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参与者心态各异 日常生活中,排队等待现象司空见惯.很多人愿意去排队是出于一种好奇心,在面对新事物时,会产生关注和探寻的心理倾向.例如,看到网红店前的长蛇阵,会使人想一探究竟:这么多人排队等候,店里的风味小吃肯定别具一格,要不自己也排个队,等着尝一尝,别错过了.人们愿意在网红店排长队,稀缺效应起了很大的作用,难以克服的心...  相似文献   

2.
鄙夷的目光     
在国外不时会遇到鄙夷的目光,其原因不仅仅是文化有差异,而且还有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 第一次遇到鄙夷的目光是有一次上邮局。在南非公共场所如邮局、商店、银行和自动存提款机前有时是要排队的,而且有专门的用红丝线围起来让人排队的围栏,离柜台和机器还有一米的隔离线。我去邮局发信,也注意到了排队,但想问一问我住的地区的邮政编码,以为这没关系,就直接走到柜台前问了一位职员。职员告诉了我,但我转过身来继续排队时,发现了一些异样的眼光,有  相似文献   

3.
王玮 《政府法制》2013,(24):45-45
平遥古城墙在风雨中飘摇,侠骨柔情在千百年历史里涤荡.在电闪雷鸣中,城墙上窸窣舞动的人影忽隐忽现.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又为什么在那里? 他们是鬼魂,是233条平遥汉子的游魂,他们在那里,只是为了——又见平遥,来看平遥古城最后一眼. 他们留恋故乡的土、故乡的水,还有故乡那些最亲爱的人.平遥这一方城池,是他们生死相依的地方.想你啊,平遥古城,客死他乡的人们生不能见你,就死后托魂——爬也要爬回故乡平遥!于是,游魂们在城墙下相聚入城,最终魂归故里.  相似文献   

4.
赵丽 《法治与社会》2017,(12):62-64
排队的事,愈发让人看不懂了. 北京市丰台区西红门地区的购物中心二楼,即使是在工作日,某餐厅门口的排队区域也挤满了老老少少;不久前,一个卖茶饮料的店铺在这家购物中心三楼开业,在开业宣传期出现了排队动辄数小时的现象. 近一两年来,门前排长队的"网红店"频繁出现.一些面馆、馄饨店甚至家具店等,几乎在一两天内就从默默无闻"转型"成门庭若市,乃至出现盛夏露天排队近百米、遮阳伞接成长龙的"盛况"……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每年春季的个税申报期间让美国人相当烦恼. 每年春天,尤其是报税截止日期前的那几天(个税申报截止日期是4月的第三个周二,以邮戳为准),就犹如人到了更年期一样烦躁不安.我还记得刚到美国的第一年,惊奇地看着美国各大电视网现场报道美国人排队等候寄送税表的情景.不知道为什么,个税申报日期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还是会有很多人在个税申报截止日那天下午,甚至是晚上在邮局排队等候邮寄.美国邮政也很配合,每每在个税申报截止日,大的邮局总是会工作到午夜甚至第二天凌晨才关门.当然,即使是第二天凌晨,邮局也会帮你盖上截止日那一天的邮戳.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人们习惯于把"精英"称为"精神病苍蝇",把"天才"叫做"天生残废",其中有戏谑的成分,可是内心燃烧着理想主义火焰的人容易走火入魔,恐怕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詹皓 《公民与法治》2013,(14):27-27
上海向来是排队的“圣地”。以前,计划经济年代,物资短缺,到处排队,人人练就一身排队的好功夫;如今,消费时代,不怕没东西,就怕你不掏钱,居然,上海仍有排队盛况。王家沙点心店买青团,杏花楼买包子,老大房买鲜肉月饼,统统都是排长队等候,不是短缺经济,而是口碑经济。至于淮海中路光明邮门口永远是买熟食的长队,吃过的人恍惚着说,也没觉得特别好,可能是怀旧吧,那种老的味道。也有纯粹是集体无意识的排队。比如食品一店里红房子西饼专柜,每天都会排队,但如今红房子西饼跟着汇联食品店开到好多地方,一样的红房子西饼,非但没人排队,有时候生意也很一般。  相似文献   

8.
不老的面孔     
我想拥有一种单纯流淌的感情;一种淅淅沥沥,清清凉凉的高度;一种没有坡度的平原,一种偶然的天真;还有一副不老的面孔. 家是梦里飘着炊烟的木屋,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教会了我太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从小妈妈就教我做一个善良的人,我可以什么都不会,但我必须拥有一颗干净的内心.在公交车上,自觉给老人让座;在食堂时,自觉排队打饭.爸爸妈妈对我管教很严,晚上不能太晚回家,必须经过他们同意才可以出门.妈妈说以前奶奶也这样管教她的.她希望这个习惯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年关之际,防盗是热门话题.在陕西省西安市一个小区,物业公司白创了“防爬刺”,安装在住宅楼一层与二层中间.物业工作人员介绍,“防爬刺”很尖锐,能有效防盗,这一防盗神器也受到居民的欢迎. 这些年,人们为防盗,开发出了不少神器. 防盗不只是“科技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一是警方防范与个人防范的关系.而对普通百姓研制出的防盗神器,有人质疑:警察在干什么?对于防盗,警方的作为是否足够?这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而,不管警察如何打击偷盗,都不能代替个人的防范,晚上睡觉关好门窗、出门在外看好钱包,这是每个人基本的注意义务;另一方面,警方也要通过自己的行动给市民足够的安全感,不仅要扎实地开展反扒防盗行动、认真对待居民的报案,还要把所做的一切努力告诉群众,让群众心里踏实.  相似文献   

