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弱势群体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本文在探析弱势群体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之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对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包括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构建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机制,畅通弱势群体权利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2.
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本文在探析弱势群体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之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对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包括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构建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机制,畅通弱势群体权利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3.
法律援助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与和谐社会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设立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指向就是社会的全面和谐,而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点正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社会的急剧转型对法律援助制度提出了大量需求,由于法律援助资源有限供给与大量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看需要不断更新法理念,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样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睛雨表,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拓展弱势群体利益诉求途径,建立弱势利益机制是保护救济弱势群体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分析我国现存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建立我国弱劳群体利益诉求机制,就是要疏通利益弱势群体渠道,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将弱势群体组织化,建立健全群众组织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群体代表机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转型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并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必将影响到高等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在理论上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依据,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现实路径,这对于促进新时期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就业权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蕾 《求实》2007,(10):64-67
弱势群体是基于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而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就业权是弱势群体作为我国公民应当享有的基本人权。在目前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对弱势群体的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影响到其就业权的实现,甚至危及这些人群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通过法律制度保障弱势群体就业权的实现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弱势群体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是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做好弱势群体工作,因为当今弱势群体问题凸显,已表征着社会的不和谐,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关注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为先导引领和谐社会构建;目前应着力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8.
万高隆 《求实》2007,3(4):62-65
法制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弱势群体权益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是引发并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法制的变迁与滞后、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不公以及权利救济渠道不通畅是我国弱势群体的生成根源。准确界定弱势群体的对象范围、利益分配机制法制化、赋予平等的政治权利、健全行政救济机制、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是全面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维护公平正义,因为从社会整体全面和谐的角度、从民族振兴的角度、就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而言,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还有针对性指出目前我国社会存在较严重的不公平现象,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大的挑战。因此,必须从树立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利益冲突解决机制,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着力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刘亚琼 《求实》2007,3(2):55-5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全面转型。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凸现,直接影响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并对党的执政合法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能否正确对待弱势群体,是维护党的执政合法性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有序必须关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维护基本人权,保障司法公正,稳定社会秩序的弱势群体的关爱与扶助制度,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只有不断壮大法律援助队伍,保证法律援助资金供给,拓宽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才能确保此项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努力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的弱势群体问题。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弱势群体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的弱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贫困人口大量存在;社会保障的"兜底"能力弱等几个方面。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影响了民族团结;使迷信甚至邪教活动有了可以滋生的土壤;容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要高度重视边疆地区弱势群体的问题,努力增强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能力;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工业;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曾宪荣  陈文兴 《求实》2005,(11):84-85
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要实现全社会和谐的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农村是我国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弱势群体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到农村社会和谐在全社会和谐中的战略性地位,紧紧抓住建立农村和谐社会这个关键,加速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农业社会的转型,促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以权利为基础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加强经济和社会权利保障,解决权利失衡和权利贫困的问题。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保障政策,另一方面是就业政策。因此要转变观念、注重公平正义;实行促进弱势群体就业政策,加强教育培训,取消户口等政策壁垒;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独立型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制订法规,促进社会保障体制运营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弱势群体”问题的存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我国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费保障制度的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救助弱势群体是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建国初期,由于我国处于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问题异常严重且情况复杂。对此,党和政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予以重视和关注,区分各类弱势群体的不同情况制定了积极的救助方针,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该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建国初期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的经验对今天的救助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人权,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人权特别是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实现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少数民族以及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注和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9.
黄景钧 《新视野》2005,(6):58-59
2004年3月1 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意义十分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建立在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的基础之上.我国政府一贯重视人权.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作了广泛的规定,这是人权法定性在我国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司法机关已经启动司法程序,加强对人权的司法保障,而且日臻完善.国外某些人士对我国人权状况的误解和曲解,大多出于不了解我国人权的发展和变化,不了解我国人权今天的现状.从我国的司法实践与社会实际的总体来看,宪法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与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意味着中国社会发展将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无疑是相当广泛的,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和协调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特别是建立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