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身为一名党员,多年来我一直保持阅读党报、党刊的习惯。所以,2015年来到黑龙江工作后,我就想找一些与党建相关的刊物。一天,我给领导送材料,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党的生活》,顿时眼前一亮。领导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关切地问道:"《党的生活》是一本挺有思想、有特色的刊物,办得不错,在省内很有影响力。对了,你是党员吗?"我当即告诉领导,我是一名有着  相似文献   

2.
并非游戏     
一天,刚渎初一的儿子问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话出自何处?我告诉他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又找了一本《古代散文选注》,让他自己去看。  相似文献   

3.
并非游戏     
一天,刚读初一的儿子问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话出自何处?我告诉他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又找了一本《古代散文选注》,让他自己去看。爸爸,你随便起个头,我都能照这两句话  相似文献   

4.
我本是搞文艺理论和创作的,在大学读的是哲学系。“党史办”的不少同志知道,我常常到他们那里找一些有关革命史和党史方面的书刊阅读,《党史博采》是我十分熟悉的刊物。几年来,《党史博采》(和其它一些革命史书刊)极大地开拓了我的思维空间,给了我的专业工  相似文献   

5.
父亲年已古稀,他是《四川党的建设》的忠实读者。自小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少言寡语,总离不开一张靠背椅、一支燃着的香烟、还有一本《四川党的建设》,多年来这形象一直都没有改变,只是现在多了一副老光镜。每当我看到他在烟雾弥漫中聚精会神地读报看书的时候,我总能回忆起《四川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文学史上,元代杂剧中最负盛名的王实甫的《西厢记》,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不止一次地读过,且读的是清代大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批本”。1941年,毛泽东在《驳第三次“左”倾路线》一文中就提到:金圣叹不愿意抹杀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偶尔写出的几句好话。五六十年代之交,毛泽东多次读《西厢记}),说《西厢记》。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叫工作人员给他找来一本《西厢记》阅读,看后似觉有所不足,于22日给秘书田家英写信:“请着人再找一部金圣叹批注的《西厢记》,金批本与此本有些不同。”①就在这一天的会议上,毛泽…  相似文献   

7.
从《看世界》杂志上阅读到一篇题为《芬兰的领导最廉洁》的文章,当看到该国“三十年来,只发生过一例官员受贿赂”的报道时,似乎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该不是在吹牛皮吧?然而,应二叔之邀去芬兰,感受了一下芬兰人的廉洁,这种疑惑迅速地烟消云散了。我的二叔在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工作,在我刚到的这天晚上,他就与我聊起了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廉政。二叔就该国的廉政评论说:“芬兰政府的廉洁值得各国学习。每年的新年前夕,当地都有送礼的习俗。我们大使馆给有关政府官员送的礼很简单:一瓶茅台酒一筒茶叶,另外再加一瓶红酒,感谢他们一年来给…  相似文献   

8.
西花厅岁月     
周总理生命的最后日子 在医院这段日子,有几件事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一件是在10月的一天,周总理让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大姐,让她去时把《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片儿带去。我们虽然不知他要歌片儿干什么,但还是在院子里找起来。当时,我们手里都没有现成的歌片儿,一时还很着急。  相似文献   

