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片《大进军——席卷大西南》是一幅描绘我军解放大陆全境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的历史画卷。今天,为什么要艺术地再现这段早已确定胜负终局的历史?影片从结构安排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做了意味深长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解放大西南》的播映,让我不由想起当年——1949年10月至1951年初,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7军时,随部队为确保第二野战军顺利进军大西南,参加湘西剿匪的战斗岁月。时间过去60年了,当我找出当年的笔记和日记,当年在湘西剿匪的一幕幕场景,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宛如昨天。  相似文献   

3.
《新星》一升起在电视屏幕上便带着耀眼的灿烂光辉闪进亿万人民的心中。看《新星》,谈《新星》,形成一股《新星》热。人民为什么与这部电视剧达成默契交流?为什么表现出这么罕见的热情呢?与其笼统地说因为它表现了什么,不如问一问人民究竟需要它、喜欢它的什么。人民需要反映当前我国改革事业的电视剧。而《新星》恰恰适应了这一需要,紧紧追踪农村伟大的变革时代,具有着强  相似文献   

4.
《红岩春秋》2009,(6):F0003-F0003
11月28日,为纪念重庆解放60周年,重庆解放系列图书《重庆读本》,《解放60周年重庆英模谱》,《重庆解放》,《解放大西南》,《跨越60年的重庆记忆》,《科学发展新追求》首发仪式在解放碑现代书城举行。  相似文献   

5.
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后,新华社于1949年3月发表了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方针。 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与两岸形势出现新的变化,中央政府开始寻求和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中国人民解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观众对周梅森并不陌生。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之前,他创作的《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等反腐题材电视剧已经让许多中国人对他耳熟能详。《人民的名义》播出,收视率超乎他的预料,甚至有人说,这是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电视剧。尺度之最当作何解?周梅森说,不在剧中案件之大,亦不在官员级别之高,而在于我们终于可以正视当下的社会政治生态了。这种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的决心,也  相似文献   

7.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这首铿锵有力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曾激励多少抗大学员肩负民族的希望,奔向抗日的战场。重庆解放之初,嘉陵江畔、红岩岭上,就聚集着一群来自西南诸省的热血青年,他们为“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建设人民的新西南”努力学习。那里,就是西南人民革命大学。  相似文献   

8.
《人间正道是沧桑》首次用电视剧形式全景再现了从1925年大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反响热烈。重庆居民瞿万寿却越看越气愤,因为自  相似文献   

9.
1939年5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写了一篇题为《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的文章,发表在延安的《解放》杂志上.在文章中,陈云主要谈了中央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并进而论述了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等问题.那么,刘力功是怎样的一个人?陈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  相似文献   

10.
正彭荆风,著名作家,汉族。历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秦基伟将军》,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芦笙恋歌》等。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回首人生路,《红岩》杂志成就了彭荆风的文学梦。梦的开始,要从20世纪50年代说起。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解放战争题材电视剧质量评析”活动中,经过22位专家的严格评审,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大型史诗文献电视剧《解放》,获得了2050分的最高分,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是邓小平同志参与解放和工作过的地方,他在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的宏伟事业中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挥师川黔1949年,当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之时,国民党仍有几十万军队盘踞在西南,其主力胡宗南部布置于川陕一线。蒋介石妄图凭借一条“西南防线”,阻止人民解放军,作最后的负隅顽抗。党中央早已下定解放西南的决心。此前,还在百万雄师渡过长江,胜利完成京沪杭战役之后,中央就作出决定:由刘邓指挥“二野”,稍事休整后即挥师西进,完成解放大西南的光荣任务。为指挥好西南战役,中央在7月17日已经决定:组建中共中央西南局,由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1925至1958年即大革命至建国初期,国际友人在华先后拍摄了不少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纪录电影,如《伟大的飞行与中国的国内战争》、《上海纪事》、《中国要给予还击》、《南京暴行纪实》、《四万万人民》、《中国在战斗》、《在中国》、《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阿拉木图——兰州》等。这些纪录电影和素材的拍摄增进了世界人民和进步国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现状的了解;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中国纪录片尤其是中共领导下的关于革命和建设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挺进大西南,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11月25日,二野第三兵团先头部队进入南川(今重庆市南川区)县城,南川和平解放。为了迎接解放,南川地下党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那是一段无法忘记的历史,是南川人民最深刻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周知民 《新长征》2008,(8):14-17
5月16日召开的省委九届五次全会作出《决议》,要在全省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大讨论活动,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和推动吉林的大发展。认真学习全会和《决议》精神,我们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和推动吉林的大发展,这是振兴吉林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之友》2011,(7):20-21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选集》最后一篇文章中这句分量很重的话,令人印象深刻。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但英勇无畏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领航中国90年,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7.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寻路》播出后,收视率一路上扬至全国前茅,几大视频网站的播放量也超过百万。《寻路》走红不仅表明这部主旋律作品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寻路》以新鲜独到的视角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接,艺术地揭示了"道路决定命运"的深刻命题,与当下全国人民奋力实现中国梦的舆论氛围形成强烈的共鸣和呼应。一段时间以来,严肃电视剧遭遇到来自大众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邓小平一再强调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教育人民的问题上,他特别强调“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邓小平关于用中国的历史教育人民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 一是用旧中国志士仁人为民族求解放的历史教育人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过去能在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在这一伟大历史文献指导下,延安及全国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划时代的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革命文艺作品。歌剧《白毛女》就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传世佳作。歌剧《白毛女》在解放区影响之大,世人皆知。但它作为延安产生的人民革命文艺,首次进入和平解放的北平城,为国民党起义将官和城市大学生演出,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丁帆是剧中大锁的扮演者,现将这段喜儿进北平前后的亲历亲闻讲给后人听听。它告诉人们:革命文艺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讲话》中说:"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并且说:"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