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主要问题1.同一案件多次重复鉴定,鉴定结论之间截然相反,差异较大,对鉴定人缺乏必要制约。法官的知识不可能覆盖所有领域,对一些专门性问题委托鉴定是查明事实的重要法律手段。然而,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互相矛盾是常遇到的现象,尤其体现在医疗事故鉴定和精神病鉴定上,这不仅使人对鉴定的权威性产生怀疑,而且也给法院断案增加了难度。至今没有法律对不同的鉴定机构作出的冲突鉴定结论的认定作出规定,因此,法官不得不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取舍。2.鉴定结论不明确,不符合委托要求。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论模棱两可,对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110例重复鉴定结论分歧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随着鉴定次数的增加,鉴定结论的一致性增加;导致鉴定诊断失误的原因中,调查不全、检查不细占46.9%,分析过程中主观片面占39.8%,概念不清、认症不准占13.3%,诊断正确而责任能力评定失误的占76.9%。导致鉴定失误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方法、思维方法不当,专业知识不足  相似文献   

3.
鉴定结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运用较为广泛。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行政责任认定结论而不是鉴定结论:同一事项存在多个不同鉴定结论时。不能简单地以鉴定机构的级别来取舍.而应结合其他证据来综合判断:运用鉴定结论前应当审查其合去性:鉴定结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有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裁判摘要】 在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一审法院针对发包人和承包人就已完工程总造价、材料分析退价、不合格工程返修费用等事项产生的争议,基于当事人申请,分别委托鉴定机构就上述事项进行鉴定,经一审法院组织质证后.当事人对上述鉴定结论仍有异议提起上诉,经二审庭审补充质证,当事人对上述鉴定结论没有提出充分的相反证据和反驳理由的,可以认定上述鉴定结论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第2款规定: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近两年来,由于适用这一规定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故笔者对此进行回顾性反思和探讨。适用刑诉法第120条第2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对有争议的案件确认不统一。对案件鉴定结论的争议按照提出争议的人或部门来划分有以下4种:一是案件的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不服,提出异议。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二是公、检、法3家法医对案件鉴定结论意见不统一;三是公、检、法对其它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提出异议;四是…  相似文献   

6.
鉴定结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运用较为广泛,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行政责任认定结论而不是鉴定结论;同一事项存在多个不同鉴定结论时,不能简单地以鉴定机构的级别来取舍,而应结合其它证据来综合判断;运用鉴定结论前应当审查其合法性等。鉴定结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起到联结其它证据的作用、与其它证据相互印证,认定案件事实、直接证明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7.
陈小嫦  李大平 《证据科学》2011,19(3):299-306
医疗损害鉴定主体,包括鉴定机构及鉴定人,是医疗损害鉴定制度改革的起点。医疗事故鉴定模式中的专家组并不是鉴定主体.但其合议制的实质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应予保留。应改革鉴定结论形成机制,允许出具多样化的鉴定结论。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改革应采取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司法鉴定机构组织鉴定工作、医学会推荐鉴定人的模式。由于医学的专业性极强,鉴定人应当来自于现任专职医务人员。在保证鉴定人中立性、公正性的同时,要重视保证医务人员参与鉴定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当事人起诉鉴定机构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整理了当事人因为对法医学鉴定行为或者鉴定结论不满意而提起诉讼的案件,共计16例。在这些案件中,暴露了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存在以下问题:鉴定程序不规范,鉴定活动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鉴定行为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鉴定资料丢失,鉴定文书表述不当,鉴定结论错误等等。作者对这些案件分析、研究的结果提示,提高中国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法律素质和鉴定业务水平迫在眉睫,并提出了防范司法鉴定纠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郭华 《证据科学》2008,16(4):440-451
鉴定结论被人们誉为“科学证据”。通过对13起错案涉及有关鉴定问题的透视,发现这一“殊荣”因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问题鉴定”使某些鉴定结论成了错案的“帮凶”,这不仅导致了案件事实的错认,造成了司法不公正,同时降低了司法鉴定的公信力,最终影响了诉讼效率。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在取消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内设鉴定机构的同时,准许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这种制度是否合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司法鉴定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第一,根据专家的统计分析: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错案都不是因为适用法律不当,而是因 为认定的事实有误,而这些都与证据有关。可以说建立公正、合理的证据制度是保证公正司 法的关键。但在这方面,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条块分割、部门地区所有的体 制,使我国现有的司法鉴定机构重复设置、分散管理,导致多头鉴定、重复鉴定和同一事实 经常出现不同的鉴定结论的状况。这样一来,不仅造成有限资源的严重分散和浪费,而且常 常因为鉴定结论的不一致,造成有罪不罚、无罪错罚的后果,致使当事人…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 3 出路与对策:人身伤害重新鉴定的路径选择人身伤害的鉴定结论关系到案件的性质和诉讼程序的流向,其重新鉴定不是根治争议鉴定结论的“灵丹妙药”。因为重新鉴定是鉴定人对鉴定对象的再一次鉴定,是对同一专门性问题的分析、判断和推论,而不是对原鉴定结论的评论, 更不是对原鉴定结论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即使法院另行指定或聘请另一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鉴定,原有争议的鉴定结论并未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可以通过完善对人身伤  相似文献   

