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对个人权益的保障。在我国,无罪推定原则一直是法律界的争点。刑事诉讼法第12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认有罪”之规定虽然体现了无罪推定的精神,但尚未完全确立无罪推定的具体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法通则》在确认“过错责任原则”为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又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公平责任原则”。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给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他们能够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公平合理地作出判定。但在司法实践中,部分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曲解《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将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过错作为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唯一条件,导致了公平责任原则的滥用。本文将从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方面来探讨公平责任原则的限制括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将具有“无罪推定”实质含义的内容“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明文确立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不仅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在改革与完善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结束了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长达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4.
审判活动是法官依照法定的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法官主要是在援用法律规范和确认案件事实时运用推理的思维方法,对案件作出合理判决,努力做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登封法院规定,法官审结的每起案件,都要在判决生效后3日内送交到案件评审委员会,案件评审委员会在15个工作日内评查完毕。在评查中,案件评审委员会可以要求主审法官和业务庭就某个问题进行专题说明。  相似文献   

6.
司法推理是法官在具体的案件中,通过适用法律,认定案件事实,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得出司法判决的过程。其中包括多种推理形式,如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等。纯粹的形式法律推理具有很多缺陷,在实践中,司法活动为谋求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实质法律推理备受到司法者的重视。实质法律推理必须要遵循回应民意、注重原则、弱化政策和运用程序几个基本准则,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江淮》2008,(7)
自2007年初以来,芜湖市中级法院实行"判后答疑释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法院在宣告判决时或裁判宣告后6个月内,对当事人就案件裁判提出的异议和疑问,由原承办法官做好解释说明和服判息诉工作。以往法官在案件宣判后,面对当事人的疑问,往往以判决书中已经写明为由一推了之,很少有耐心对当事人  相似文献   

8.
杨瑞华 《实践》2014,(12):33-33
<正>杭锦旗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为证明其主张,向法庭提供了4份证人手书的证言,但是证人均未出庭作证。被告代理人称,由于所证明的事实发生在农村,开庭时正处于农忙时节,因此证人不能出庭作证。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规定,对其提供的证言不予认定,对其所证明的事实不予认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规定,证人负有在人民法院进行法庭审理时出庭接受询问的义务。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可见,对于证人证言的作证方式,法律做了明确规  相似文献   

9.
<正>登封法院规定,法官审结的每起案件,都要在判决生效后3日内送交到案件评审委员会,案件评审委员会在15个工作日内评查完毕。在评查中,案件评审委员会可以要求主审法官和业务庭就某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箱     
刑事证人资格,是指作为刑事案件证人所应具备的条件或能力。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由此可见,我国《刑诉法》所规定的证人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就《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所规定的法律后果,形成三种学说:其一,该条第一款前句所规定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属“被监护人的公平责任”;后句所规定的“由监护人赔偿”,属监护人的公平责任.其二,该条第二款系第一款后句的补充;前句所规定的属“被监护人的公平责任”;后句所规定的属监护人的公平责任.其三,前句所规定的属“授权法官‘可以’判决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但并非‘必须’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后句所规定的属“对监护人作为基本的责任承担者的身份的确认”.这些学说均有不足.前句所规定的是一般性的、强制性的“责任财产”之增加;后句所规定的是“从”监护人“财产中支付”,且完全可以不设.从立法论而言,该条款应这样修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被监护人自行承担侵权责任;被监护人与未“尽到监护责任”的监护人承担连带责任,或者与“尽到监护责任”的监护人承担准不真正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2.
司法能动性是法官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要秉承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然后充分地总结以往的司法经验,能动地创造性地适用法律于个案当中,从而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做出理性的判断。法律的滞后性、僵硬性决定了能动司法的必然性,社会矛盾凸显与和谐社会之间的矛盾需要能动司法,司法公正的开展和实现需要法官的能动司法,司法效率的实现也需要法官能动司法,通过实践研究表明,能动司法必将成为我国司法审判中的一种司法理念,是我国司法要走的一条必然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执纪工作实践中,有的案件只能依靠间接证据来定案。所谓间接证据,是指凡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由此说明,使用间接证据是有条件的。中央纪委办公厅1991年7月颁发的《关于查处党员违纪案件中收集、鉴别、使用证据的具体规定》第21条规定:“没有直接证据而仅凭间接证据定案时.所有间接证据必须查证属实;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正确地收集、运用和判断证据,对惩治犯罪,保障人权,从而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刑事证明标准,两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立法。一、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想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西方国家的证据立法早已据有一席之地。而在我国长期的刑事立法与司法活动中存在着“轻程序重实体的”观念,为追求实体的公正而忽视程序的公正。目前,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严格意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当然也…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鉴定从诉讼法的角度理解是指一种职权行为,从证据法的角度理解是指一种证据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从两个角度都做了规定,在侦查、审判程序中将鉴定作为查明案件事实的职权行为加以规定,在证据制度中将鉴定意见作为法定的证据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会经常遇到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如解决不好,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正确理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什么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  相似文献   

17.
沈阳某公司张某问:我单位作为原告,在几件经济纠纷案件中胜诉。法院判决被告赔偿我单位的经济损失,并在判决中指定了被告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期限。但在判决生效、履行期届满后,被告迟迟不予履行。现我单位申请强制执行。请问,我单位可否主张被告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从判决之日起到判决指定的履行期届满时这段期间,是否应当计算损失和利息,让被告赔偿?答: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2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证据保全制度没有作出规定.刑事证据保全是一种由当事人提出申请,由法官对此申请进行裁断的具有司法性质的行为,它对于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查明案件事实、推进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从程序正义、诉讼结构、被追诉人的诉讼权利等角度出发,来构建我国的刑事证据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首创义务劳动替代罚金刑罚方式:在全市率先试点暂缓判决、社会服务令、监管令、刑事和解制度;率先建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制度;倡导推动建立全市首个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这是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杨飞雪,当选第三届重庆“十佳法官”的主要成绩。  相似文献   

20.
我是大连信德律师事务所律师,通过办案,我认识了谭彦。我从心里敬佩他,尊敬他。 法官办案,当事人可以请律师,也可以不请律师。律师的职责是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提出有利于委托人的代理意见。而法官的职责是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提出合法公正的判决意见。在有的法官看来,律师是专门和他们唱反调的,因此,对律师代理案件不欢迎。谭彦却不是这样。他把自己置于代表国家严肃执法的位置上,他希望他所办理的每一个案件,当事人都能委托律师代理。我曾问过谭彦:“你办案为什么希望律师代理?”他说:“律师代理,一是有利于查清事实,二是有利于依据事实和法律说服当事人,提高办案质量,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