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提出了重要的批评,主要强调社群概念,批评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自我观、原子主义和普遍主义的观点,自由主义除对其回应以外,还指出了社群主义的六大理论缺陷。事实上,社群主义并非是对自由主义的摒弃,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有着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西方共同体主义是一种思想传统悠久并具有极强实践面向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潮,是对作为西方主流政治话语的自由主义的一种修正与完善,在原子主义自我观、权利优先论、消极自由观、政治碎片化和价值中立观的批判方面卓有建树。作为思想他者的西方共同体主义在质疑普世主义、构思公共领域、强调历史叙事意识、重构现代性观念等方面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探索、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具主义法律观与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不相容的。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果大小取决于对工具主义法律观的扬弃程度。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理性主义法律观也难以在中华文明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西方技术主义、繁琐主义、极端专业主义的法治体系和法治构造,严重扼杀了生机勃勃的法治精神。中国依法治国的观念基础在于实现从工具主义法律观向治理主义法律观的转变。治理主义法治观首先体现为对法治精神的尊崇,其次更注重法治在不同治理空间中的落实。法治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中的贯彻与落实存在着不同的实现路径。治理主义法律观关注的是法律能否转化为解决国家治理议题、社会治理议题和社区治理议题的观念资源和制度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法治的刚性程度在从国家治理向社会治理、社区治理传递的过程中,是逐渐递减的。换言之,法治在不同治理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制度形态。  相似文献   

4.
“反本质主义”既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基本质素,也是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话语的根本立场。“反本质主义”批评提出的直接目标在于颠覆现代性的“本质主义”文学观,倡导所谓“反本质主义”的文学写作。依据这一批评观,90年代中国小说被阐释为对没有“本质”的生活现象的直接书写和不顾一切的文本生产。中国90年代后现代小说批评话语的“反本质主义”倾向充分体现在陈晓明所使用的“现在主义写作”、“仿真叙事”和“欲望化叙事”三个术语之中。  相似文献   

5.
张碧 《求索》2010,(5):177-179
神话是产生于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文化现象。从诞生人类社会以来,神话便先天地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作为现代社会语境中的一种文化样态,"现代神话"虽在具体表现形态、价值诉求等方面呈现出多元趋势,但意识形态属性却从未消失。就"现代神话"范畴中的"神话主义"而言,其不同形态的艺术制品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中发挥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功能。"神话主义"文学及其他艺术形式往往渗透着面向历史特定境况的批判意识,具有针对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而在"新神话主义"景观文化中,景观化神话堕入视觉文化之中,并通过对社会、历史意识的淡化作用,使神话在消费主义逻辑弥漫于世之际,成为弱化受众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工具。  相似文献   

6.
邵宇  高小兰 《前沿》2009,(6):21-23
精英主义和多元主义是西方政治社会中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式。精英理论和民主理论相融合,形成精英民主理论,就能使精英理论面对政治现实的挑战。精英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理论假设的差异,从而是使其理论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与对立,但这种分歧与对立不是绝对的。多元主义将精英主义少数垄断式精英发展到为数众多的精英,使多元主义与精英主义可以相容结合。  相似文献   

7.
当代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与权利至上,其哲学基础和论证方法都是个人主义的.基于一种整体主义的方法论立场,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社群主义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他们强调社群整体利益先于个人利益,理论内容上表现在对自由主义自我观和个人自由与权利至上的批判两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社群主义的批判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并没有真正揭示个人与社群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释个人与社会的真实关系基础上,揭示了自由与权利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围绕着生态文明和绿色新政等议题,生态主义思潮再度活跃,在碰撞和融合中形塑和影响着国际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其立场不同,因而观点各异、泥沙俱下。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集大成者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始引领绿色思潮,并逐渐成为生态主义发展的科学方向。  相似文献   

