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人大月刊》2006,(4):54-55
邓小平从上海出发投身革命、解放并接管上海以及建国后,数十次亲临上海,对上海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关心和指导。特别是从1988年至1994年的7年间,邓小平更是每年都来上海视察,对上海的工作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并寄予殷殷期望。  相似文献   

2.
因为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待过,朋友同事相聚,总难免会问到这个问题:上海好?还是北京好?上海人和北京人哪个更靠谱?笑曰: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北京和上海有两种不同的世故。北京人讲究的是心眼儿活泛,不认死理。老北京人相信,世上没有吃得完的饭,也没有过不去的桥。无论好事坏事,还能一个人包了圆啦?所以,露了脸,用不着扬铃打鼓;背了时,也不必蔫里巴叽。别折腾,也别叫真。叫真,就是死心眼儿。北京人有句口头禅,叫“混”;还有个常用的词,叫“不赖”。在他们看来,人生在世,也就是个“混”字。混得好的,能混个一官半职;混得差点,也能混个肚儿圆。但不论好歹,能混下去,就不赖。  相似文献   

4.
王国刚 《小康》2013,(11):19-19
上海自贸区,大家都讲要以开放促改革,都认为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内容,但究竟促进了一些什么,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张亚雄 《小康》2013,(10):24-29
许多人把此次自贸区的意义与深圳的开放相提并论,它们都如此重要,以至于都被看作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6.
从1978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进入第30个年头。在以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举国上下的变化翻天覆地,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坚持改革开放,就是要从旧的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去做前人从未做过的事。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关于“上海人是不是排外”,关于“上海话要不要保护”,一直是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阿拉上海人     
上海人最大的骄矜.不外乎——阿拉是上海人。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启示及上海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国外的一些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国内的经验主要有苏南“乡镇企业为动力”的发展模式;以工哺农、城乡结合的大城市城乡统筹模式;中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点的嘉兴模式;以解决农民工问题为突破口的重庆城乡统筹模式等几种。上海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重点仍然是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创新,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体系建设和加大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力度,力争在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0.
40岁的周星增,出生在浙江温州农村,当年曾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1992年,他辞去了大学教研室主任一职,弃教从商。正当办企业有成时,1999年,他又变卖所有厂房设备,一头扎进上海滩,在浦东办起了上海建桥学院。目前,学院已投入3.3亿元人民币,建成16万平方米校舍,开设21个专业,在校生达7000多人,在上海享有相当的知名度。周星增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总是在不停地追逐梦想……  相似文献   

11.
成章瑜 《台声》2003,(7):28-30
上海新经济的诞生,造就了一群由台商蜕变的新上海人:大资本家、中生代小资、台湾的海归派,重新在上海相遇,他们改变上海的命运,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台北———上海,就像台北———高雄,为打拼走天下。但是在滚滚新上海大潮里,小心,将军变弃子?机会成险境?  相似文献   

12.
盘点上海人     
王俐敏  楚梅 《今日上海》2011,(12):15-21
编者按:2011年是“十二五”第一年,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首的官方调查统计结果纷至沓来,作者围绕其中有关上海市民目前最基本的“民生环境”串联成文,内中有“成绩”,有“改善”,有“不足”,有“建议”,也有体现努力目标的“规划”,综合在一起供各方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希均 《台声》2003,(5):45-46
新台湾人《远见》杂志曾在1994年9月制作了一个“新台湾人”专题,引起热烈回响。次月我在《远见》写了:《新台湾人:改写台湾生命力的新剧本》。时间上比一些政治人物用“新台湾人”大概早了几年。文中,我对“新台湾人”有这样的诠释:“新”台湾人的最大特征是,不再自怜于历史捉弄所带来的悲情与委屈。“新”台湾人的共同分母来自于教育普及所带来的自信。“新”台湾人正在逐渐摆脱“移民与流民”中蕴藏的狠、自私、机会主义、西瓜靠大边……的性格;代之而起的是要讲求一个民族得以绵延的“信”与“义”。“新”台湾人也正由内向外地将岛屿性…  相似文献   

14.
成章瑜  辽野 《台声》2003,(8):29-31
台湾的新上海人,在世界经济版图重整下诞生。新上海人,代表了包容、视野、选择、自主,更代表新人生的追寻:  相似文献   

15.
《上海人大月刊》2006,(5):54-55
上海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大发展中,交出了两份满意答卷,靠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1983年2月21日,邓小平在视察了上海静安区胶州路集贸市场后,于上午9点50分左右,来到上海新建成的曲阳新村视察。  相似文献   

16.
1947年江泽民同志交通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上海粮服实验工厂。1950年,经过整合后.上海粮服实验工厂更名为华东工业部益民工业公司食品第一厂。“益民食品一厂”的习称由此而来。在这里,江泽民同志遇到了伯乐——汪道涵。  相似文献   

17.
刘彦华 《小康》2014,(9):33-34
整个进程就等于是上海自贸区和各部委在博弈,这很难很累。这么大的事,一方面应该有个中央部门协调,另一方面全国也应该多开几个自贸区,大家一起试验,分工探索,推进改革开放破题。只有上海一个,力量太单薄。  相似文献   

18.
上海,历来以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著称于世。尤其是在最近的30年里,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建设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国际大都市风貌的快速形成,上海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19.
刘彦昆 《小康》2010,(1):118-119
曾经,上海人鄙视外地人,外地人痛斥上海人;如今,在世博会的聚光灯下,上海人的底色开始渐渐改变  相似文献   

20.
我今年18岁,出生在台湾。9岁时,随全家来到上海。经过了9个申城的春 夏秋冬,该可以算是十足的上海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