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于1990年10月1日生效,这是我国“民可以告官”、“企业可以告政府”的第一部法典。与行政诉讼制度相配套,1990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行政复议条例》,对实施行政诉讼法所需要的行政复议作出系统的规定,从而确立了中国的行政复议制度。随着我国行政法治的健全和公民权利的逐步扩大,特别是经过修宪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需要完善现行的行政复议制度。1999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于九届  相似文献   

2.
2017年7月1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类型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当前环境破坏严重、环境侵权频发、司法救济不力的情形下,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回应了新的历史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确立具有开创性意义,在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行政诉讼制度的实施面临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等诸多困境,这有主观认识和客观法治环境等复杂原因,亟待修改完善.在当前有必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行政审判体制改革、行政诉讼法实质修改三个层面对我国行政诉讼进行观察和审视,从而推动行政诉讼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不仅使寻常百姓能够享有同政府平等的司法权利,而且促进了我国民主法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伴随着我国当前司法实践的不断前行,行政诉讼法逐渐显现出一些缺陷与不足。本文首先阐述了行政诉讼法的贡献及其修改的必要性,继而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方向,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韩兆柱  李征 《学习论坛》2010,26(7):68-71
近年,随着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的日益广泛和深入,我国学界对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行政诉讼法中的原告资格的范围明显过窄,已无法适应行政法治发展的需要.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确立的理论基础包括诉权理论、公共信托理论、利害关系学说、私人检察总长理论.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具备了相应条件的基础上,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而结合中国的国情,检察机关并不适合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制度是在民主宪政下,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司法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法律监督制度,是行政相对人获得法律救济的基本途径,也是行政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律制度起步较晚,198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尽管建构了我国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当时在制定行政诉讼法时,还缺乏行政审判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佟珊  王伟 《实践》2006,(2):33-33
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标志着我国相对完善的行政诉讼制度基本建立,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分离。《行政诉讼法》的实施不仅保护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行政法制化的进程。然而,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民主  相似文献   

8.
钟佳萍  黄硕 《求实》2006,(Z3):74-75
一、国家赔偿制度的简述国家赔偿制度是现代法治的重要体现。西方最早确立国家赔偿制度的是法国。在1779年,法国在一项法律中规定国家对公共工程所产生的损害负赔偿责任,但是,国家赔偿作为一项制度正式确立始于1873年勃朗戈判例案。这一判例推动并确立世界范围的国家赔偿制度。1910年德国国家责任法确立了国家对官吏行使统治权产生赔偿责任。1919年魏玛宪法在世界上首次以根本法确立了国家赔偿责任。1946年美国颁布了联邦侵权赔偿法。1947年英国颁布王权诉讼法,建立了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目的与要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仅次于宪法的二级大法。一切公共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是现代法治的核心问题,行政权作为重要的公权力之一,必然也要依法行使。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制观念,认清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以充分发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治理国家、促进改革和保障人权方面的重要作用。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要求学员了解并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理、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责…  相似文献   

10.
WTO下的中国行政复议制度体制性缺陷分析及完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中国行政复议制度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又面临诸多的矛盾与问题,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使行政复议制度能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尤其考虑到修改《行政诉讼法》必然会涉及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衔接,就完全有理由从体制上对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空想论机械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区私营企业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业化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粗放经营集约经营“星火计划”高技术风险补偿自我约束机制股份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家公务员制度差额选举制度人民申诉制度行政机关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相似文献   

12.
冯望 《唯实》2007,(10):90-92
听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程序制度,已成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听证制度在我国确立并有了较大发展,但其适用范围狭窄且没有明确统一的适用标准。故有必要确立其适用范围的标准:行为标准和利益标准,并不断完善行政听证程序。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养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东 《世纪桥》2006,(5):87-88,110
劳动教养制度在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安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变迁,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弊端日趋显现。但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合理性依然存在,当务之急是确立其法律地位并对其从制度上进行前瞻性的改革,将司法程序引入劳教制度,确立司法化与行政化混合的制度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飞跃起诉"确保了公正,但政府首长仍"出庭难"三十年前,1989年4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并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民告官"的诉讼制度在中国变成一项普遍性的公民权利救济制度。1988年的包郑照诉浙江省苍南县人民政府强拆房屋一案,成为了新中国"农民告政府第一案"。当年,最高法院成立了行政审判庭。1989年4月《行政  相似文献   

15.
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李学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5年以来,在维护和监督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通过行政诉讼,也暴露了我国...  相似文献   

16.
法治     
修订行政诉讼法让“民告官”更畅通 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是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制定后作出的首次修改。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对我们党90年的伟大成就进行了全面概括,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是一个全新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社会转型期是制度完善的大好时机,同时要针对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来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13年来,我国依法行政的现状却一直不容乐观。本文客观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同时对如何修改完善《行政诉讼法》和强化政府缺失的责任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的行政复议虽然早已实行,与行政诉讼法配套的行政复议条例也已经颁布,但对行政复议制度的研究却处于滞后状态。本文对行政复议决定的若干问题加以研讨,以期引起法学理论界和行政复议机关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我国公司法立法史上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对公司法人制度的有益补充。本文根据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法理及法律实践,对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进行了再思考,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