12.
包大进 《证据科学》2005,12(4):241-244
随着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颁布和实施,司法鉴定将朝着社会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司法鉴定的社会化必将加剧鉴定机构经济利益和社会公信力之间的冲突。自行委托鉴定作为司法鉴定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大幅度上升。如何保证鉴定质量,法官如何审查鉴定结论,值得关注。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自行委托鉴定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主要有鉴定程序不规范,鉴定随意性大,鉴定结论采信的少,重新鉴定的多,  相似文献   

13.
陈玉林  冯宗美 《证据科学》2007,14(3):225-228,237
鉴定的实体真实是基础,鉴定的程序规范是保障。有瑕疵的鉴定主体作出的鉴定结论必然会弱化其证明力。故法医学鉴定机构及鉴定人主体的定位,既关系到鉴定结论的公正程度,又关系到诉讼效率,以避免刚从“自审自鉴”中走出来,又进入与回避制度、中立原则相背离的“自医自鉴”中去。为确保法医学鉴定的客观、公正、公平,应逐步建立以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法医学司法鉴定机构为主体,以医学院校、医学科研部门设立的鉴定机构为辅助的模式。从体制层面去克服目前医疗法人设立法医学司法鉴定机构的种种弊端,从而使法医学鉴定结论更具有权威性、严肃性,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司法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14.
鉴定结论作为法定的七种刑事证据之一,在审查逮捕案件中往往是区分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重要证据之一,对鉴定结论的审查与判断也就成为审查逮捕案件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鉴定结论的审查与判断就是对其证据能力及证据力进行审查。一、对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进行审查:一般来说就是对鉴定结论的主体、形式、内容、程序进行审查1.审查鉴定结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①根据对有关专门问题的鉴定,凡是要求由法定鉴定机构进行的鉴定必须由相应的法定鉴定机构进行。②鉴定人应具有从事相应鉴定活动资格的人,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鉴定人资格的取…  相似文献   

15.
从“世纪争产案”证据采信谈笔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鉴定结论作为法定七种证据之一.也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实践中对各种证据应如何进行审查判断,法律没有也不可能作出更为详细具体的规定。因此,实践中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方式在不同司法机关、不同案件承办人之间各有不一。这不可避免地会严重影响该类证据在案件中的作用发挥。笔迹鉴定与其它类物证鉴定技术相比,由于存在一定特殊性,固对其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似有更难之处,因此,对其审查判断也应遵循其特点规律。否则。就会走向或盲目迷信,或无所适从的歧路。本文结合一起民事案件的证据采信.就笔迹鉴定结论审查判断及相关问题谈一些个人浅见。以期增进交流,澄清认识,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6.
蔡晓霞 《证据科学》2007,14(3):220-224
“医疗过失鉴定”概念应当取代“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概念。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医疗鉴定机构应当统一为医学会。分析论证我国的医疗鉴定结论证明能力与证明力,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界限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法医学鉴定中,有不少损伤的鉴定结论存在异议,追溯其原因,不全是鉴定体制或者鉴定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这些损伤的特殊性造成的。这一类损伤,就是界限性损伤。一、界限性损伤的概念界限性损伤是指在法医学鉴定中处于一种不确定的临界状态,其损伤程度界于轻微伤与轻伤、轻伤与重伤之间,不同的鉴定人可能倾向不同的损伤程度,出具不同的鉴定结论。这种不确定性是损伤本身或者说是法律规定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它不受鉴定者主观意志的影响,但不排除由于鉴定人的认知条件和方式的限制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二、界…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近年来对法医鉴定书的文证审查和对有争议的鉴定结论的重新鉴定.以及对检察技术部门案件质量检查发现。法医鉴定书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影响了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和采信。本文的目的是针对这些问题.从理论的层面就法医鉴定书的规范制作、制作鉴定书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正确引用临床病历资料、正确选择鉴定时机、鉴定结论的正确表述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提高法医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马军 《证据科学》2004,11(1):1-5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民事法律原则以及审判实践的冲突,造成当前患者获得司法救济的困难,同时法官在审判中遭遇诸多难题。本文通过解释医疗损害方面的概念,引用最新的案例,对国内相关法律的比较分析,以及论述鉴定对裁判的不当影响,从几个角度对“不属于医疗事故不赔偿”观点进行否定。并针对医学会鉴定的缺陷,提出法官审理案件中3种可行的方法:限制鉴定机构的权限;事故鉴定结论仅为证据;司法鉴定、医学会鉴定、法官共同判断侵权事实。  相似文献   

20.
人身伤害程度鉴定和涉案物品价值鉴定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存在较多争议,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争议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浅析,供参考借鉴。一、争议产生的原因1.人身伤害程度鉴定的争议原因。首先,法律规定了多头鉴定部门,导致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多个鉴定结论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