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更是推动中国科学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和平衡力。在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利益调整更趋复杂、阶层结构趋向多元的新形势下,推动经济深化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更深层次上加强对公平正义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公平正义的驱动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增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更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利益调整更趋复杂、阶层结构趋向多元的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更深层次上加强对公平正义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公平正义的驱动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增添永续动力。  相似文献   

3.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和奋斗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一系列社会不公平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把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前线》2018,(12)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想与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新时代公平正义认识,以深邃的战略视野规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正义蓝图,以重点突破带动公平正义全面落实,把公平正义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中,以全球视野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平正义,将公平正义贯穿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未来几年,辽宁省要全面深化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改革和振兴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朝着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要求。对公平正义应当多维度的认识,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道德诸领域之中。处理公平正义要有政治和道德导向。没有公平正义就不能实现科学发展。公平正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要认识推进公平事业的全面性和紧迫性,可以把分配问题当做突破口,应当重视社会政治领域的公平正义,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胡锦涛针对我国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指向,明确了实现公平正义的内容体系,深化了对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认识。规定了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路径和保障措施,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制度自信与公平正义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公平正义视阈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必须在价值取向上认识到人民性要求,在纵向历史上认识到公平正义贯彻制度体系建构的始终,在具体现实上认识到维护公平正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与此同时,要在理论向度、实践向度和人民向度上不断深化发展,以公平正义引领制度改革,以制度改革保障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从实践和实际层面上看,影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因,就是经济与社会关系出现了偏差:"把社会放在了市场经济之中"、"把社会放在了市场经济之外",此外是制度不健全及传统文化的某些缺陷。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实现公平正义的坚实的物质社会条件;必须重视社会、制度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刘萍  刘晓华 《世纪桥》2011,(11):73-74
政治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和社会发展成果就会得而复失。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是铲除腐败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公平正义的基础,公平正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本质要求。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失衡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深化行政改革,通过建立以民为先的责任体系、参与和监督体系、合理的考核体系等,提升政府服务意识,推进政务公开透明,建设服务型政府,从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2.
保障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社会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和相对的公平正义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关系种种现象的反映和评判。这种反映和评判是由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因而是历史的、发展变化的。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抽象地看待公平正义,把它当成某种永恒不变的原则。在不同…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山西省全面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起步之年。山西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扎实开展快马加鞭争上游活动,为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15,(11)
<正>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当前,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正在全面展开。国有企业改革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事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国家安全和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重大举措,着力做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5.
王建平 《学习导报》2010,(19):32-33
屈原管理区按照"两个维护、一个确保"的要求,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快实现"小而特,小而强,小而富,小而美"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兵团党委提出推动兵团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是基于我们党对于科学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的结果,要推动兵团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党的一贯追求。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党不断深化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相连,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具备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坚实的制度基础。在…  相似文献   

18.
法治思维是河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四大思维的先导、基础,其内涵深刻,包含了合法性思维、权利义务思维、公平正义思维、责任后果思维、治官治权思维等方面。法治思维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稳压器",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催化器",是发展环境的"晴雨表"。但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不会自然生成,需实现认识的深化、实践的催化、机制的固化,是认识、实践、机制三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对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越来越多,对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平正义是我们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过程中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旗帜。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全面部署。《决定》对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