9.
成龙 《岭南学刊》2007,2(6):81-84
莫里斯·迈斯纳的乌托邦主义论是海外关于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海外对其乌托邦主义论也是一种有争议的观点。海外学者把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等同于乌托邦主义,是由于他们忽视了毛泽东的思想转变、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从晚年毛泽东的错误出发等原因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刘瑞  郑长龙 《求索》2012,(8):197-199
作为一种广泛持有的科学学习观,基于归纳主义的科学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是学习者经由重复,被动接受确定性知识的过程。但在现实中,归纳主义科学学习理论很少接受人们的批判性讨论。通过对其哲学基础的批判性考察,基于否证主义的科学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第二种选择,根据这一理论,科学学习是学习者经由试错,主动修改猜想和期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张寅 《求索》2011,(2):60-62
多元文化是对拥有不同文化的民族国家的事实性描述,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关于不同民族文化的政治观。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多元文化主义主要涵摄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关于民族国家内族群文化差异性、平等性以及族群间关系的政治理论,其二是一项处理民族国家内族群文化多样性以及族群矛盾、追求各种文化和族群和谐共处的具体政策。多元文化主义正义观强调集体权利,这是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与罗尔斯的个人权利至上的主张明显不同,多元文化主义正义观所要求的是一种居于群体权利之上的正义,一种社会意义上的正义,一种承认正义。由此可以看出,多元文化主义正义观对于宏观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安斌 《前沿》2011,(18):159-161,176
美国清教主义与英国清教主义到底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中外学者都感兴趣但却众说纷纭的问题,清教主义在英美两国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命运似乎证明了神学的变化看来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在北美这片特殊的地域,清教主义产生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在"形似"的外表下发生了"质变"应该是对二者关系的较为准确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胡华南 《理论月刊》2007,(10):50-52
反科学主义是20世纪西方影响最深远的文化思潮。本文试从生态主义、动物解放主义、人文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四个方面来论述反科学主义思潮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秀云 《求索》2012,(11):113-115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为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上的重要现象,思想上公然摒弃理性主义转向非理性,在艺术手法上强调反传统与创新性。它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西方文学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表现技巧上的重大突破和反叛。这种反叛,表现在思想内容上,即作品所表现的人的异化感、荒诞感和孤独感、恐惧感、失落感;表现在艺术形式上,即象征、荒诞、意识流手法的广泛使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以牺牲理性为代价,使现代主义真实观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走上反现实、反文学的极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晚近以来,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康德主义的双峰对峙构成了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话语。在前者看来,人类实践的依据是绝对化的“共同体”,这是一种思辨的客体形而上学;在后者看来,为人类实践立法的是先验的“自我”,这是一种先验的主体形而上学。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由于它们都在实践之外预设了一个实体化的本体(“共同体”或“自我”),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的截然两分,因此都不是真正的实践哲学。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践法则既非来自亚里士多德式的“共同体”,亦非康德式的“自我”,而是来自于人类的对象性活动。以这种实践观为基础,马克思主义重构了人类社会的本体性存在,创建了真正的实践哲学。这种实践哲学扬弃了人与世界之间的二元对立,克服了传统本体论哲学(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康德主义)所造成的客体与主体、共同体与自我之间对立的理论弊端,从而能为两者的当代传人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自上个世纪晚近以来悬而未决的论争提供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且相互对峙的政治哲学当属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它们争论的焦点是"弱国家"与"强国家"的国家观,具体展现为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价值优先序列的选择。无论从规范理论还是从政治实践的视角来审视,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国家观均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二者的争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决不能在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间作非此即彼的简单化选择,而是应寻求"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某种程度的衡平。  相似文献   

17.
陈勇军 《前沿》2010,(13):162-165
在组织研究上,新制度主义的成就是推进了组织产生、维持与扩散的探索,深化了组织理论对环境的分析,发展了组织变迁研究;局限表现在太强调制度环境对制度变迁的限制,组织研究范式的"不可通约",缺乏个体组织或微观制度机制的分析,不能准确解释社会背景对制度扩散的影响;在将来,新制度主义在理论建构上具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中层理论"是必要的研究方向,国家一社会框架等是三个主要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8.
常远佳 《求索》2014,(10):67-71
16世纪,马基雅维利主义广泛流行,其影响远超过马基雅维利思想本身。但16世纪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代表邪恶、欺骗、为目的不择手段等一切恶行,是对其思想的直接误用或者极端片面化的理解。马基雅维利以现实主义态度看待政体和君主行为,以能否实现其统治目标而非道德上的善为其首要目标,提出了能动的政体观和以能力为中心的德行观;同时,提出国家起源于人们对私利的追逐,并发展出极有创见的权力制衡观。16世纪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产生与马基雅维利思想有密切关系,因为其言论大胆叛逆,观念新颖,直接挑战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价值观,难以被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9.
吴汉勇 《前沿》2013,(11):71-72
当前,对我国司法究竟采用司法能动主义还是司法克制主义,学者间存在很大争议。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在实质上是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两种法律模式造成的差异。通过论述司法能动主义的构造路径,澄清其目标仅是推进宪政,减少司法克制主义对其创造动机的抵制,使我国司法充分吸收英美法系的这一制度,为实现司法的民主进程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最近十余年来,新闻专业主义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从2000年至今,有关研究论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对于近代新闻事业的历史回望,针对西方的“他者”的凝视,从马列主义新闻观出发的观照与反思,基于现实的守望而进行的构建中国“本土化”新闻专业主义话语体系和实践规范的努力与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