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都江堰市工业基础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而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乡村旅游,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结合都江堰乡村旅游实际,规范乡村旅游市场,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
发展乡村旅游 推动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其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改变,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乡村旅游的内涵极为丰富,国内外学者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颇多,但一般可以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理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物象、生产生活形式、乡风民俗等为载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通过城乡差异来规划组合旅游产品,具有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等综合功能的一种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应是旅游地景观资源、旅游接待条件和客源市场三者构成的一个相互吸引的有机体。宁波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但存在不少问题,须走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重建区发展社区旅游具有资源优势、市场价值和文化意义。文章阐述社区旅游内涵,以都江堰虹口乡久红社区为例,揭示地震重建区旅游资源类型和资源特征,并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旅游发展的意愿和客源情况、重建区发展社区旅游的限制因素的角度探讨汶川地震重建区发展社区旅游的可行性,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居晓波 《唯实》2014,(10):79-80
几多乡愁,催热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缩小城乡差别、推动旅游业向深层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优势分析交通和区位优势。高邮市地处扬州1小时都市圈、南京2小时都市圈、上海3小时都市圈,具有接近省内人口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中心的优越条件。同时,京沪高速、京杭运河、S333、S237、扬泰机场以及即将动工的连淮扬镇铁路和高邮市众多乡村等级公路构成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便捷条件。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景观是指乡村在某一特定时段呈现出的乡村旅游过程和旅游景观格局。山西太谷县有独特的旅游环境和发展优势,其田园风光旅游、“农家乐”休闲体验体现了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显现了这一旅游方式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乌江旅游"区域联动,整体开发"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  牟红 《探索》2003,(6):127-129
本文以区域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乌江画廊与长江三峡旅游开发的比较性研究,对乌江旅游开发"区域联动,整体开发"的构想进行可行性探讨.认为乌江旅游开发"区域联动,整体开发"是以区域旅游资源相对完整的空间结构和独有的资源特色为前提,客源市场为导向,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局限,加强景区内各地政府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共同保护资源,统一规划,相互协调,整体开发.共同打造一个面向国际旅游市场,面向21世纪的大规模、高质量,高品味的"千里乌江画廊"品牌.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指凭借农村地域上的一切可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以满足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等各种旅游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乡村旅游吸引物主要是乡村幽静的环境、秀美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悠闲的生活节奏,是使城市居民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这种旅游方式的特征是客源稳定,重游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鲁番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地区 ,旅游业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但是 ,要想实现跨跃式发展 ,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思路。一、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距离中心客源市场远。吐鲁番距离国内的中心旅游客源市场远 ,与周边补充客源市场也有较大距离。这种空间距离在旅游成为行业时 ,就转化为时间距离和支付距离 ,因此吐鲁番旅游属于较昂贵的旅游 ,受收入水平、假期时间、交通条件和交通费用的制约 ,国内游客特别是内地游客目前还很难形成大规模进入态势。2 .旅游投入不足 ,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和…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4,(Z1):139-141
<正>一、发展乡村旅游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乡村旅游也称农业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客源为基本对象,当地农民参与其中,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和回归自然等需求并长久获益的活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无论对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满足旅游者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有广袤的乡村,自然资源丰  相似文献   

11.
正葡萄产业化规模种植和葡萄酒加工片区集聚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农业景观和产业基础。怀来县依托葡萄产业链开发乡村旅游,促进葡萄产业与乡村旅游业渗透性、融合性协同发展,乡村服务业与乡村旅游业配套性、关联性协同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带动乡村服务业,形成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乡村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波  肖玉叶  何晓芳 《当代贵州》2014,(10):I0002-I0002
正三月,李花怒放的季节。3月20日,由铜仁市旅游局与沿河自治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南庄赏李花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周"在国家3A级乡村旅游景区沿河沙子镇南庄村举行。活动主题为"发展乡村旅游、弘扬李乡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时间将持续到3月底。这是沿河随着"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力打造山水旅游名城"发展战略不断深入,以农兴旅、以旅富农,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实施客源带动战略,以节造势,强化宣传推介的重要举措之一。"举办赏李花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周,旨在以花为媒、以节会友,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生机勃勃、开放文明、繁荣发展的美  相似文献   

13.
贵州乡村旅游是全国起步最早、产品和市场成长较快的地区,也是世界旅游组织认定的乡村旅游发展重点观测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乡村旅游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步提升,乡村旅游业对休闲农业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已成为贵州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乡村旅游业正成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今后一段时期贵州旅游发展的主旋律。本文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就贵州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将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分为三大类型,即体现田园风光的旅游产品、参与型的农家乐旅游产品、体验乡风民俗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阳朔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并展现出强大的国际魅力。大量境外游客的到来,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阳朔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阳朔乡村旅游国际化魅力的发展模式和致富经验,对于其他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以及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生力军。对正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的贵州而言,乡村旅游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以及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举措,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得到较大发展,富了一方百姓,助力脱贫攻坚效果明显。2015年,贵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593亿人次,旅游收入705.9亿元,年均增长31.7%。贵州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初探——以成都农家乐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林茜  张霞 《求实》2006,(Z1):244-245
自1998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以来,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这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是指以远离都市乡野地区为目的,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多在大城市周边。成都农家乐是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代表之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笔者将以成都农家乐为剖析对象,旨在总结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共同建立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党的生活(青海)》2012,(7):I0009-I0009
为加大贵德县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推介力度,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贵德县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贵德县旅游局与国内最大的户外徒步旅游组团机构一中国户外资料网青海站合作,从今年6月份至9月份开展“千人徒步满贵德”活动,并于5月20日踩线成功。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双阳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业飞速发展,但面临着旅游产业概念缺失,缺少大旅游意识;旅游产品雷同,缺少文化内涵和特色;旅游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功能配套不强等问题。因此,双阳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未来发展要着力推动旅游产品由单纯观光型向休闲康体转变,旅游收入由单纯的门票收入向旅游产业多元收入转变,旅游管理由部门推动向社会综合管理转变;实现景区品质、景观环境、行业素质和群众收入四大提升,打造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20.
张丽 《当代贵州》2013,(5):37-37
1月25日,2013贵州·平塘旅游捧介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为鼓励省内外旅行社积极宣传推介平塘,开拓旅游客源市场,扩大平塘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旅游线路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平塘县政府今年将斥资200万元。对省内外旅行社组织游客赴平塘旅游实行奖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