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中国南海风波不断,两岸如何共同捍卫南海主权的议题再度引发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童伟华 《新东方》2012,(3):14-17
主张和维护南海主权,除了以历史依据维权外,必须同时加强对南海的有效治理。应设置地方政府强化主权,即在南海岛礁设置县乡两级政府和村委会,加强对南海的实际控制。要重视对南海特别是西沙的经济开发,以经济开发凸显主权,推动南海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同时应以严格执法和司法维护主权,以军事存在保障主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以保护自由通航为由逐步介入南海的争端,并将此作为实现其亚太战略的一种手段。美国的介入对中国南海主权权益的维护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危及中国战略安全利益,增加中国收回南海主权的难度,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中国政府坚定地表达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并采取了切实措施维护中国的领海主权;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加强与东盟的战略沟通和战略互信:有针对性地应对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海研究院主办主办的海峡两岸南海问题交流与合作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7日至28日在海南海口举行。本次会议以“凝聚两岸共识.推进务实合作”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50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国南海地区形势发展与评估、南海资源管理与开发、两岸南海渔业合作、南海海上通道安全、南海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育、南海法理研究与执法等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交流。研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南海地区新的形势特点,论证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附近水域的主权.并探讨了落实中国权利主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来个别国家仿佛吃错了药,接二连三地搞小动作,挑战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却反过来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倒打一耙,指责中国示强。其用心险恶,行为不耻,搅得南海浑浊不堪。菲律宾、越南的挑衅倒逼中国采取坚决的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史春林 《新东方》2012,(2):7-10
目前影响南海航行安全的因素有海洋环境和航运条件因素、海盗和海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因素以及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因素。海盗和海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会造成航运公司人员和财产重大损失,如果被袭击的是油轮或化学品船还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会对地区安全构成严重挑衅,使原本就复杂的南海局势更趋复杂化,中国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及相关海洋利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按照国际法通过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15)
正摘编自7月16日香港《大公报》在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前,岛内舆论对民进党当局的南海政策颇为担心。不仅在于民进党上台前对太平岛事务漠不关心,还嘲笑马英九登岛宣示主权,更因为其上台后一再重申"三原则":一、南海各声索方对南海领土与海域权力的主张,都必须依照国际法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相似文献   

8.
两岸合作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法律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渔民的重要作业渔场。两岸合作开发南海渔业资源,是解决南海争端的重要着手点和突破口。两岸南海渔业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但这一合作必定面临诸多内外因素阻碍。内部因素是两岸主权共识缺失、互信基础薄弱、沟通渠道有限;外部因素是南海周边国家的分化和美国的阻扰。然而,南海渔业资源北衰南兴的现状与外来侵渔的紧迫形势决定了两岸加紧合作共同维护南海渔业资源主权权利是必要的。目前两岸在政策、法律和技术层面的一致性、默契性和互补性也决定了双方南海渔业合作是可行的。两岸可基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已搭建的制度化平台,由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成立南海渔业工作小组,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构建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9.
童庆平  洪民富 《传承》2009,(6):138-139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维护我国在南海的权益,必须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相似文献   

10.
近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除了菲律宾与越南表现得越来越强硬外,美国等区域外大国亦不断介入,致使南海问题的发展态势很不乐观,南海问题长期化、复杂化的趋势已成定局。面对这种局势,中国应该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合法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1.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维护我国在南海的权益,必须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越之间并不曾存在类似当代的南海争端问题。相反,两国海上合作构成友好交往的渠道之一。越南关于南海争议问题起源的一些说法,显然是与历史事实相悖的。中国传统的南海疆域历史上已经形成,中国对于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水域的主权不容置疑。南海争端问题是当代中越关系发展过程中才出现的问题,要顺应历史上友好交往主流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趋势,寻求妥善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与措施,推动中越睦邻友好关系和海上合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海洋开发决定着每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在当前南海主权争端的困局暂时无法破解,周边各国纷纷加快开发步伐的形势下,中国也需要在南海开发问题上奋起直追、有所作为。要通过战略的调整和政策的制定,实施积极稳妥、全面有效的开发行为,强化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话语和影响,这既是宣示主权和实际存在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6,(5)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指出,菲方对于南海仲裁案的做法不合法、不守信、不讲理。同时,驳斥了部分大国提出"中方企图南海军事化"的言论,提出"军事化的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的著名论断。由于南海特殊的战略位置,使得南海海域成为诸多大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台湾地区从马英九上台后便强调其南海主权,且有意推动与大陆的南海开发合作。这给两岸解决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虽然两岸合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阻碍,但在南海问题上,两岸的合作既有利于维持中国的海洋权益,也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5.
曹群 《时事报告》2014,(7):30-31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政府照会中国,声明将把与中国的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2月19日,中方表示对该照会及所附通知不予接受。6月21日,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附件七的仲裁程序成立了五人仲裁庭。2014年3月30日,菲律宾向仲裁庭提交长达4000页的诉状,指控中国在南海的“九段线”违反《公约》,并以《公约》第121条“岛屿制度”为依据批评中国声索海域过多。  相似文献   

16.
刘石燕  康霖 《新东方》2016,(4):29-3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南海战略稳步推进,相关国家忧其利益受损,极力介入南海事务,企图搅乱地区局势,致使我海洋资源受掠、南海主权受侵、国家安全屏障受险。如何破解南海问题争端,有效掌控南海局势,是当前紧迫而现实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角力黄岩岛 南海需要“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岳峰 《小康》2012,(5):60-63
南海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的海洋问题、领土主权问题、岛屿争端问题,它越来越多承载了多国经济安全及战略安全问题。中国应如何突破南海问题?南海的未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21,(1)
"更路簿"这一名称有其文化特殊性,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称,而是涉及中国南海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文化概念。以文化概念翻译的意图与理据研究为着眼点,重点探讨"更路簿"名称的英译与南海维权。以近年来媒体发表的英语文章和学术期刊发表的与"更路簿"研究相关论文中的英文摘要为例,对其进行分类与分析,并提供参考译文,以期为"更路簿"提供准确、规范和统一的英文名称,这对中国争取南海主权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海渔民是我国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的实践者,也是我国南海领土主权的宣扬者,其在南海海洋经济与政治发展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当南海渔民遭遇海难时,除了普通主体所进行的合同救助外,国家主管机关也需对其进行行政救助。但海难行政救助的类型不同,国家主管机关对南海遇难渔民报酬请求权的基础也各不相同。基于保护南海渔民权益的考虑,可以引入政策性渔业保险,设立南海渔民强制救助损害赔偿基金,尽量减轻南海渔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分别声称对南沙群岛的全部或部分岛礁、海域拥有主权,并不断加快勘探、开发那里的石油资源,使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不断激化。因此,必须正视南海开发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研究南海争议区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模式选择,有序推进南海争议区域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维护国家主权、经济利益和区域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