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对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理论即对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标准予以认同,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科学性是形成理论认同的基本依据;民族性是形成理论认同的根本所在;价值性是形成理论认同的动力来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同的途径主要有加强理论教育的渗透力、提升教育队伍的号召力、增强教育方法的感染力和拓展教育载体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2.
需要是价值观萌发的原始基础,是大学生价值观生成的驱动力。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认可度弱化、践行度不足等问题。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必须以大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需要的契合点,全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生长点与着力点,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过程在心理机制上要经历理性认知—情感升华—行为践履三个发展阶段。在现实性上其逻辑理路呈现为: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引领作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巩固作用,家庭、社会、同辈等要素的补充作用来增强大学生理性认知;通过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行促情来促进大学生情感升华;通过践行意识的树立、实践习惯的养成、行为践行的保障来推动行为认同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认同就是价值观认同,对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实践中提炼的,有先进性、开拓性和创新性以及深刻的文化属性,和文化认同有着不可分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前国内多元价值观碰撞和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根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文化认同的原因,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律性的科学认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政治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正视问题,明确路径,坚持准确定位,高起点架构培育体系;灵活方法,高标准建立健培育机制;以人为本,高格调开展培育工作;内外协调,高格调开展培育工作,全面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律性的科学认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政治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正视问题,明确路径,坚持准确定位,高起点架构培育体系;灵活方法,高标准建立健培育机制;以人为本,高格调开展培育工作;内外协调,高格调开展培育工作,全面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识的新飞跃。“三个倡导”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导向,具有系统性与层次性有机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紧密结合、科学性与开放性相互观照等鲜明特征。应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管理手段,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实效性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当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在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为此,高校应加强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便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技巧,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已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因素,高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实效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优势,坚持主导和多样、线上和线下、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四结合"原则,从课程教育、平台搭建、机制建立和法制教育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运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样本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同度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并且情感认同超过认知认同;家庭道德价值观、学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社会风气等共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产生影响。要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必须在提升政府公信力、净化社会风气、培育和构建积极向上的家庭道德价值观和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建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要激发内在需要,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认同;二要优化外在环境,形成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价值多元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面临着价值认同容易失去焦点、认同焦虑成为突出问题、价值选择易倾向私人化、价值整合具有相当难度等难题。为确实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破解大学生价值认同难题的思路主要是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焦点关注,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感受,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价值选择,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学界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文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现状的梳理和分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以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自媒体的个体化、去中心化及信息多元化,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自媒体的互动参与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单向输出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自媒体信息的流动性和碎片化对传统宏大叙事的解释框架造成了冲击。因此,在自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引导大学生主动选择;创设每个个体都能参与践行的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释宣传中的现代性和高度性;在自媒体平台构建尽可能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细节。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积极培育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前提。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认知与实践养成、线下活动与网络引导的协同前行、相得益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践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6.
廖志诚 《探索》2015,(2):155-15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是引领人们日常行为的价值指南。应当通过构建科学的文化认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其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这种机制必须优化整合文化传播过程的四个要素,即"文化传播者可信度和专业性、文化传播的艺术、方式和方法、接受者原有的态度和各种人格因素及当时的传播环境状况",最终构建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说服力为前提、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的价值需要为目的、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为媒介、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社会氛围为条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现实诉求,又是推动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形载体。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态度,形成的关键在实现价值认同。价值认同的形成是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过程,高校要通过加强学校教育、重视环境影响、推动实践育人来强化理性认知、唤起情感共鸣、引导自觉践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价值境遇,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社会认同的作用机理,探索社会认同实现的合理路径:倡导先行,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共识;宣传推动,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教育促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实践养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制度保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能上网的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时间不长,但对人们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优势,力避劣势,为此要:第一,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第二,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第三,积极培育健康的新媒体公共领域;第四,争取各方面力量,弘扬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国内外学界围绕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还可以进行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力图对近年来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一些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