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诚龙 《政府法制》2012,(14):51-51
政府采购价也许都是贵的,从古到今莫不如此。譬如一个鸡蛋,光绪年间的市场价格是,一文钱可买三四个鸡蛋;而政府采购呢,却是价达30两一个。有好事者按照购买力计算了,光绪年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70元人民币,也就是6000元才能买个鸡蛋,这不吓死人吗?但是,东西再贵皇帝也要吃啊,也吃得起,这好比说,五六十元一包的烟,某些领导一天也要抽两三包的,五六百元一瓶的酒,某些领导一餐也要喝半瓶一瓶的。只要是政府埋单,没有什么吃不起的。  相似文献   

2.
晚清的乞丐     
本刊上期刊登了《乞讨也犯法?》一文,让读者对身边的乞讨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争议有 了一定的了解。本期特选登下文,详细介绍晚清时期丐帮的乞讨规则及乞讨行为。  相似文献   

3.
清王朝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一直比较薄弱,而晚清时期的财政状况更是令人堪忧,这直接限制了政府调控国家与社会资源的能力,减缓了中国的军事近代化,加速了其主权的丧失,阻碍了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在社会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政府的财政实力是其主动推动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的现实基础,而晚清政府缺乏这种雄厚的物质条件,从而也成为其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法典一词在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中很少出现。《孔子家语·五刑》:“礼度既陈,五教毕修,而民犹或未化,尚必明其法典,以申固之。”此文献中所说的“法典”,是各种法令典章的简称,是以刑法禁令为主的法令典章的汇编,与晚清时期受西方法律思想影响的近代法典概念在性质和形式方面都很不相同。在《法经》基础之上发展演变形成的律典,具有贯穿律文的总则,是组织严密的系统性的立法文件,与近代意义的法典较为接近。但律和典在古代法律文献中极少组成一个词连用。  相似文献   

5.
<正> 立法,是一个国家的内政;立法权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聘请外国人参预立法,为中国起草法律草案,这是晚清半殖民地国家所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黄金生 《政府法制》2014,(26):22-23
晚清官场小说《官场现形记》里描写了一个叫黄二麻子的人,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看来看去”——经过比较,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统天底下的买卖,只有做官利钱顶好,所以拿定主意,一定也要做官.”黄二麻子的人生经验和选择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7.
图中之兵部令牌鸡心形,宽8.8厘米,长10.5厘米,厚约0.4厘米,重115.8克,顶部有一孔,可系绳,挂于腰间,正面作双龙戏珠纹,对称布局,龙头硕大,额头凸出,龙之须发、齿、舌、尾等刻画细致,龙身盘曲作直立状,龙鳞如鲤鱼鳞,诸龙爪均紧抓住一球状物,牌之中心部位有一凸起之纵向长方形上单刀阴刻楷书"兵部"二字,其余空隙部位,亦对称的布置了火焰纹和卷云纹,周边是(圆弧状)的灯芯包边,牌中除凸出的纹饰外,地子作细细的刀凿"芝麻地".背面亦然只 是牌的中心改成一个拱花的在斜置正方形(菱形)面上有一个双钩楷书"令"字,十分醒目.此牌金光灿烂,手感沉重,系用两块金片加工焊接而成,扣之声音"拍""拍"然.……  相似文献   

8.
"因工作关系,我成为《检察风云》的忠实读者;又因‘鉴赏家’栏目,使我对收藏颇感兴趣。"当收到《检察风云》鉴赏家的知心读者来电,得知他因本栏目而开始关注收藏,故此特别为大家送上这位读者身边的收藏故事与大家分享。去年春上,我在一经营老红木家具店见到这四只瓷盘,我为瓷盘上的文字深深吸引,尤其是其中一只盘子上书写的"梁山铜"的"梁"字与我姓氏相同,更觉有缘。听店主说,他昨日在一老人家里收老红木家  相似文献   

9.
玉玺被盗银票换回晚清之际,京城盗贼横行,朝廷各部院衙门都成了梁上君子们大展身手的处所。据说有一年,皇帝们的玉牒修成后,加盖了“皇帝亲亲之宝”的玉玺,用完之后送入库房加锁封存。一位大学士回家后,因不放心玉玺,又返回内阁,让值班的内阁学士把这颗玉玺拿出来再看看。内阁学士去取时,见封条不动,锁也完好,但取出匣子时,却发现玉玺已不翼而飞。这下可急坏了大学士。按处分条例,丢掉玉玺是要受到极重处罚的。这个大学士不主张立即奏报皇帝,而是在匣子里放了一张银票。第二天拂晓再来检视,玉玺已代替银票。梁上君子们志在银子,用玉玺换银子…  相似文献   