9.
我的好帮手     
我担任镇党委书记时间不长,但《江 淮》我是每期必读。我从这里找营养,找帮 手,找经验。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 觉得《江淮》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涵盖面广,内容多。既传递信息也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   1995年,我为了写一篇东西,翻阅《湖南资料手册》时,在“大事记”中看到,“ 1969年 11月 12日,毛主席来湘视察”一条,没有任何其他内容。我找《湖南近 150年史事日志》查对,却根本没有记载这个问题。   以后不久,我见到 1969年前后在湖南任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四十七军军长的黎原,提出这个问题向他请教。他想了好久,说没有什么印象。   1996年 5月,黎原来长沙,给我带来一份《毛主席视察湖南的指示》,是 1969年 6月 28日毛主席接见黎原、华国锋时所作指示的纪录稿。我看了以后,又翻阅《湖南资料手册》、《湖…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3)
正在几十年的新闻宣传工作生涯中,我结识了区内外许许多多新闻出版界的领导和记者、编辑同仁,其中不少成为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原党的教育杂志社农村版主任何福来就是令我终身难忘的一位。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巴彦淖尔报社担任驻乌拉特前旗记者站记者,是《党的教育》杂志的通讯员。一天,一位身材敦实、略显秃顶、操着南方口音的中年男子来到乌拉特前旗西山咀镇我的住所,自报家门说他叫何福来,是党的教育杂志社的编辑,专程来找我谈谈如何给《党的教育》写稿的问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喜欢读书,酷爱藏书,2006年被评为丹东市十大藏书家。在我的书柜里存放着从1955年至今的《共产党员》杂志,整整372本,如果将这些杂志摞起来,其高度是1.34米,并且还在与月俱增。每当我遇到困惑,头脑空虚时,便从书柜里拿出这些杂志细细品读,从中找信念、找方向、找榜样、找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从《望》上读到的这样两件事已有一些时日了。一件是某省农民刘福民因妻女被拐卖而找到镇派出所,要求惩治罪犯反而屡遭毒打。刘为此上访10年未果。其县有关负责人竟在刘的上访材料上作出令我辈根本想象不出的批示:“到银河系找外星人解决”、“到月球找秘书长处理”。另一件是浙江省玉环县一名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冬怕冷夏怕热,出门怕路远,使得一位向他求助的荒山承包大户一年找他80多次居然都“请”他不动。勾起我对上述两件事回忆的,是因我在今年7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上又读到了这样一则报道:江西省都昌县周溪镇部分群众近年投资1700多万…  相似文献   

14.
李红梅 《党的建设》2012,(10):22-22
初识《党的建设》是在13年前。记得那时我入党时间不长,因为党小组长作为实习领队外出。支部书记就找我谈话,让我先组织党小组的党员学习。见我而露难色,他就从办公桌里拿出一本《党的建设》。这是我第一次拥有一本党的刊物,激动兴奋的心情至今还记忆犹新。于是,我就用报纸做了个封皮,没事就看,逐篇通读,觉得好的文章就抄在小本上。另外对照原来党小组长的学习记录,认真准备党小组的学习材料。记得开党小组会那天,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关于红军长征的众多故事当中,有一个红军战士们用茅台酒洗脚的"故事"流传甚广,以至于成为茅台酒的神秘传闻。那么,红军战士究竟有没有用茅台酒洗过脚呢?朱笠夫编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记》写道:"开始发现这酒坊的士兵,以为‘沧浪之水可以濯我足’;……可惜数缸美酒,已成为脚汤。"读罢这段文字,似乎红军战士用茅台酒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1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在评析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时,曾提及这样两则案例: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原党组书记兼理事会主任薄连根,奉行"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人生哲学,平时很少回家吃饭。接受老板们的宴请,他只喝茅台酒,一桌宴席上万元是常事,一晚上消费几万元也是常事。  相似文献   

17.
我至今记得,高一时,有一次不小心碰翻了桌上墨水瓶,看着被墨水染黑的作业本封面,我随手找了个杂志封皮粘到了上面。第二天,老师发作业时拿出一本《共产党员》杂志,大声问:"这是谁的作业本?怎么粘上了《共产党员》的封皮?  相似文献   

18.
严黎 《党课》2012,(5):128-128
《党课》编辑部:我是一名非在职党支部书记,社区每月都会发给一本《党课》。我曾多次摘录《党课》上精彩内容,推荐给《支部一页通报》(我们自己编辑的内部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和《党史纵横》相识。 那一次,我到老同志张绍玉家串门,他向我介绍了贵刊《党史纵横》。当我翻开杂志,即被栏目中的每一个标题所深深地吸引住了。他见我爱不释手的样子,便又找出几本送给我,并说:“你也当过兵,也是一名党员,有必要读读《党史纵横》。”我知道他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个青年党员,虽说党龄不长,不过,与《共产党员》杂志可算得上是老朋友了。实实在在讲,我们已经打了七八年的交道。记得在1988年,我正忙着考大学。那时,爸爸怕我学习太累,便给了我几本他订的《共产党员》杂志让我翻翻看看,轻松轻松。说实在的,当时我只是随便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可好,便再也没有放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