10.
王婧  张鲜堂 《法人》2006,(2):54-55
钟馨稼曾路过一家加油站.看着人们拿着油桶排队加油,他几乎有点“幸灾乐祸”, 他跟身边的人说:迟早有一天,这个加油站会变成加电站的  相似文献   

11.
阚世华 《法人》2005,(4):26-29
"我要打断你一下,现在我们企业名字已经不叫"吉林修正药业",已经刚刚改名叫"中国修正药业"了,我们今后的目标将不仅仅在国内,扩张的触角将会延伸至国外!"说话的人是修涞贵,一般人不会知道他是谁,但如果说到"修正药业",几乎很少有人不知道.修正药业的成长速度让人们感觉吃惊,作为这个企业的领导人,修涞贵的成长历程自然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刘亚 《方圆》2020,(2):9-9
黄金蟒、蜘蛛、蜥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养的宠物不再限于小猫小狗,而是越来越倾向于“稀罕”的动物,特别是不少年轻人喜欢冷血爬行动物,自称“爬友”。这些让人有些不寒而栗的爬行动物,在“爬友”眼中却是既可爱又温顺的宠物。但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养宠物这件事搞不好会触犯法律,甚至可能会被判处刑罚。北京男子陆小峰就因为买了几只陆龟,坐到了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的被告人席上。  相似文献   

13.
李晓宇 《法制与社会》2013,(21):272-273
婚姻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持久、最具特色的一种男女两性的结合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劳动分工,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常说"情比金坚",由此也可见中国人对于婚姻的重视。然而,最近的"离婚潮""排队离婚"等现象让人不禁对婚姻开始怀疑:婚姻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到底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是不是婚姻只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催化剂,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简单工具?人们对于婚姻如此轻视是否预示着社会转型的某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丁伟 《法学》1988,(10)
今年3月24日发生在上海的311次列车与208次列车相撞事件,是我国首次发生的因列车相撞导致国外旅客伤亡的重大行车事故.这起事故造成311次列车上日本高知市修学旅行团的师生死27人,伤35人.日方律师已向中方有关部门提出了要求赔偿的金额及其计算标准,其数额之大,令人咋舌.由于日方的赔偿要求与中国的法律规定和习惯做法相  相似文献   

15.
潘勤 《江淮法治》2013,(10):6-13
一则"凑够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的网帖,冠之以"中国式过马路"的名头,先红透网上,继而引发普遍共鸣,成为大江南北的热议话题。毋庸置疑,"中国式过马路"早就成了大多数国人的习惯,即便是在提倡等车排队、扶梯右行的今天,视红灯、斑马线如无物的陋习,在国人身上仍大有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不许小跑     
单位里新调采一个局长,据说是海归.许是在国外养成的习惯,新局长每每出席庆典或是上台讲话什么的,总爱跑上那么几步.  相似文献   

17.
一、古代合同法的产生和发展 合同法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人们只是为自己的生活消费而劳动,无社会分工,也无所谓商品交换,也自然无所谓合同乃至合同法.由于人类社会出现了社会分工,随之也发生了商品交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广泛的商品交换行为也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但是,当习惯和当事人的誓言不足以保障交换时,便需要有法律规范,使商品交换获得法律的形式即合同.人类社会最早的合同法是由习惯演变而来的,称为习惯法.习惯法时期的合同法,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身责任制度的实行.当合同被一方当事人违反时,对方可以直接对其采取人身措施,将其设为家庭奴隶,或出卖和杀死.[1]但是,习惯法具有不稳定、不统一和不公开的特点,且多种习惯前后矛盾,因时因地各不相同,适用时也易发生争执.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习惯亦随之更新,彼时彼地的习惯与此时此地的习惯往往相互抵触,无疑更增加了习惯法适用的困难.[2]正是在此过程中,渐渐出现了成文法.  相似文献   

18.
习惯是一个人们非常熟悉又难以准确定义的词语,说熟悉,是因为人们从小就知道有习惯,如“养成好‘习惯’”、“‘习惯’成自然”等等。在法律上, 也有习惯法之说,人们在对法律下定义时,总是用“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在刑法上,还有“一惯表现”之说,比如对惯犯下定义时,就有过“惯不惯看习惯”、“新账老账一起算”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9.
论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是公司中的特殊类型,承认一人公司已成为国外立法的流行趋势.在我国公司法的修改中,一人公司也应占有一席之地.是否应一般性地肯定一人公司,是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累惯犯犯罪心理特征 1.意志薄弱,自暴自弃。初犯中,有的人意志坚强,偶有失足,经过教育挽救后,则决心改正,即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有的人则意志薄弱,初犯以后,虽有悔改愿望,但经不住外界诱因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也就是这种人江山难改,秉性难移。这种人认为自已是判过刑的人,到处遭到人们的冷眼,缺乏改恶从善,重新做人的勇气,反而把犯罪作为谋生的手段,似乎对法律制裁无所畏惧,对于监狱生活已经习惯,认为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