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引发了多元主体结构对单一结构的突破与超越。但在实践中,多元主体间关系的失衡与理论上的预设形成巨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当下社会治理创新中主体间关系进行反思,并且这种反思的逻辑应当是以政府角色和行为的重新认知为关键。在此基础上,展开价值定位、利益调整、责任跟进、制度完善等四个维度上的探索,才是应有的主体间关系形塑路径。  相似文献   

2.
治理主体性理论从逻辑、历史、实践等角度对法治构成支持。治理主体性来源于人之为主体并以主体身份进入社会及政治场域的基本属性,这一定性实现了对人的诸多传统状态的历史突破,并为构筑新型政治实践奠定基础。新的治理主体性设置创造了法治意义上的人,构筑了法治的基本价值立场,明确了政治权力在法律中的定位。治理主体性从培育权利及控制权力两个方面推动法治的成长及进步,并为自治性法治体系的形成确立逻辑起点和运作机理,进而推动创造了治理公共性及开放性的法律架构。  相似文献   

3.
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分离不仅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图景,也造成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难题。现代社会自主性的实现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而在社会自主性中融合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更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逻辑必然。而当前盛行的以权利获取为径路来实现社会自主性的思维逻辑容易产生以下误区,即国家权利让渡必然导致社会自主性的产生、国家应该在社会自主性的困惑中承担无限责任,这种认识方式无视社会主体的责任承担,体现为以预防国家权利侵略的消极防御性治理方式,彻底将国家和社会对立起来。而在现实性上,权利获取本位下会产生的社会意向的价值流失、社会组织的公共性阙如、集体行动的暴力倾向,造成了社会发展的无序化。以社会主体为分析视角,能揭示出以权利获取为导向的社会自主性实现的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自主性建设中不能忽视社会主体的责任承担。于此,社会、社会组织、公民三个层面的责任回归,无疑是破解社会自主性困惑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分离不仅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图景,也造成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难题。现代社会自主性的实现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而在社会自主性中融合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更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逻辑必然。而当前盛行的以权利获取为径路来实现社会自主性的思维逻辑容易产生以下误区,即国家权利让渡必然导致社会自主性的产生、国家应该在社会自主性的困惑中承担无限责任,这种认识方式无视社会主体的责任承担,体现为以预防国家权利侵略的消极防御性治理方式,彻底将国家和社会对立起来。而在现实性上,权利获取本位下会产生的社会意向的价值流失、社会组织的公共性阙如、集体行动的暴力倾向,造成了社会发展的无序化。以社会主体为分析视角,能揭示出以权利获取为导向的社会自主性实现的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自主性建设中不能忽视社会主体的责任承担。于此,社会、社会组织、公民三个层面的责任回归,无疑是破解社会自主性困惑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法治思维融入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形成对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政治要求.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逻辑体现在丰富的时代内涵、深刻的内在理据和具体的实践路径等方面.中国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时代特色.在内在理据方面,社会治理法治化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国情,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依据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背景.在实践路径方面,我国理应建设社会治理的现代法治体系,构建法治与党的领导内在契合的社会治理,完善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社会治理,健全法治与维护人民权利相统一的社会治理,进而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质量.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基本方向是建构现代国家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和谐共进。工具选择走向决定了公共治理中各主体的组成及其定位。工具选择在当代中国有其特殊形态,使其符合公共治理的基本方向需要对多元主体的责任有科学认知,这一认知可以从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主体性反思与超越的主体间性在社会管理中主要体现为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国外相关社会管理理论中福利国家理论表达了一种国家对市场的控制;新公共管理理论重构了一种市场神话主义,建构起"企业家政府";"第三条道路"理论寻求国家与市场间的综合;治理理论明确提出国家、市场与社会是治理公共事物的合作伙伴。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中单位制与人民公社体制建构起国家一元化管理;体制转型时期,国家创造出市场这个合作伙伴,社会开始获得一定程度的发育,社会管理开始出现多元主体;社区制中,国家将市场与社会看成合作伙伴,建构起党委、政府、社会与大众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国外社会管理理论与中国社会管理事实都遵循着从国家中心主义向国家、市场与社会多主体治理转变的轨迹。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主体间性不仅有助于解释国外社会管理理论演化与国内社会管理体制变迁,而且可将其勾连起来研究,以指导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再建构。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迫切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治理主体产生的思想引导、行为影响与需要满足等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对象与社会治理目标、方式、主体具有内在契合性和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在党政主导力量维度上表现为对社会治理方向的引领,在市场支撑力量维度上表现为对社会治理秩序的规范,在人民主体力量维度上表现为对社会治理能量的凝聚。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马克思人的“内在的尺度”有关思想,试图阐明实践活动中主体的需要与规定性,即人的内在尺度具有自觉性、整体性和发展性;人的内在尺度是在主体对象化、对象主体化的实践过程中,在人与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的相互塑造中不断进化的;人的内在尺度进化经历了从“认识你自己”到“人将重新掌握自己”的历史过程,是人的自觉意识在历史运动中的实现与展开。  相似文献   

