义在世纪交替之际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个突出现象,“ 9·11”事件引发的美国反恐怖主义战争,从本质上来说带有“宗教战争”的色彩,这就注定了要铲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9·11”事件引发的东北亚地区间大国关系的调整以及对该地区政局的影响,可以被看作是全球政治舞台上大国关系调整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就政治来说,2001年是东南亚的多事之秋.这一年是政权更迭之年,全地区10个国家有6个在这一年或举行大选实现了政府换届,或者总统被弹劾而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这一年是民主勃兴之年,有些国家人民民主意识在群众运动中得到了强化,有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某些政治改革,使民主化趋势更加强劲.这一年也是"反恐"之年,随着"9·11"袭击事件后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展开,东南亚也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战线的一部分.尽管一年来东南亚风风雨雨,但总的来说,仍然是大局稳定,局部动荡;大陆稳定,群岛动荡.  相似文献   

13.
就政治来说,2001年是东南亚的多事之秋.这一年是政权更迭之年,全地区10个国家有6个在这一年或举行大选实现了政府换届,或者总统被弹劾而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这一年是民主勃兴之年,有些国家人民民主意识在群众运动中得到了强化,有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某些政治改革,使民主化趋势更加强劲.这一年也是“反恐“之年,随着“9·11“袭击事件后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的展开,东南亚也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战线的一部分.尽管一年来东南亚风风雨雨,但总的来说,仍然是大局稳定,局部动荡;大陆稳定,群岛动荡.……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有关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上,美国与欧洲的共同点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正因为如此,冷战年代,它们运用"人权外交",联手对付前苏联;冷战结束后,欧盟支持了美国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海湾战争,参与了打着"人权高于主权"旗号的科索沃战争,参加了反对恐怖主义的阿富汗战争。即使在伊拉克战争后,当美国和欧洲围绕中东问题、联合国作用及国际秩序等问题发生尖锐分歧时,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仍能为双方弥合关系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然而,美欧在人权领域也存在矛盾与分歧。自"9·11"事件引发的国际反恐斗争以来,双方在国际人权问题上的分歧愈益显露,这使有的美国学  相似文献   

15.
"9·11"后三项重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 ,与“9·11事件”有关的重大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本文认为可以从行为者、手段、对象、目的这四个方面来界定和分析恐怖主义和恐怖行动。二是“9·11”恐怖袭击及其制造者、精神引导者和支持者在目的和手段两方面都没有正义可言 ;应当以关于一个根本问题———政治行动的目的与手段之间关系的合理的思考、讨论和辩论来补充我们的政治文化和伦理。三是“9·11事件”至今 ,国际关系已经出现了两大方面的局部重组趋势 :(1)穆斯林世界以外的国际关系变化 ,(2 )原先一向作为美国至关重要的盟友的若干穆斯林国家同美国的显著疏离。我们应当站在全局的和历史的高度来看待并有效打击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三个"极端主义"与中亚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内涵和界定标准,这三个"极端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不少地区冲突或战乱的重要根源之一.近几年来,民族极端主义、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在中亚地区的合流,挑起塔吉克斯坦内战,制造绑架、暗杀、爆炸等一系列恐怖活动,破坏中亚国家社会秩序和威胁地区安全,影响中亚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后,中亚国家积极支持美国反恐怖战争.美国与俄罗斯在反恐怖斗争中的合作,消除国际恐怖主义头目本·拉登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和推翻伊斯兰极端主义政权塔利班,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大对中亚国家经援力度,这都有助于维护中亚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7.
近年美国留学生政策的若干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9·11”事件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作为对恐怖主义的应对,美国留学生政策发生了若干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些变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发生连环爆炸案,造成了2 0 0多人遇难、千余人受伤的惨剧,被称作是欧洲的“9·11”。这一事件使整个欧洲为之震撼,激起了欧洲各界对恐怖主义威胁的重新评估,加速了欧盟内部的反恐合作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引发了欧美关系的微妙变化。“3·11”爆炸发生后,欧洲人开始重新定位欧洲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并得出对全球恐怖主义特征的新判断。首先,欧洲人已将马德里“3·11事件”看作是欧洲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意味着欧洲大陆呈现出了“全新的欧洲恐怖主义活动图景”①,国际恐怖主义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国对东盟国家的政策和关系经历了调整和变化。随着恐怖主义对世界的威胁显著增强,东盟对美国的重要性明显升高。“9·11”袭击以及印尼巴里岛爆炸等恐怖事件之后,东盟各国迅速加入反恐战线,保持了和美国反恐战略的充分合作。在这一时期,通过允许美国驻军、配合美军展开反恐行动、在军事上加强与美国的协作等举措,东盟与美国的关系趋于密切,甚至向来与美国不睦的马来西亚也多次表示支持布什的反恐政策。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重返东南亚"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特别是“9·11事件”后和反恐战争开始以来 ,美国逐渐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军事活动 ,这被称为“重返东南亚”。其主要特点有 :扩大美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军事合作及加大反恐力度等。其战略企图是为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深化反恐战争以及接触、防范和制约中国。美国“重返东南亚”虽然有助于打击恐怖主义 ,但将使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增加了美国军事干预其他亚太事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