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蚁族"大学生是继下岗工人、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后我国新出现的特定人群,在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蚁族"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使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独特存在状况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认真分析"蚁族"群体违法犯罪的诱导因素、特点,探索从政府宏观社会政策的完善与微观社会治安管理、刑事政策等视角构建体系化、人性化的"蚁族"违法犯罪防控体系,从而力求既能科学防控"蚁族"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又能为其提供较好的就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所谓“蚁族”,是指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许多大学生宁愿做“蚁族”,在大城市过着艰苦生活也不愿到中西部或回乡就业。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蚁族”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太令人乐观。积极探索“蚁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内容和新途径,对于“蚁族”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在一个法治社会,以健全的法制表达民生立场,是必需的选择;消除就业歧视是促进就业的应有含义,通过法律制度消除就业歧视是促进就业的必经之路。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从而促进和保障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特色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增强服务能力的内在要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从学生、教师、就业工作机构、院(系)、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分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提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大学生民族文化素质;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拟接收入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一是从军热情高 ,但入伍动机多样化。随着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用人单位和院校学生实行双向选择模式的确立 ,随着党政机关减员增效 ,人员分流措施的出台 ,就业难度相对增大 ,加之全民国防教育力度加大 ,使大学生献身国防的热情越来越高。但部分大学生入伍的动机呈现多样化 ,有的是抱着想当将军的激情志愿报考的 ;有的是受好奇心理驱使 ,想体验一下军旅生活 ;有的是担心地方大学生不好找工作 ,把参军当跳板 ;还有的是因家庭困难等原因作出定向选择的。因此 ,对一些大学生来说 ,自愿献身国防事业、立…  相似文献   

6.
构建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导航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急速推进的背景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积极应对。构建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导航系统要确立生涯发展观念,校正就业指导工作的位置;探索就业指导课的新机制,实现与思想道德课程的有机结合;坚持发展性工作思路,构建学生"生涯发展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非正规就业成为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制度建设、教育机制和就业观念等是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是解决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协议制度相继发展起来,并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显然与大学生就业协议定位不准有关。为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主体、法律效力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纠纷,进而为大学生就业权益提供有效保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大学生村官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融入农村社会难、身份地位合法性受质疑、遭遇"无事可做"的尴尬、面临未来发展困惑等问题。因此,政府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招录选拔制度、大学生村官法律制度、大学生村官工作管理考核制度和大学生村官保障制度,以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风险社会视界,凸显治理以应对大学生就业难所致大学生就业安全风险,政府相关制度供给与创新尤显重要,比如消除大学生进入政府部门就业的制度瓶颈;创新市场干预机制,提升营利部门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促进第三部门更快发展,开拓大学生就业新渠道.  相似文献   

11.
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促进就业的组成部分,我国<就业促进法>关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则以及有关就业公共服务、就业援助等规定,是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标志.按照法律有关政府促进就业职责的规定,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措施,构成了政府履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职责的重要内涵,其构建的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体制也法律化为帮扶性制度.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解决之各界人士发表了很多见解,几乎没有人系统地从法律角度对此进行研究.本文从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大学生就业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对国外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护进行考察,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提出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护对策建议,使大学生就业走上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起大学生就业促进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管窥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歧视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危害也是有目共睹,极大地损害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当前侵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现状及危害的基础上,探究我国法律在对大学生平等就业权保护方面的不足,进而对其进行相关法律规制的完善,消除就业歧视,给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以切实保护,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窘境,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外国人"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查处工作逐步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重视,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的外国人非法就业查处工作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相关的问题。职能部门加强与完善查处工作措施的对策主要有:探索新的发现机制,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调整内部工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大学生就业责任的分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应该由政府、企业、高校以及个人共同承担责任.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实行大学生就业责任分担的内在依据;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则是大学生就业责任分担的现实依据;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是我国大学生就业责任分担的参照依据.通过大学生就业责任主体模型和大学生就业过程模型的建构便可清晰地看到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各自应该承担的就业责任.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的联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一边是农村人才匮乏,形成人才"洼地",另一边是大学生城市就业无门,形成人才"闲置"。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的联动关系,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的联动发展,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难题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双赢之举。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发债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政府发债不仅涉及到预算法的相关修订,而且涉及到有关地方发债的主体资格、发债的目的及资金用途、发债的程序以及发债的法律监督和法律责任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架构。这不仅是地方政府发债本身的法律制度架构,而且也涉及到地方政府发债与财税法现有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和协调。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等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由于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影响,基本上倾向于如何扩宽就业渠道、提高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守法、守约、维权、证据意识缺失,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高校应该从树立正确观念、构建课程体系、建立教师队伍、利用第二课堂等方面加强就业法律教育,防范毕业生就业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9.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我国党和政府缓解部分大学生就业难题、化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和实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兼有创业可行性与必要性。创业意志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有效创业的核心品质,塑造创业坚韧性、独立性、果断性和自制力是高校和各级地方就业服务部门创业意志教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构建正当性可解构为三个维度:一是目的正当,即制度构建应指向某种公共利益的目的;二是手段正当,即制度构建应沿着法治路径推进;三是程序正当,即制度构建应遵循公正、合理的法律程序。对此,本文认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构建现实性包括:第一,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具有覆盖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可行性基础;第二,现有相关地方立法为从国家层面立法提供了有效"样本";第三,国外相关的法律保护模式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