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中国民族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成功典范.6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充分昭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制度生命力,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建设更加健全与完善;民主生命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生命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巨大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社会的演进,自始至终都伴随规则的发展与完善。当下中国社会最大的发展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如此宏大战略中,制度是基础性的,而合理评价制度则是做好基础的前提。在对评价制度的研究中,李刚等学者的新著《制度评价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对此进行了系统又艰巨的有益探索。在《制度评价论》中,作者运用政治哲学视角,分别从制度评价发展论、制度评价本质论、制度  相似文献   

3.
张晓 《党史文苑》2016,(4):31-33
制度思维是邓小平思想的闪光点之一,以制度建设解决"中国问题"是其制度思维的核心。邓小平指出,从制度上解决"中国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当前中国改革合理汲取邓小平制度思维,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凡一 《新长征》2015,(3):12-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建设问题有很多重要论述。比如党的十八大后,他第一次到地方调研时就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制度的特点和重要性。2013年6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全面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推进辽宁省"一区一带"科学发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要求确保今年各项改革全面启动,年底前要有实际成效,到2020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充分表明我们党有着高度的制度自信。坚定制度自信,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增强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7.
蔡小娥 《学习月刊》2014,(20):31-32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劳动教养制度的主要执行主体是公安机关,其最大硬伤是无法可依。由于无法可依且决定权掌握在公安的手里,又缺乏制衡和监督,因此劳动教养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甚至被用于"政治戒惩",王慧事件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8.
以制度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质是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制度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具有人民性、适应性、包容性、开放性、改革性等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制度现代化,集中体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突出解决政党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三个方面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培植、释放和使用好制度资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笔者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充分培植、释放和使用好制度资源,在自觉认识"制度问题更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掘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制度优势,让制度资源成为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一、应当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资源的坚实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科学把握和逻辑延伸。从逻辑层面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明确人民是改革的价值主体、人民是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主体、人民是改革的评价主体;从实践层面看,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改革,要以“四个全面”保障改革,要以实现人民的核心利益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政党的生命力问题自它诞生时起就存在 ,也是它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取得的伟绩都是通过不断加强其生命力建设的结果。在新世纪 ,面对新问题新任务 ,党的生命力也面临着挑战。为此 ,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生命力建设 ,使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命题,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多维度明确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新思维与大方略,为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指明了时代方位、精髓要义、重点难点和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彭和平 《紫光阁》2021,(7):54-5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行的各项改革是在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深化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光辉历程和历史使命,进而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实质是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这一思想,是邓小平率先提出并作了系统和深刻地阐述。邓小平通过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认识到过去制度的弊端和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观点、原则和发展进程。这些思想,是符合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规律和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史经验的。制度改革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也显得滞后。制度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和灵魂。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是确立制度的基本价值,就是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自由、民主、法制是这样的基本价值的体现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它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基础之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进程中,一脉相承是根本保障,与时俱进是方向指南,在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保证。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要坚持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我国深化改革的任务,历史唯物主义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实施改革。探讨改革问题必须从我国社会的实际出发;必须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观点来分析改革的问题;在改革的方法上,必须尊重群众的实践经验,把群众路线同顶层设计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人民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高价值主要体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及"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指明了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事业的价值追求和力量之源、根本工作路线及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揭示了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的事业的高度统一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复杂问题的客观要求及社会历史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0.
杨威 《奋斗》2014,(12):54-55
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阐述了党对自身建设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实施方案》涵盖四大方面26项具体改革举措,它的出台标志着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新篇章、新境界。一、《实施方案》凸显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实施方案》能否扎实稳妥、有序推进,关系到我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以及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水平,也关系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