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同于以往各种学派对法治问题的抽象解释和超阶级认识,而是以唯物史观为逻辑起点,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批判和扬弃资本主义法治诸多思想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出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在这个历史嬗变过程中,经典作家就法的本质、内容、形式以及统治阶级意志与法的关系等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大量阐述,总结和梳理这些内容,是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重要一环,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视域中的人是存在于一定生产方式中、具有一定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现实、具体的人。由于受到生产方式等条件的制约,人所本质具有的价值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得以展现并确立、发展。这是一个从权利失位到权利归位的人权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认识这个过程,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中的市场经济范畴的逻辑是探索我国国有企业市场经济的实现形式的科学方法.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起点应是资本价值所有权与价值增殖能力的支配权的分离.这种两权分离不应只体现在国企的少数人身上,应体现在国企的全体劳动者身上.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分配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分配观。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进程,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全局与局部、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破解当今中国社会分配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工具性,是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在研究方法上,马克思采用唯物辩证法考察法律的历史性和本质,正确分析了法律的功能性,强调了法律的群众性和实践性;在当代价值上,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念,就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和科学合理的法学方法论,对现实的法治现象做具体历史的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其意义不仅在于消除一些僵化的法治认识,正确看待法治的工具性功能,理顺法治的群众性和社会关系性,也是为了吸取以往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更好地顺应现代文明趋势和警惕西方自由主义法治体系的侵袭,不断推动法治文明向更高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6.
贾乐芳 《求实》2001,34(4):18-20
邓小平理论有广义、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 ,指邓小平同志投身中国革命以来的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论述 ;从狭义上讲 ,指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狭义的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问题 ,理论界莫衷一是 ,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的见解更具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实践矛盾观的出场逻辑,是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参照。实践矛盾观的理论形态展示着本然、实然与应然的三重逻辑形态。实践矛盾观的本然逻辑体现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实践矛盾观的应然逻辑体现的是主观如何更好地符合客观的理论诉求,而在实践矛盾观的本然逻辑与应然逻辑之间,还有一个理论和实践二元分离的实然逻辑。实践矛盾观的应然逻辑既是对实然逻辑之"主客分离"的反思和超越,又是对本然逻辑之"人的能动认识"的强化,是理论的完备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科学理论。实践矛盾观的逻辑形态显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路径:解构和建构相统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徐学东 《探索》2007,(5):183-186
行政法不仅属于法学的范畴,也属于行政学、政治学的范畴.只有行政权才能把这两个范畴统一到行政法的层面上.因此,行政法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能涵盖政治学、行政学与法学的"行政权",而不是 "行政"或"人权".  相似文献   

9.
温岭民主恳谈是中国特色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范例,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已打造成为温岭一张响亮的政治名片。作为原创的基层民主探索,她是基于现实的需求自发生成的,她的出现既丰富了民主的内涵,又创新了民主的形式。对此进行发生学研究,追溯其原生的实验场境,回答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动因,旨在搞清楚恳谈文化之生成逻辑及其所蕴含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试论管理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方敏 《理论学刊》2005,46(1):109-111
管理学迄今仍是一门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学科。管理学逻辑起点的最后确定虽然以管理学学科理论的大量积累为重要基础 ,但有关逻辑起点方面的理论以及前人在确定逻辑起点方面的实践经验 ,可以为我们确定管理学逻辑起点提供借鉴。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问题的思想见解以及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时寻找逻辑起点的正确方法给了我们极好的启示。将协调作为管理学的逻辑起点 ,是对管理学理论体系进行探讨中的一次尝试。对管理学逻辑起点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管理活动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 ,从而使管理科学更趋完善 ,对人们的管理活动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借鉴和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人类历史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赋予人民历史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积累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具备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条件:一是有了众多的传播者,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二是一些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纷纷创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了顺畅的传播渠道和多样的传播工具;三是受众数量日益增多,范围日益扩展,马克思主义由书斋走向民众。五四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起始时期。  相似文献   

13.
鲁协 《求实》2002,42(7):23-25
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指出 :“真正的社会联系并不是由反思产生的 ,它是由于有个人的需要和利己主义才出现的 ,也就是个人在积极实现其存在时的直接产物。”照此理解 ,因为市场在本质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那么 ,如果从本源性意义上来描述市场的话 ,人的需要与欲望乃是市场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实践:社会发展和发展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哲学所运用的对象性思维方式相反,马克思主义运用反思性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的人、世界和社会何以生成与发展的问题出发,发现实践是人类自我塑造、自我肯定、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方式,是属人的现实世界生成和存在的方式,是人类社会建构、发展和不断重塑的最深刻的根源。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实践内涵的不断丰富、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实践方式的不断优化,是人类不断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得解放、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实践是人与人类社会创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起声、,也是以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本质、动力、目标、尺度、模式、趋势为研究对象并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难题作哲理思考的发展哲学的逻辑起。久。确认了实践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意义,就为认识人的现实世界,理解人与社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观照当代社会发展的走势与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视界,也为发展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意蕴宏富但又有待拓展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丢"老祖宗",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并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本质、基本原则、最高目的、活的灵魂和精髓等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论断,形成了他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理论的逻辑起点与出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民 《求实》2007,42(4):4-7
马克思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本质的人”,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即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从事生产活动的人。逻辑起点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原初状态或本质属性,从逻辑起点经过中间环节到逻辑终点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出发点是认识事物及其运动过程的着眼点和突破口,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及其运动规律的方式和方法。逻辑起点和出发点既可以是一致的又可以是不一致的,这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的。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的区分,标志了马克思思维方式的彻底变革,为马克思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它对我们深化理解马克思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充分根据并非常合理的。这既符合逻辑和历史相符的基本方法原则因为逻辑起点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起点,即以改革和开放作为两翼的现代化建设的开始为起点的,也符合逻辑起点范畴的内涵及据此形成的逻辑标准要求的,更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新阶段的历史地位和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18.
生活的主要逻辑,如自我保护、怀疑、功利、追求完美等,逐步确立了法律在社会调控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促成了人们对于法治的信仰,可以说生活逻辑是法治发展的动力。而同时,法治也会对生活的逻辑加以改造,或促生新的生活逻辑。因此,把握生活的逻辑与法治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鉴于马克思的特殊历史地位,其本人对自身理论的评析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对其本人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解读是为必要.马克思从认识基础、产生前提、发展动力、外部契机、内容、特性、使命、命运的角度论述了何为马克思主义;从坚持、运用、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其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本人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后人科学地认识、对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当下中国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3,(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化"、"化什么"以及"如何化"。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直接指向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内容与方法要求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框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