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承包法》)充分肯定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该法实施两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及农村土地纠纷案件有上升趋势。以河南省唐河县为例,2003年3月1日至2005年3月1日,该县法院共受理各类农村土地纠纷案件128起,其中,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案件94起,占全部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74%,且问题多出现在土地流转环节。  相似文献   

2.
承包土地流转的理论障碍与基础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流转首先必须有法律和理论依据。在中共十五大上 ,从政策的角度提出了农户的承包土地可以有偿流转 ,但是由于农户承包权的财产性质、价值性不明确和承包土地所承担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性质、土地流转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文章在分析承包土地流转的理论障碍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理论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0,(2):95-95
顾钰民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深化改革。一方面通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界定,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真正落实农民对土地财产的权利;另一方面,通过土地经营权集中,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涉及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成果,也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性质流变为考察路径,对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详尽分析,有助于在制度层面上对其流转的范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是我国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的主要法律,但这两部法律均没有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利,使农民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中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护。关于农业方面的立法应以保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并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实现对农民权益从生存权保护到发展权保护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新疆人大》2013,(9):43-44
7月31日,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条例》。《条例》规定,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或者其他方式进行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承包方或者当事人的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7.
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高效流转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高效流转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即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地价评估机制及加紧建设规范化的农村土地交易机构。二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配套机制,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建立农业生产服务机构。三是从立法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即充分彰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能、确立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及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超 《理论月刊》2006,(1):161-164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村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明显加快。本文首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简单的定性研究,然后分析了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现有法律及政策的不足,提出应遵循的原则及常规的流转方式。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灾民异地安置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实例考察,分析了我国目前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及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等所面临的问题,为解决灾民异地落户安置提供法律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当前,农地所有权主体地位含糊,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排斥在土地决策与增值收益分配之外,其权能有限,导致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利益分配失衡,市场价值难以实现,造成了农民合法权益严重受损。只有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淡化土地所有权,明晰集体与农户的权利边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诸项权能,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建立强制性多层社会保障制度,才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历了自发流特、逐渐规范和加速发展三个阶段,呈现出鲜明特点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是:保护耕地资源,坚持土地流转“三个不得”的原则不动摇;加强立法,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落实;构建市场,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搭建平台;加强管理与服务,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保障;完善配套措施,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受全国人大委托,市人大常委会于今年8月至9月,重点围绕有关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对农村承包土地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的支持、法律宣传等几个方面,对本市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情况开展检查。  相似文献   

13.
陈晓敏 《理论月刊》2003,(4):135-136
我国农村现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一种制度创新,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但是其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规模经营,土地不能正常流转的弊病日益凸显.本文探讨了怎样从法律上让农民的土地在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变的情况下又能有偿流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政府首次正式承认了“土地流转”的合法地位。目前,全国平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比例约为8.7%,流出农户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总数的9%。可见,土地流转作为一项土地改革的重要举措已在全国开展起来。本文简要分析现行土地流转模式的利与弊,希望可以为其他地区在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中选择适合本地流转模式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有序流转不仅关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乎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针对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应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构建市场化运作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运》2014,(4):19-19
<正>亮点一: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3.9%。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一号文件把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意图是在维护农户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基础上,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开拓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政府行为不当,侵害农民利益。主要表现为:不尊重农民意愿,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搞硬性流转,严重侵犯农民的承包经营权;有的地方将农户的承包地长时间、大面积转租给企业经营,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有的地方为了降低开发成本,更多地招商引资,借土地流转之名,随意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并强迫农民长时间、低价出让土地经营权;与民争利,把土地流转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08,(21):6-7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19.
克服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法律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三德 《前沿》2003,(8):62-63
土地流转是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按照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如何坚持“条件、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 ,各地都在不断摸索、探讨中。笔者针对近年来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20.
黄秋菱 《当代广西》2008,(23):54-5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