10.
朱浒 《政府法制》2011,(32):42-43
单就形式而言,彩票在中国似乎可谓古已有之。早在元代,一些寺院就曾使用“拈阄射利”的抽奖票,出售一些物品。清朝乾嘉时期,广东一带民间从放鸽会中衍生出一种“白鸽票”,由众人先行醵资,抓阄猜射。道光以后,同样在广东流行过一种“闱姓”博弈,即当科举考试之际,亦由众人自行集资,押猜当年中举士子,中者可获大利。虽然这些手法已约略具有现代彩票的影子,但是其距现代彩票的商业性经营还有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湘军集团与晚清吏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前,后来成为湘军头目的曾四藩等人即主张整顿史治以消弥革命;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湘军头目在其权力范围内积极整顿吏治,作为与太平军对抗的政治基础;但是,基于阶级和历史的原因,湘军头目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晚清吏治问题,而且湘军的崛起本身又对晚清吏治的进一步败坏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反腐是十八大期间最引人瞩目的字眼之一。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理念更被各界认定为未来反腐标杆。  相似文献   

13.
反腐是十八大期间最引人瞩目的字眼之一。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理念更被各界认定为未来反腐标杆。  相似文献   

14.
晚清官员的司法独立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9世纪末 ,中日甲午海战的惨败 ,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进一步投入更加愁云密布、风雨飘摇的历史时期。但也正是这无情的现实 ,激励了更多的有识有志之士愈加深刻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 ,更加强烈急切地寻求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道路。于是有了维新运动 ,有了法律改制。清末民初中国法律改制其实是整个社会制度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司法独立只是法律改制过程中所表明的一个方面的思路。虽然当时的法律改制在某种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结果 ,否则也不会有现今中国的法律制度 ;可是这种改制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完成 ;否则我们也不会在百年之后旧话重提。张从容的文章给我们较为具体系统地描述了一个历史画面 ,它深刻地提示我们 ,早在百年之前我们的前人所探讨的问题 ,至今还没有解决 ,尽管中国这一百年来的确已经获得了巨大的跨越时代的历史进步。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不是什么新问题 ,而是一个一百多年的老问题。我们必须承认 ,在某些方面中国依然如故地站在历史的起点 ,并没有前进。难道这个问题真的没有办法解决 ,难道我们真要将这个问题再次留到百年以后吗 ?但无论如何 ,还是必须继续探讨 ,因为这是一个不能不探讨的问题。现今中国如果不能在司法独立的问题上获得突破 ,所谓的现代化进程就会到此为止 ,未  相似文献   

15.
许石林 《政府法制》2013,(20):23-23
晚清,浙江吏治大坏,朝廷派蒋某为浙江巡抚。蒋巡抚到任,即明察暗访,到处作调研,发现某官吏贪墨渎职、残民荒政,必重重惩处。一时浙江那些屁股不干净的官员人心惶惶。有一天,温州来了三个相貌气质不凡的外地人,住在温州太守衙门附近的一个高级旅馆里。三个人也没有别的事做,就是到处走走、看看,经常在太守公审案件的时候,也凑到人群中看热闹,听太守断案。很快,这三个人被店主盯上了,店主就是太守和衙门的眼线。有一回,太守趁这三个人不注意,就派人到这三个人的房间翻东西。一翻,吓坏了:行李中居然有刚刚到任的蒋巡抚的访牌,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度存续上千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废于晚清有着必然性,既是废于时,亦废于制.今日再看科举,就考试论考试,科举考试只是考试选官中的一部分,考试选官本身并没错,不合时宜的是封建社会晚期专制王权下的考试陈腐内容和冗繁的程序.  相似文献   

17.
郭嵩焘在晚清法律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危局 ,郭嵩焘认识到“物穷则变 ,变则通” ,要求适应变局 ,仿效西法订立新法修改旧法。郭嵩焘向国人全面展现西方法治社会的新奇景观 ,传播和引进西方法学著作 ,培养和重用精通西法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 ,建构了一座沟通中华法系与欧美法系的桥梁 ,在晚清法律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陆士谔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提到了他:"1910年,一位叫陆士谔的青年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这情景是:浦东和浦西一样繁华,道路宽阔,车马往来不绝;把地中掘空,筑成隧道,安放上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于此飞驰不绝;人们能够通过隧道过黄浦江,江上还有很大的桥;跑马厅(今人民广场)附近建起"新上海舞台";中国人在浦东辟地造屋,举办万国博览会……百年前的想象,今日几成现实.陆士谔,这个一辈子行医的小说家,成了准确预言上海世博会的晚清奇人.  相似文献   

19.
读晚清史,心情常常沉重而又苦涩,下面两件事就具有这样的"效果".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给大清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和灾难性的后果.清国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又不得不签下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势危若累卵,又遭此奇耻大辱,统治者应该有所清醒吧? 然而不,他们仍然在腐败的大道上狂奔.  相似文献   

20.
晚清新闻法律制度的制定是与中国近代报业的蓬勃发展紧密相连的.在先进知识分子的呼吁下,新闻法律制度历经清政府公开发布新式官报、“戊戌维新”期间全面开放“报禁”以及“新政”后制定《大清报律》等一大批新闻法律三个阶段,这标志晚清新闻法律制度创建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