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萍 《党史纵横》2003,(12):17-19
毛泽东与斯大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伟人。他们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各自国家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斯大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统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毛泽东以他不屈不挠的个性和杰出的革命品质以及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最后也得到了斯大林的重视。毛泽东与斯大林交往几十年中曾有过种种矛盾、误会、斗争,但最后走到了一起,这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利益之基础上。当然,毛泽东最终得到斯大林的平等相待、尊重和支持,是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前夜和新中国建立的初期实现的。他们的友谊不仅促进了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进步,在  相似文献   

2.
刘振清 《世纪桥》2007,(4):78-80
建国方略是指建国方案和总体构想。解放战争后期建国方略,随着革命战争迅猛发展、胜利很快到来,对建立新中国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许多新的回答。考察分析解放战争后期建国方略,我们能够看出,毛泽东在这时就开始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了。  相似文献   

3.
散木 《党史博览》2013,(9):12-16
周恩来率团出席葬礼1953年3月5日晚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郊外昆采沃的别墅中去世,享年74岁。斯大林去世六个小时之后,苏联的广播电台和主要报纸《真理报》公布了该消息。此后,苏联方面宣布全国默哀八天,停止工作,并定于3月9日安葬斯大林。斯大林的遗体先是被安放在克里姆林宫,然后停灵于工会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后期,尤其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以后,毛泽东审时度势,及时地提出了军队不仅是战斗队而且是工作队,要求军队干部应当学会接收、管理城市和新区工作,对促进当时新解放区干部问题的解决和革命事业的顺利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要借鉴毛泽东的工作队经验。努力做到突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注重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注重培养“学习型”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和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初期,为了维持与美国在雅尔塔体系内确立的远东合作关系和在远东的既得利益,斯大林对中共和中国革命采取了消极冷漠的态度和立场。这种消极和冷漠表现为:不支持中共军队获得对日本的受降权;限制中共及其军队在东北的活动;削弱中共的政治自主权,要求中共通过与国民党谈判达成政治妥协;回避中共征求意见的要求,与中共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的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美国侵蚀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和阻止国民党向美国的一边倒,斯大林又策略性地向中共提供一些援助。  相似文献   

6.
刘杰诚 《世纪桥》2001,(4):25-27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抗日胜利的红都,也是新中国的摇篮和苗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同志在陕北  相似文献   

7.
思秦 《湘潮》2010,(6):4-6
<正>1956年9月24日,毛泽东会见应邀参加中共八大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到因苏共二十大引发的对斯大林的批评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对斯大林的批评,我们人民中有些人还不满意。但是这种批评是好的,它打破了神化主义,揭开了盖子,这是一种解放,是一场‘解放战争’,大家都敢讲话了,使人能想问题了。这也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立即拉开帷幕。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当时既是苏联国家利益的代表,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领导人,他怀着复杂的心态,以及从自身的利益关系考虑,采取种种做法,力图影响这场关系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当这场大决战尘埃落定时,斯大林尽管有所保留,还是较为诚恳地对他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做了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08,(11):61-61
1943年5月,作为世界革命大本营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突然宣布解散,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沈志华在《探索与争鸣》上撰文指出,共产国际本来是以发动世界革命为其基本任务的,但随着苏联一国社会主义的建立成为现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月6日至17日,在中苏关系史上颇具历史意义.在这期间,毛泽东和斯大林就如何结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的统治,频繁交换函电,商谈对策.这些电报,探讨了如何应对国民党提出的所谓和平谈判问题、如何回答国民政府邀请英美法苏四国政府居间调停国共停战议和的问题、建立联合政府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民主人士的问题以及苏联援助问题等等.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与国民党谈判的八项条件,基本上反映了毛泽东与斯大林往来函电的内容.这些函电,对当时中国政治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乃至新中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解放战争时期,日理万机的毛泽东曾极度关注南阳。他调遣“三军”会师桐柏,亲拟电文嘉奖邓县解放,指挥发起宛两战役.特别是他那《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千古名篇,更把南阳推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爆发前毛泽东和斯大林对朝鲜局势的看法一致1945年8月,在对日本侵略军进行最后打击时,苏联军队全歼在北朝鲜的日军,解放了北朝鲜。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军队歼灭了南朝鲜的日军,占领了朝鲜南部。苏、美军队基本上是以三八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北方和南方。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毛泽东领导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进攻,打得国民党军狼狈不堪。毛泽东断定蒋介石的失败已成定局,中国革命的胜利已为期不远。为新中国作准备,也为取得苏联的支持,毛泽东在1947年初至1949年初先后多次提出出访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但均遭到斯大林的婉拒。直到建国后的1949年12月底,毛泽东的愿望才得以实现。斯大林为什么要一再推迟、回绝毛泽东的出访要求呢?本文将为读者揭示斯大林多次拒绝毛泽东要求的不为人知的真正内幕。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复杂的革命形势,毛泽东对党的纪律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一是"克服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二是"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强化军队纪律建设;三是"将全国一切可能和必须统一的权力统一于中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积极准备。这些探索,既提高了党的战斗力,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又提升了党的凝聚力,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同时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审时度势,有效、科学地处理和应对国内民族问题,并完善发展了毛泽东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丰富了马克思民族理论宝库,也实现了马克思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本文以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族理论与实践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族理论政策进行分析归纳,并对这一时期民族理论的规律性和有效性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胡绳 《世纪桥》2004,(6):4-10
毛泽东从来十分重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存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十分重视十月革命的经验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下面一段话是毛泽东在1949年所写的几乎人人都知道的话:"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  相似文献   

17.
朝鲜停战谈判是一个艰巨复杂、斗智斗勇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一阵线的中苏双方有时意见一致,有时意见相左,但最终在双方协调一致的共同努力下,使停战谈判达成协议。进而实现了朝鲜停战。来自中俄的解密档案记录下了——  相似文献   

18.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经六次电请毛泽东出兵,牵制日本在远东的兵力,使苏联避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然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长远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坚持了正确的援苏原则:八路军只做战略配合,不作战役配合!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疯狂进攻。其间斯大林曾经六次电请毛泽东出兵,牵制日本在远东的兵力,使苏联避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然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长远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坚持了正确的援苏原则:八路军只做战略配合,不作战役配合!  相似文献   

20.
正像笔者这样年纪,即七八十岁的人,对斯大林与中国的关系(又集中表现在他与毛泽东的关系),了解得相对多一些。这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在斯大林逝世前,看到的是极为正面的一面,这位世界革命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感知更多的是斯大林消极的一面:通过王明严重干预中国党内事务;认为中国党搞的是"人造黄油式(假的)马列主义";在中国解放战争年代,怀疑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