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蒋玉林 《理论探讨》2005,46(3):67-70
我们曾经说过,加入WTO不仅是一个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观念形态与行为方式,尤其是支配行为的思维理念.同样,当执政能力成为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要的时候,"官"念恐怕就成为压力最大、包袱最重、影响最深的东西.在中国,"官"念往往构筑"等级"、造就"专制"、追逐"权力"、崇拜"人治"和拥戴"暗箱",由此造成人格歧视,缺乏民主,看重权力而弱化权利,践踏法律和规则,阻碍"阳光行政".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下工夫淡化"官"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大众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官文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长达两千余年官僚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形成了一种与当时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官场文化———官文化。它以官为主体,以为官者的利益为核心,为统治阶级“治民”“愚民”,谋取个体自身的发展提供方法和依据。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其遗毒严重阻碍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必须彻底批判和清除官文化的影响,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以保证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一)官文化是由孔丘创始,并由秦汉及以后历代统治者和从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学者们坚持并贯彻于中国社会的统治意识。它是以官僚体制、官僚政治为骨架,官僚意识、官僚价值观念及民对官的认…  相似文献   

3.
依法行政的重点是“治官治权”,从“治民治事”转到“治官治权”反映了我国依法行政重心的转移,“治官治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制约行政权力,解决权力结构问题,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防止权力“越位、缺位、错位”,保障公民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4.
网络"锐词"的勃兴与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锐词"以时事性、精锐性、网聚性、快捷性的特点频频登上网络生活的舞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流行文化.网络"锐词"勃兴是在社会问题凸现的背景下,网民依托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通过言简意赅、精准传神的新词汇创作,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以实现对社会问题的监督鞭策.针对网络"锐词"勃兴现象,有关部门要主动认识、理解、适应和融入网络文化环境,从网络文化观念、民生政务反思、网络话语环境等方面着手规范、引导、治理,让网络"锐词"成为主旋律传播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上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时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简称"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大规律"特别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将"民意"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最主要的指标,让人民群众来监督、考核和评价干部,参与干部选任的"民评官"的方式应该积极推进."民评官"是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贯彻和创新;"民评官"与"党管干部"的原则并不矛盾.四川等地在推进"民评官"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对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对教育的著名题词,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了"三个面向",这不仅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是对领导干部具备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把握"三个面向"的战略含义,搞好"三个面向"的战略思维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根据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实际,在深刻吸取我们党和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这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源于"治理"范式的理论阐释,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从"良政"向"善治"的逐步跨越."良政"就是"开明政治"的表现模式,亦即精英政治与诱导式民主相结合的产物."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即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合作管理中的最佳状态表现.本研究以近年考察过的18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剖析其治理结构、投票过程和治理绩效,将关于"治理"范武的研究从官方思维走向草根视角,以加深对中国培育草根民主和建构和谐社会过程艰难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官文化"的理性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官文化"是中国专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的反现代性使之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尤其是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文化破坏力,因此,从根本上剖析和肃清官文化乃是先进文化建设成败之重要环节.作为现代政治理念,"三个代表"无论在科学性、还是在价值性上,不仅与传统官本位文化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对之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蕴.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耦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形势下,高校传统的德育模式日益受到冲击和挑战,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丰富和完善高校传统德育内容体系的有力举措和内在要求。在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处在起步阶段,在德育体系中还是个薄弱环节,有较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应该在德育的视阈下研究探索,注重二者联动建设,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构建和实现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耦合机制,以真正达到育人树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要求为官者以道德操守为重。为官者应具备的道德操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以清正廉洁为要、以忠君爱国为首、以爱民利民为本、以戒奢从俭为先。中国传统社会中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以及清廉勤勉的清官廉吏代表,他们所倡导与表现出的清正廉洁、为国爱民、戒奢从俭的道德操守,值得当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思考与学习。  相似文献   

13.
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始终高度重视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要看到 ,在新旧体制的转换时期 ,我们仍面临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斗争形势。我们既要增强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 ,又要充分认识这一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当前 ,要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 ,重点抓好反腐倡廉五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信息公开是实现权力有效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民众知情权的基本保障,是媒体自由的必要条件,信息公开构成反腐败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美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均通过立法规定了信息公开制度。中国目前规范信息公开的法规主要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政府、民众观念及法律规范方面,中国信息公开都存在亟待完善之处。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公开问题,从多方面完善中国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为公务员制度比较完备的国家,历来比较重视公务员道德建设,基于"人性本恶"的假定,制定道德规范,设立道德委员会,建立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在实践中扼制了腐败的进一步滋生。美国公务员道德建设的经验,如正视"利益冲突",建立健全制度,整合优化组织保障体制,加强教育和监督等,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哲学思路、法律体系、专门机构、教育培训、社会监督等问题的解决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构筑反腐败的制度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单一的以政府为中心的治理结构向多中心的、自主的治理结构的转变过程之中。中国目前许多腐败形式的流行,都与转型期治理结构的某些过渡性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推进治理结构的变革,建立政治国家-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乃是构筑反腐败制度平台的重要举措。为此要求深化以市场化、民营化、分权化、自治化、网络化为基本面向的反腐败体制改革,同时要求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到反腐败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3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逐渐占据网络社交媒介的主导地位,微信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交流、宣泄和学习的平台,也对大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带来一定的影响。微信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既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如何利用微信实现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也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当前与腐败现象伴生的腐败文化在很多领域有滋生蔓延之势,其所具有的"扩散蔓延效应"、"群体压力效应"、"癌变效应"对社会政治生态产生了恶劣影响。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文化、社会文化、职业文化、社会舆论四个层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遏制腐败,铲除腐败文化产生的社会土壤,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政治生态的优化,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于权力腐败这一痼疾,必须走法治反腐、理性反腐和科学反腐的道路,必须避免人治反腐、情绪反腐和盲目反腐。在此理念下,以科学的手段反腐,设计、改革和完善反腐制度体系,如建立财产公示、大额消费刷卡、信息公开、司法独立等制度。但是腐败不是孤立现象,反腐败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工程,若仅仅就腐败而反腐败,虽有一定成效,但事倍功半。所以,还需要做好科学划定权力界限,坚持权力最小介入原则,权力制约要形成法治的封闭式制约,从而提高权力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在道德方面具有丰富价值,表现为:科学是促进道德完善的内在力量,科学推动着道德观念的进步,现代科学活动愈来愈凸现出集体主义精神,科学具有道德教育功能等。“反科学主义”全盘否定科学的道德价值是偏颇的。探讨科学的道德价值,对于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内涵,对于以科学为主导的“知识型”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