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扩大消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依据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热点的新变化,及时创新消费政策,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09,(3):43-43
3G全称为第三代移动通信,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未来3G时代,手机的数据传输业务速度将比现有网络提升几十倍以上,将给信息时代的消费模式带来颠覆性冲击。工信部专家分析认为,3G牌照的发放可推动相关产业链形成,未来三年更能借此拉动近2万亿元的社会投资,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相关人士表示,2009年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各种应用开发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估计3G应用的爆炸式增长在2009年下半年、甚至2010年初才能出现。  相似文献   

3.
一、新的消费热点短期内难以形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市场的有效需求。强烈的社会需求必定形成对市场的强力拉动。改革开放初期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使中国经济得到了空前迅猛的发展。这其中除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革命性的因素之外 ,其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市场需求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短缺经济时期的市场可以说像一个无底洞 ,不管是粮食、棉花 ,还是蔬菜、水果 ,只要生产出来就会有人要。这是中国第一轮强有力的市场需求拉动。随着吃饭问题的解决 ,人们对自行车、手表、服装、鞋袜等日用工业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这个需求促…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今年起施行,各地本应借此良机将发展循环经济推向一个新阶段。然而,近日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为由,一些地方的“两高一资”投资冲动和“项目热”重新抬头,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热情大为降低,这种影响科学发展的动向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5.
投资、消费、净流出三大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要通过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消费增长点、提高产品竞争力等举措,发挥"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瑞芳 《理论研究》2009,(5):64-64,F0003
创意农业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潮流。创意农业潜藏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空间,可以为内需型经济增长奠定长期的利好基础。发展创意农业对于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1年国庆期间,湖北和上海有关媒体登出消息,称《潜江化工企业肆意排污,仙桃河水遭重度污染》、《湖北汉南河水污染严重,经济民生难取舍》。同年10月12日,由国家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有关负责人带队的专家组抵达仙桃.对污染河流展开调查、采样。然而直至现在,媒体再没后续报道。对于“公断”没有公开结果.人们只能从潜江关停了几家企业、仙桃也有企业被湖北省“挂号”进行推测:潜江的企业对下游污染确有其事.仙桃本地也可能存在污染。  相似文献   

8.
一、扩大内需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的现状 ,扩大内需是当前和今后几年保持我国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内在要求 ,这是我国的长期战略方针。1、扩大内需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冲击的客观需要。首先 ,由于“9.11”事件之后美国经济持续减速 ,欧洲经济增长减弱 ,日本经济继续低迷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 ,一些国家市场需求减少 ,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出口和利用外资带来不利影响。其次 ,世界科学技术进步加快 ,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 ,传统产品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知…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指标回落的趋势中,在消费拉动的紧要关头,消费券"临危受命",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被赋予了刺激消费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实施“引进来”的发展战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短短20年,我们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国家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本期编发的中央党校副校长张志新的文章《“走出去”——长远而现实的重大选择》,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号角,文章在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情况后指出:当前,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我国顺应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选择。文章从振兴中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从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在理论上阐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战略意义、现实意义、必然性和必要性。不但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入WTO,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维护我们党始终成为“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发展进程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都有深刻的启迪。我们希望通过刊发此文,引起广大读者的讨论和深入研究。促进我州实施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发挥我州的地缘优势,把“引进来”、“走出去”这篇对外开放的大文章作好。  相似文献   

11.
近日 ,在公交车站看到这样一幕情景 :一位年近40的卖报妇人 ,穿梭于人流如织的站台乘客之间 ,一边卖报纸一边找兑零钱 ,忙忙碌碌 ,生意兴隆 ,不一会儿 ,她手中的各类晚报、晨报、快报就告罄脱销。而转眼望去 ,距其十步之遥的报刊门市部却门可罗雀 ,少人问津。强烈的反差 ,使我顿生一个念头 :市场是找出来的。的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家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 ,不能再被动地“等市场” ,而应该主动出击“找市场”。这位精明的卖报妇人 ,正是深谙“找市场”之道 ,用敏锐的目光发现了等车人需要零钱这一商机 ,…  相似文献   

12.
赵蕾 《奋斗》2009,(12):26-27
省委、省政府年初做出的大力发展旅游业等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战略决策,并在“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中规划了旅游发展的方向,以及进行的新的经济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杨萍 《理论建设》2014,(5):62-64
围绕着解决提振内需的问题进行思考发现,我国传统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内需,呈现出城市与农村居民在需求偏好上存在不同的情况。这不仅是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差异使然的结果,也是所生活区域不同环境导致的。在此背景下对其作用的分析包括实现同质化趋势下的内需拉动和实现最优化趋势下的商品供给两个方面。但仍存在着对乡镇劳动力转移和对乡镇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由此,需要围绕着完善乡镇保障制度、完备城乡产业对接、实施转移人口培训、引导城乡居民消费等四个方面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汪强 《求贤》2010,(2):53-53
当今对于拉动内需的说法很多.但有些拉动内需的方式让人(不是所有人)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分析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依据及其对我国今后发展的深远影响。本文认为,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提出来,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对国际上近年来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视,是对这一理论所揭示的世界各国现代化一般规律的自觉认同,也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基础上作出的科学选择。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中国目前乃至下一个世纪很长一个时期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6.
关于扩大我国内需的宏观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绍华  陈凌 《发展论坛》2003,(12):39-41
扩大需求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由于经济发展和经济过程的动态性和可变性,扩大需求在不同时期的政策选择也应当有所侧重和不同。当前,需要立足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一、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消费需求的顺利增长,应遵循消费热点转换的规律,由一个热点到另一个新热点,形成消费阶段上升的形态,这样才能产生持续消费需求的拉动,而不是消费拉力时强时弱。所谓消费热点,就是一定时期消费主体的购买力投放集中于某种商品和服务或某类商品和服务上,人们对这些商品与服务的追求较为集中。消费热点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它可以引发新…  相似文献   

17.
打破地区界限,广泛开展区域合作,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和途径.区域合作群体所创造的生产力比单个区域生产力的总和要大得多.只有加强区域合作,才能建立高效畅通的区际增长传递机制,更好地发挥发达地区对周围落后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凌云 《学习导报》2011,(13):15-16
荆楚大地,人杰地灵。远古以来,楚人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创造了辉煌的楚文化。晚清张之洞推行的"湖北新政",辛亥首义,标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方向。当中国历史跨入现代,1920年,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即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继北京、上海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创立的6个早期组织之一。1921年7月,董必武、  相似文献   

19.
发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6月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林业的特点、国际气候谈判的  相似文献   

20.
生态立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贵州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生态立省"的战略,对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然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