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网站消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为保存新加坡的历史文化,并鉴于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本完整的从开埠至今,以新加坡华人为主线的历史著作,遂决定出版《新加坡华人通史》(A General History of Chinese in Singapore)专著,作为宗乡总会成立30周年暨新加坡建国50年的献礼。《新加坡华人通史》记录了新加坡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透明的文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透明的文官制度庄素王顶尖人物的使命感“如果我们没有把事做好,会让很多新加坡人遭殃。”40岁的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林勋强说。就如同其他新加坡政治家及高级文官一样,林勋强出身清寒,极珍惜新加坡今天的成就,也对新加坡有着极高的休戚与共感。整个新加坡政...  相似文献   

3.
2000年2月2日晚,应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新加坡旅游局、新加坡中华』曾商会、新加坡人民协会5家“春到河畔”主办单位的联合邀请,在中国大陆享有盛誉的山西省歌舞剧院一行34人,在院长李殿成先生率领下,到达了新加坡樟宜机场。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省歌舞剧院的演员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中国农历除夕之夜,新加坡河河畔,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以山西省歌舞剧院的节目为主体,综合了中国台北民族舞蹈团和新加坡当地艺人的春节电视文艺晚会,从晚上10时开始,由新加坡华文电视台向其全国直播。在直插晚会的…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证券市场管理对我们的启示肖芍芳新加坡是仅次于伦敦、纽约、香港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而证券市场是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在证券市场管理方面有一套系统严密、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保证了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使证券市场在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5.
蔡葩 《新东方》2009,(8):22-24
近代新加坡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进入20世纪以后,新加坡华人华侨大量接受了来自中国内地和沿海地区文化的影响。清末民初,新加坡就成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东南亚活动的中心之一。当时的孙中山多次到新加坡活动,并于1906年2月亲自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陆续入会的新加坡华人达400多人,  相似文献   

6.
2月中旬,我们从成都出发,经广州,去新加坡考察。几乎在同一个时刻,却经历了不同的季节:成都0°——10℃,广州10°——20℃,新加坡20°——30℃。成都是冬,广州是春,新加坡是夏。 我们来到了新加坡。新加坡,又称狮城,鱼尾狮像,是新加坡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今日广西》2007,(4):52-53
李显龙.新加坡开国元勋李光耀的儿子.子承父业掌握国家命运的新加坡第三任总理:何晶,新加坡第一企业淡马锡控股的执行董事兼总执行长。两人一政一商的结合.在新加坡被传为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8.
华侨欢庆话同源——新加坡华源会5周年庆典集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27日,新加坡华源会举行隆重的5周年成立庆典。新加坡华源会是由中国新一代移民组成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2001年5月在新加坡成立,成员大多数为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从中国移民新加坡定居的具有一定专长人士。新加坡华源会的宗旨是“协助新移民更好地融入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促进会员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发扬互助友爱精神;促进新加坡和中国的经贸文化友好往来等。”新移民来自五湖四海,有着更为丰富的学识、前瞻的观念、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在新加坡社会各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新加坡华源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为同济医院筹集科…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分别于6月1日至8日、7月21日至29日组织机关处级干部和区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同志赴新加坡、香港学习培训。参加新加坡学习培训的同志听取了有关专家学者讲授的《新加坡基本国情与成功经验》、《新加坡政府框架及公务员制度》、《新加坡的法律制度建设》、《新加坡的廉政建设》等专题讲座,实地考察了新加坡高等法院和贪污调查局的职责与运作。  相似文献   

10.
博览文汇     
<正> 引水与引智马来半岛南面有一个小岛,它就是著名的岛国新加坡。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后,在自强、自立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苦不懈的探索。可以说,新加坡的探索是从引进国外智力开始的。第一位被请进新加坡的是荷兰著名经济学家温斯敏。温斯敏不负厚望,提出了振兴新加坡经济的七大措施,贯彻始终的精神是加大科技投入。新加坡淡水不能自给,不得不从马来西亚买水。不过,连接新马两国的淡水输水管是双向的:一条由马来西亚流向新加坡,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作为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李光耀精神文明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两方面重要因素一是新加坡的社会历史、国情和现实;二是李光耀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新加坡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1819年是新加坡历史的转折点,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将此开埠为自由贸易港。英殖民政府一开始就鼓励各方移民迁入新加坡,这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华南地区劳工移民。独立建国之前的新加坡,华侨国家认同的偏好更加倾向于中国而非新加坡,移民以“侨居”心态居于此。20世纪50年代是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期,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激烈变化,动摇了新加坡华人认同的根基,产生了转向的迹象。李光耀带领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致力于树立一个健全的国家意识,使全体国民都认同于新加坡,国民以作为新加坡人为荣,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相似文献   

13.
苇笛 《协商论坛》2008,(3):58-58
新加坡是个岛国。1965年独立之后,淡水无法自给的新加坡:不得不向邻近的马来西亚买水。不过,连接新马两国的淡水输水管却是双向的,一条由马来西亚流向新加坡,而另一条则由新加坡流向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的民族关系调控无疑是新加坡取得的成功经验之一,其成功得益于政府的动态治理。以双语政策为例研究了新加坡民族关系调控中的动态治理,从中了解新加坡政治领导人的价值观和执政经验,为多民族国家调控民族关系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张宁彬 《传承》2009,(14):154-155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孕育了新加坡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虽然从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政治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与日俱增,但无论是新加坡延续至今的权威主义政治体制还是20世纪末新加坡倡导的亚洲式民主的理想,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儒家政治文化在对新加坡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在发生着现代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与新加坡经贸合作掀高潮──李光耀率新加坡代表团赴河北考察杨金科,王凤新加坡在华投资与经贸合作正在从中国东南沿海向北部推进──1995年8月22日至27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及其随行的由40名新加坡企业家组成的经贸代表团访问并考察了河北省的秦皇...  相似文献   

17.
五、六月间,笔者利用到新加坡探亲的机会考察了新加坡的教育。在新加坡教育界的亲戚陪同下,参观了新加坡教育学院、南洋理工大学、公教中学、文殊中学,与有关人员和两所中学校长、部分教师座谈,探讨教育问题,并专门拜访了教育部课程发展署的小学道德教育教材编写组的负责人,了解新加坡的公民与道德  相似文献   

18.
伍振 《传承》2009,(3):44-45
新加坡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新加坡的魅力正是在前卫与古韵的穿插撞击中,一点点折射出来,或许这也代表了新加坡的气质。  相似文献   

19.
应新加坡中国友好协会邀请,以中国-新加坡友好协会会长许孔让为团长的中新友协代表团于今年2月10日至16日访问了新加坡。在新期间,代表团拜会了新加坡外交部高级政务次长再诺;与新加坡国会新中友好委员会、建屋发展局、社会发展部和人民协会负责人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了代表团团长、中新友协会长、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许孔让和中新友协副会长、前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日前明确表示,今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将把在中国西部的投资重点放在道路交通、机场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肉食品、蔬菜、禽蛋等项目的生产加工和进出口贸易上,同时还将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先生日前说,西部大开发为新加坡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和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新加坡的企业急欲到西部寻找最佳的投资结合点。过去6年新加坡在中国的贸易发展以超过35%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