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宣 《法治纵横》2011,(13):69-70
5月23日,记者从“丝路遗产-吐峪沟大遗址保护筹划会”上获悉。考古人员在对新疆吐鲁番吐峪沟石窟寺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文书、陶器、木器、壁画等珍贵文物。“这样的石窟寺考古发掘在全国也是首次。”  相似文献   

2.
一、新疆地名的特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名,约有14,000多个,经初步研究分析,其特点有二: 第一个特点是复杂性,有几个原因: (1)历史悠久。新疆是我们国家最大的省区。“新疆”这一名称是清乾隆20年(公元1755年)始用的。(注1)新疆地区就是古代的西域,从考古实物证明,我国内地早在远  相似文献   

3.
方益松 《政府法制》2012,(35):37-37
一支考古队到胡夫金字塔考察。他们凭借直升机的力量,用吊绳攀上了金字塔的顶部。在他们不远处,几只雄鹰受了惊吓,落荒而逃。在人们的意识中,似乎只有雄鹰才能登上巍峨的金字塔。雄鹰有强劲的翅膀,这也不足为奇。但接下来的考古中,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是,在胡夫金字塔的顸部,他们居然发现有不少蜗牛的躯壳。究竟这些蜗牛是如何从地面来到海拔136.5米、相当于40层楼房之高的金字塔?  相似文献   

4.
张培田 《法学研究》2006,28(6):138-147
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献表明,商周至战国时期,债权债务关系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达,解决债权债务纠纷的案例增多,实践中出现了不自觉的债的分类调整,对债的不同表现形式也有对比研究,体现出中国先秦时期调整债的法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文昌 《检察风云》2014,(19):32-32
考古,是一个寂寞的行业,是一个经常把"不"字挂在嘴边的行业:"考古不是挖宝""考古不是挖墓""考古不怕吃苦"。其中的"三不主义"更是他们铭记心头、身体力行的行规:考古人不收藏古物,考古人不专卖古董,考古人不鉴定古物。  相似文献   

6.
张国强 《法治纵横》2011,(23):16-17
在“死亡之海”塔克托玛干沙漠与昆仑山之间,有一处人迹罕至的荒漠叫“达玛沟”。2000年,一个牧童在此不经意间一脚踢出个泥菩萨来。随后,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环塔克拉玛千一带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佛教遗址群。  相似文献   

7.
评"兵马俑"发现权的确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巧 《法学杂志》2004,25(3):57-59
我国《民法通则》对发现权的客体没有明确规定,相关法规和司法解释也未涉及,学理上一般解释为发现权的客体是科学发现。对于考古、古生物化石、古文物发掘等非科学发现,能否确认发现权,是法律上的“盲点”。具有重要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非科学发现也应作为发现权的客体,我国应完善相关立法,以更好地保护自然和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8.
《法人》2007,(11):73-73
红山文化是20世纪初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距令5500——5000年的考古学文化.因1935年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而命名.1981年,中国考古专家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与建平县交界处的努普儿虎山咏牛河渠发现红山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9.
一、印章 (一)印章的起源 关于印章的起源,目前尚无确切统一的结论,但从考古发掘的实物推断,它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先人制造陶器时使用过的一种工具--印模.  相似文献   

10.
考古样品中Amelogenin同源基因的提取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人类性染色体Amelogenin同源基因在X、Y染色体上序列长度的差异,选择设计引物,对考古样本进行古DNA性别信息研究。方法采用苯酚/氯仿-二氧化硅-超滤离心方法提取东岭墓葬群殉人骨骼、牙齿古DNA,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和检测古DNA扩增片段。结果8个墓葬16个样品中有7个样品出现阳性扩增检测,目标基因片段清楚,男性为二条带(X、Y),女性为一条带(X),牙齿样品检测成功率优于骨骼样品。结论改进的苯酚/氯仿—二氧化硅—超滤分离法是较好的古DNA提取方法,具有降低PCR抑制剂、消耗成本低和提取成功率高等特点。基于人类X、Y染色体Amelogenin同源基因的古DNA性别分析方法可成为分子考古重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石质材料书刻记事,在我国由来已久。但是对这些史料的正式收集、整理、研究,是从宋代开始的。宋之后,有不少金石家进行编纂整理,延及清代,出现了两部集石刻大成的巨著,这便是王昶的《金石萃编》和陆增祥的《八琼室金石补正》。建国后,考古事业有了长足进展,又发现了许多湮没已久的珍贵石刻史料,这些史料多是零  相似文献   