10.
对依法治国的主客体关系和制约环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角度探讨了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认为法治主体的客体化运动使法律成为物化的法治主体 ,而法治客体的主体化运动产生了客体的主体化超越问题 ,并提出了通过法治的程序化和程序的法律化进行制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杨超 《学习与实践》2022,(2):112-121
社会工作技术是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有益方式,助力提升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有效性,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建构.社会工作技术起源于社会技术,具有实践指向性、主体间性与社会限度、中层性.构建社会工作技术的路径可以通过回归社会工作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社会理论与技术的互动、整合社会工作技术存量、开发实践智慧展开.现有...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组织协商是国家治理体系下民主协商的渠道之一。从国家治理视野来看,社会组织与政府的购买服务关系、政协中界别之间的话语权差异、社会组织内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向心力不足以及人民群众对社会组织的认识基础都影响着社会组织在参与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甚至国家治理中的整体效能。因此,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进而在政协设置社会组织协商界别的实践,需要从党领导下的政府、政协、社会组织以及人民群众四个治理主体来分析影响其实践效能的因素,进而寻求社会组织界别设置与四个治理主体之间相互推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今日民族》2013,(2):55-55
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社区治理总体上呈现出五种新趋势。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新形势: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群众的权利意识迅速崛起导致政府公信力和权威降低;风险社会的特征日益凸显导致社会安全感下降;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来临导致其双刃剑效应的显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13,(9):20-21
郑杭生黄家亮在《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新形势:即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群众的权利意识迅速崛起导致政府公信力和权威降低;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行政管理改革构成整个改革的核心环节。就目前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实践来看,行政管理改革的滞后已经对其他方面的改革深化构成了牵制,这种滞后主要源于行政管理体系内逐渐积累的五对矛盾的制约。从治理视阈来看,破解这五对矛盾的制约进而将行政管理改革向前推进,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相互协同":一是作为现代治理主体的公民、社会与政府之间相互协同,二是作为现代治理体系的技术、制度与价值理念之间相互协同。  相似文献   

16.
竞争规则平等、机会均等、分配公平、结果平等是现代社会公平的四个主要维度。而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公平的一般含义,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教育公平内在地蕴含着对人的关怀、教育利益的分配、教育现实的超越三重理论向度。从教育实践主体看,教育公平直接表现为师生关系的公平;从教育活动过程看,教育公平包括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从教育操作看,教育公平包括教育原则公平、教育操作公平、教育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17.
"双向保护原则"在实践中表现出重视涉罪未成年人的权利维护,弱化社会利益保护的倾向。现代社会的法律个人导向使得刑事司法实践日趋保护个体权利,而使得法律实践的社会效能在逐步弱化。以权利保护为导向的法律完善,造成法律"内卷化"的困境,也使得法律个人原则在实践中遭遇多重瓶颈。回归法律的双重原则,通过不断平衡权利保护和惩戒教育、恢复性司法实践的关系修复以及社会监护体系建设的完善,以期实现对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原则"实践困境的超越。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仍需置于具体情境中深入地分析,实现权利保护和秩序维护的双重目标,优化法律实践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新的历史背景下,现代国家治理中所内蕴的参与、平等、协商等价值要求一种新的制度形态。借助道格拉斯·诺斯提出的概念,权利开放秩序不仅可以视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制度形态,也为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思路与方向。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塑造能动性政治来打造行动中的社会与公民,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另一方面以完善责任政治来促进政府回应,提升政府能力,共同构成一个开放有序、流程顺畅的政治系统。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社会治理主体是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需要适应当前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探究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主体的转变及其未来发展的新格局,对推进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咏吟 《求索》2007,(6):163-166
实践美学思想,奠基于西方知识论传统、中国实践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革理论之上。现代中国美学中的实践美学之争,主要围绕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价值取向展开,但并未从真正意义上超越李泽厚的实践论美学构想。超越实践美学,必须回归生活意义的诗性确证,承担文明重建的思想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