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即总结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就要求加快转变农业政策发展取向,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科技发展方式,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体系;加快转变农业设施建设的着力点,健全农业基础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2.
祝金水 《学习月刊》2011,(16):48-49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提出,"湖北农业资源丰富,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业强省建设"。这是中央第一次对我省提出"农业强省"的目标要求,是对湖北农业工作的殷切希望,更是湖北农业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理念,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省委书记周强指出,要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四化两型”社会,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  相似文献   

4.
邹进泰 《学习月刊》2012,(15):33-33
湖北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禽、猪和淡水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大。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是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持续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湖北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特别是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全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在村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思想上,要围绕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由村事务管理型向事业领导型转变。在村党支部的工作方式上,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从准机关的上班办事型向管理服务与带头致富有机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7.
精准施策是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云南沿边城镇化建设重要手段。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是沿边城镇化建设中最具市民化潜质的群体,提升市民化能力是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完成由购房定居到购房落户的桥梁。本文运用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方法,进行云南省沿边T市A区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个案考察分析。研究发现,云南沿边城镇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存在就业不稳定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的瓶颈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开源节流、培育异质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夯实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稳定就业能力;从重构基本公共服务主体,更新服务理念与内容,城乡联动治理三个维度,为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是推进沿边城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是我国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可行途径。本课题组认为加快丹东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应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大贸易环境改善力度、加强各部门联动、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委最近作出决定,坚持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争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四化两型"切合湖南实际,是集思广益、蓄势而为的战略决策,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于彦 《奋斗》2010,(11):57-58
<正>加快发展哈尔滨地区沿江特色农业是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确立的以松花江为纲建设哈尔滨现代大都市的精神,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谐最优为目标,发挥松花江沿岸资源优势,对松花江沿岸农业发展进行科学布局和结构调整,建设示范型都市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等沿江特色农业,实现水生态保护、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同时,满足人们沿松花江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社会消费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降速换档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速度型粗放增长转为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技驱动。受这种增速放缓同时结构不断优化的新常态影响,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和要求都将发生相应变化,面对的问题和矛盾也将更加突出。为此,必须适应新常态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建立起更加稳固牢靠的农业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行水 《学习导报》2011,(22):23-24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怀化是后发展地区,农业人口和农业经济比重较高,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比较繁重,必须用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理念谋划和推进农业,着重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制度创新、智力保障等方面进行突破,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应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与现实意义,认清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要抓住机遇,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与现实意义,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推进现代农业建没。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使农业突破资源约束瓶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农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而且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以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结合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我省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本刊记者专访了我省著名农业问题专家孙立城教授。  相似文献   

18.
唐珂 《唯实》2014,(10)
正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是保护资源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应跳出简单的环境治理思路,立足"三农"全局,进行系统科学的机制设计,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在路径选择上,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生活、生态整体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农村生态建设相互结合,让农民既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又享受到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福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指出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出路,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桂林作为农业大市,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的战略影响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十二五"期间,桂林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桂林市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