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留彦 《学理论》2012,(22):102-104
小产权房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无论在建设中还是交易中,小产权房都面临诸多问题。解决小产权房问题可以采用治标和治本的法律对策。治标的对策是严格控制对耕地的占用,而治本的对策则是完善我国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2.
小产权房清理过程中的难点包括小产权房范围的模糊性和小产权房利益相关主体(村集体和农民、购房者、开发商及政府)自身利益矛盾的复杂性。文章在剖析小产权房清理的现实难点的基础上,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提出了小产权清理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翠燕 《学理论》2013,(15):112-113
2013年两会期间",小产权房"再次成为热点议题,有人认为应该顺应市场规律给"小产权房""松绑",但也有人认为其本质上就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这种现象的大规模出现反映出法律规范不够严格,因此主张进行"大规模清理"。各方争论不休,这就说明了单纯的清理并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要正确地对其进行分类,在目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土地制度的情况下,也许这才是维护好农民的利益,同时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的最好出路。  相似文献   

4.
对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和城市化路径的维护是现行"小产权房"规制政策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以坚决禁止为表征的现行规制政策表象之下的真正政策目标所在。通过对现行政策目标内核的剖析以及对比改革开放以来农地政策的嬗变过程,并藉由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实证分析现行"小产权房"政策的有效性,可以肯定地说,该项政策面临着失效的现实风险并最终不得不作出重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小产权房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它是通过房产开发商和村委会合作,或者村委会自行组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以销售营利为目的,向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销售的房屋。但由于小产权房缺乏其存在的法律基础,它在合法性、权利归属、流转效力等方面难以得到法律的保障,维护权益方面也难以获得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的小产权房及其治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缘于小产权房的法律定位不清和政策变动的外部条件,加上土地利益归属矛盾、商品房价居高不下、住房保障和监管缺陷、法律和制度的滞后等内在原因,催生了小产权房大规模涌现,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文章基于对小产权房治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梳理和研究,指出:小产权房治理应依据占地性质、建设时间、所处地域的不同进行类型化和区别对待,要辅之以从明确利益主体、保护信赖利益、完善安置补偿等方面来进行土地利益分配改革,并从吸纳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和借鉴批准制度等方面来进行小产权房治理的立法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是一组权利或权能,是一种可分解、可拓展、可交易的排他性的财产权利。小产权房的产权可以通过立法修法的方式,设定为有限产权,即占有、使用和有条件的处置;政府可以对小产权房进行有限合法化的政策规制,即承认并保护小产权房的有限产权,但限制其商品化流转。  相似文献   

8.
柯晓飞 《学理论》2013,(8):114-115
近年来小产权房的供需两旺,将其推到了风口浪尖。其后,政府主动出击叫停小产权房的交易,学界纷纷写文著述,其中反对小产权房流转的学者言之凿凿。毫无疑问,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小产权房流转行为确属无效。但小产权房问题背后牵涉的利益和涉及的制度问题极为复杂,不可对小产权房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9.
小产权房买受人多是为解决个人住房问题而选择小产权房的农村弱势群体。尤其是在县域层面,县城小产权房买受人多为各乡镇无房居住或虽有房但居住困难的农民。小产权房买卖合同因违反国家强行法规范而无效,小产权房买受人买房行为不受现行法保护,对小产权房买受人权益保障提出了考量。在对贵州省习水县希望国际城项目拆迁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存量小产权房买受人可得主张相应民事追偿权;对于在建在售小产权房加强行政监管处罚力度;对在集体土地上修建违法违章建筑的引入相关刑事责任,并附带承担民事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仲 《学理论》2009,(5):53-54
关于依法治党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都有其相应的合理性。但从法律的本质、效力、党的实质、治理党的实际等方面看,该提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真正要治好党,必须采取思想道德建设、纪律制度建设和法律制度建设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余涛 《学理论》2012,(35):132-133
高等院校中,法治目标的实现不仅是立法者和司法者的责任,师生也不是简单的法律目标受众,他们在日常的教授、学习、生活中也有建构规则秩序的能力。以"行动中的法"概念为逻辑基础,重视高校各类主体在法治化进程中的作用,或许对实现真正意义的依法治校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当下消费主义盛行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客观现实。此问题之所以出现,既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文化渗透因素,更有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消费主义给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带来的各种消极后果发人深省,我们必须积极设法加以抵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立法、教育、宣传、劳动政策、产业布局等领域进行调整,是应对消费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两难抉择”及其应对理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后发展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两难抉择”所引发的多种公共政策困境。在“第三步”发展战略时期,中国政府行政改革所面临的政策困境及其应对理路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大政府与小政府、强政府与弱政府、大众政府与精英政府、国际化政府与本土化政府、经济政府与均衡政府。  相似文献   

14.
"灰色权力"的存在,有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有损国家、政党、政府、人民的利益,不利于规则和秩序的正常运行,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科学发展。要遏制灰色权力的泛滥,必须从权力思想观念、权力运行机制、权力监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等方面多管齐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工会维护职能法律表述,“两个维护”溯源和内在矛盾,马克思主义对“一个维护”精典论述,依法治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分析,确立工会维护职能的科学表述应为:依法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17.
杜瑜 《党政论坛》2013,(21):42-43
“镇管社区”是上海市政府提出的,要将位于近郊的城市化社区交由当地镇级基层政府管理的社区治理体制模式。要实现实一体制,  相似文献   

18.
"双面干部"是指为最大程度谋取私利,以反差强烈而又鲜明的两副面孔生活在工作、家庭和社会中的一类干部,以虚假面孔逢迎公众环境,以真实面孔面对私人或"小圈子"环境。"双面干部"具有功利性、潜在性和习惯性三个基本特征,表现为知信脱节,言行不一。理想信念缺失是"双面干部"产生的内在根源,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双面干部"形成的重要原因,官僚体制及政治生态是"双面干部"产生的外在条件。"双面干部"的治理对策如下:构筑多元协同共治格局,建立分层分类的干部理想信念、道德品行教育体系,完善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全方位无盲点的干部监督管理体系,培育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9.
闻新国 《党政论坛》2014,(23):42-43
这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此条规定是户籍改革的一大亮点,作出如此明确要求后,辛辛苦苦争得一点发展机会的进城“农民”是否可以避免“净身出户”,关键还是在于农民“三权”能行随时随地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村环保"社区自治"还面临一些障碍性因素,来自社区外部的因素有社区管理权限的不足、政府管理的"错位"、环境信息的缺失、环保资金的缺乏等,来自社区内部的因素有村民环境意识的低下、社区人际关系状况的不佳等。为此,应从赋予社区必要的管理权限、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公开必要的环境信息、加强资金支持、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推动村庄人际关系发展等六个维度加以应对与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