12.
逸铭 《政府法制》2013,(17):5-5
说到城管,首先得说一下“城市”。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如在江淮之间的凌家滩、环太湖流域的良渚、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都已发掘出了四五千年前的城址,《吕氏春秋·君守》中所谓“夏鲧作城”,并非想象。  相似文献   

13.
张明华 《检察风云》2008,(21):76-78
前段时间,有关南京北宋长下寺地宫出土藏有鎏金嵌宝阿育王银塔的消息,轰动了新闻媒体.虽然塔内的许多珍藏尚未清理完毕,但由于银塔高约1.1米,让专家们一阵惊呼"为迄今中国地宜出土七宝阿育王塔之最","这是一个伟大的考古发现"……其实,宝塔地宫如陕西法门寺塔、浙江雷峰塔等,在国已久有多次重大发现.即使在我们上海地区的宝塔中,也出土过令人惊诧的、精彩无比的宝藏.……  相似文献   

14.
<正> 1简要案情 2001年12月14日,黄某(男,21岁)被杀。经侦察,发现陈某(男,21岁)有重大作案嫌疑,并发现陈某裤子上有可疑血迹、双手皮肤有5处小创口。遂对陈某裤上可疑血迹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5.
法律人类学(legal anthropology)属于一个跨越法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领域。相较于其他社会科学而言,人类学是一门相对晚近的学科,主要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以及考古人类学等分支。目前,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类学主要是指文化人类学,具体而言,就是通过采用整体的、跨文化比较  相似文献   

16.
生育权探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就公民的生育权而言,以下几个问题是必须回答的:生育权存在吗?如果存在,如何界定它?它的内容是什么?它的行使及救济手段是什么?再具体一点:社会在多大程度上干涉公民生育自由?夫妻之间就生育问题发生分歧怎么办?学术界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下文笔者力图就此作一剖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生育权:一个历史性的话题  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人类起源时间在440万年以前,在这漫长的时期中,史前文化(原始社会)占据了99%以上的时间,而真正体现人类两性关系的婚姻家庭制度(包括生育制度——笔者注)出现时间仅有短暂的几千年。…  相似文献   

17.
国人燃香的历史,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流布于秦汉两朝,臻完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考古与研究发现,在运河流域附近,这些与运河有着千丝万缕关系而在运河周边出土的运河瓷中,香炉是最为常见的器型,有鬲式炉、簋式炉、鼎式炉,然而,盛行于商周时的青铜器鬲、簋、鼎却都不是用来燃香的。  相似文献   

18.
慕昭 《检察风云》2010,(2):30-30
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12月27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曹操高陵已在河南省安阳县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央视当天的《午间新闻》及时报道了这一考古结论。然而第二天,当“曹墓被发现”消息的轰动效应正不断扩大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教授和文物鉴定专家马未都先生都在公开场合,对此结论提出了审慎、有力的怀疑。  相似文献   

19.
王春瑜 《政府法制》2011,(24):41-41
宋人高承曾谓:“万岁,考古逮周,未有此礼。”此说颇有见地。“万岁”与封建帝王画上等号,成了皇帝的代名词,是有个发展过程的。  相似文献   

20.
阿碧 《检察风云》2010,(6):32-34
2010年1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第9届“中国社科院考古学论坛”在京举行,在入选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这个大墓因被猜测为曹操的墓而引起广泛关注。曹操墓的发现成为了令人瞩目的大事件。不少人纷纷发表意见,或确证或质疑墓主的身份,其中有一些法医参与讨论。法医学与考古学,听起来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学科。然而,在一些考古学现场及后续的研究中,我们频频可以看到法医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