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薛梅 《实践》2014,(12):19-19
<正>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有效形式,其根本目的是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终身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更是依法治国的需要。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法治教育严重缺失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教育中没有法律课程,大学的课堂多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少有法律课程,成人教育体系内的学生在学习中更是很少接触法律。考量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教育制度和教育现状,学历教育依然是重心,素质教育只是被喊在嘴上,写在墙上,很少被认认真真安排进教学过程。这一现象在成人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部分学生接受成  相似文献   

2.
一、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强化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必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人民权益与法律权威相辅相成,作为人民与法律有机融合的纽带,"公民意识"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了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四中全会强调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4.
从比较的视角切入,透过日本这一犯罪率较低的发达国家的做法,反观中国现状,结合自身国情,探索青少年法治思维的培育之道。首先,应当融法治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将法治教育纳入专门化教育体系;其次,实现从法律常识的旧常态过渡到法治思维的新常态、从满堂灌的旧常态转变到参与式研究型学习的新常态、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变到立体化教育的新常态;最后,构建社会法治教育新体系,开辟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参与法治思维培养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改革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正经历着由小众到大众、由概念到具体、由展示性到实操性的转变。大学生创业者法治素养高低关乎创业成败,通过将创业法治素养培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全新育人体系,将创业法治素养纳入创业竞赛评价体系,构建"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创业者法治素养培育机制,最终实现"以创业带就业",创新创业事业方能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将包括制度创新等在内的创新工作"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取得了包括教育目标体系明晰化、课程建设科学化和教育保障机制完善化等诸多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制度,构建制度生态链和创新制度系统的路径,将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够健全、执行力不够和实效性不强的现实困境,从而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党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国民教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人教育,而是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具有自己特点的教育体系。党校教育自身的诸特点,构成了它在国民教育总体系中客观存在着的有利因素与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修养是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体现,但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机制还很不健全,与政治社会化的发展不相契合。因此,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将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机制纳入其中,不断完善需要从理念、内容体系、方式、保障与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并且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方面的联系,不断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淮》2010,(7)
<正>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夯实"法治安徽"建设的基础,切实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改进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努力建立起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建设"法治安徽"相适应的地方法规和规章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结合社会矛盾化  相似文献   

10.
论公众参与机制下的城市社区规划: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是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中国城市社区规划整体上仍停留在半封闭状态,公众参与机制不够完善,为此应加大实行"政社分开"力度,简政放权,增进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进一步加强社区的自治能力,培育社区自治组织,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加强教育,逐步将公众参与纳入规划立法体系,通过制度和法律保障公众参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实现"两个跨越"提供保障。省委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改革发展中的风险隐患,实现依法治省是当前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四川"两个跨越"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四川在推进"两个跨越"中面临的社会稳定风险  相似文献   

12.
在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体系中,法治的发展与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从现阶段来看,应以法治为引领,推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仅要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而且还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范围,为党依法执政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对全党厉行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坚守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公信,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凝  相似文献   

14.
“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历史厚重感,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教材体系,从“时代新人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治思维教育”七个方面探求“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切入点,基本形成了向教学体系转换的思路结构。  相似文献   

15.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宪法教育问题。目前,大学生宪法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授课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宪法教育的重要性,适度增加法治部分的课时占比,把宪法教育作为法治部分的教学重点,在讲授时间有保障的前提下,对宪法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宪法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也应当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已经正式纳入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毋庸置疑,现行宪法的第匹次修改将成为2004年中国法治领域的最大亮点。依笔者之见,从法治文明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的法治亮点集中体现在人权保障、私有财产权的保障和"紧急状态"入宪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全面建设法治体系",这在我党历史上尚属首次。全面建设法治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依法治校实施进程中,学校需要正确把握与处理国民教育的公共性与学校教育的自主性、学校制度的规范性与管理的复杂性、师生员工的权利行使与义务履行之间的关系,从依"法定权限"和"教育需要"两方面,推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以保障绝大多数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充分履行学校的"育人"职责。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与廉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有直接的关系。廉政文化建设成果直接影响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效果。应当采取多种手段,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一要把廉政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二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三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重要环节,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生态振兴贯穿其他四个振兴实现的全过程。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需要法治保障作为基础,当前在乡村生态环境防治的法治保障方面依然存在立法不够完善,制度供给不足;执法权责不明,推进相对乏力;司法能动不足,监督体系不严;法治观念淡薄,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法治自觉,提升法治理念,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立法体系,落实法治行动,严格乡村生态振兴执法规范,深化法治担当,公正乡村生态振兴司法能动,增强乡村生态振兴守法意识等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