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军 《理论探索》2005,(5):53-56
从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看,我国文化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种不同类型文化发展模式,即单一型文化范式、两难型文化范式和开放型文化范式。开放型文化范式是伴随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步构建起来的,这是邓小平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包彦征 《学理论》2011,(25):1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由中国人民大众创造的文化,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提出、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议先进文化对于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进文化总是立于时代前列 ,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先进文化因其先进性构成社会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积极向上的文化力 ,具体、历史地推动着社会政治发展。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坚实的政治领导保证和不竭的精神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密联系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本文论述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发展文化事业与产业等方面的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们在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是自由、民主、人权。这些缺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在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注重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与乡土社会密不可分,乡土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继承和扬弃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传统社会的乡土特质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存续的基础;乡土化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发展相对缓慢的乡土社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庇护。在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只有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在乡村"的要义,才能明白"乡愁回归"的社会事实,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真正坚持传统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4)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内涵界定,梳理了体育文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基础,从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提升综合国力与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分析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发展实践意义,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科学原理出发,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最新思想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意涵,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化建设逻辑和建设形态的第二次跃升。在新的文化建设范式谱系中,一方面,观念形态的文化成长富有时代内涵和思想伟力,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守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件,另一方面,物质形态的文化基于平衡发展结构和充分发展程度的新需要之下,建构与建设的正义性、先进性表征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9.
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以来,我党总结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回应人民群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强烈愿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既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形成的主要标志是科学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形成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科学把握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立足当代中国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规律、党自身的执政规律以及亿万中国人民文化发展的愿望和要求,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认真吸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1.
童诗媛 《学理论》2013,(11):6-7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三代领导人在继承马克思文化观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文化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为文化建设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念和要求.从政治理念的变革、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及政治价值变化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民意识的发展,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其发展的必然。由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治文化建设,客观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兼收并蓄地利用好、发展好、实现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由此独辟公民意识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发展中的蹊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产业应对"入世"的科学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中国文化产业应对入世的明智举措是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改革文化管理体制、优先发展主旋律文化产品、扶植大型文化企业、大力发展信息文化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文化卓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科学技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古代中国成熟的农耕文明孕育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反过来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时代背景和文明的传承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之间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正确地、辩证地分析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对文化建设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蕴含着突出的文明传承功能、精神培育功能、思想引领功能、力量凝聚功能、素质提升功能、和谐发展功能,这些基本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培育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明蕴涵着朴素而丰富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继承和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的确立,适应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演变的必然趋势,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交流和竞争尤其是文化上的交流和竞争日益加剧。面对这一形势,中国需要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与文化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而在建构中国文化话语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和提升的因素。从优化整合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坚定文化自信着手构建中国文化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凝练的民族文化,是经受了实践多次检验的优秀文化,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鲜明内涵和哲学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经验教训和继承发展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重申文化发展"双百"方针,提出新"二为"方向;正确处理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间的关系;构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放型文化范式;提出并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邓小平的这些举措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时代,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