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爱你的人     
曾经流行过一条短信,说的是:"现代人爱打电话而不爱写信,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叫言而无信。"呵呵乐了之后,突然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甚至是一丝淡淡的哀伤。我已经没有写家信多久了?现在追想起来,好像自打有条件安装固定电话以来,写信的习惯便渐渐地退化了。我们当儿女的,往往有很多理由跟父母解释不写信的原因,以前是忙——学习忙,工作忙,生活忙;现在是通讯条件发达了,不仅有固定电话,还有手机、  相似文献   

2.
范丽娇 《福建乡土》2012,(3):25+50-25,50
1多少年过去了,在家乡的大街小巷,我安然地走着,目光清澈,脚步轻快。偶尔,我举起双手,看岁月从十指间沙沙流逝,焦虑与心痛会暗暗地疯长,但我从不去细细衡量,快乐与悲伤,泪水与欢笑,哪一个更多,哪一个更重。我只是愿意把父母的爱,兄弟姐妹的爱,爱人的爱,孩子的爱,朋友的爱,一一晾晒在阳光下,然后相信,生活是如此美好,活着是如此幸运。“能够来到这个尘世,你是多么幸运。”我在妈妈的这句话里长大,经历过青春的躁动,爱情的甜蜜,并且开始逐渐老去。我不知道那个未能谋面的兄弟或者姐妹,会是什么模样,会怎样来度过他们的一生,会不会比我幸福,毕竟只有我能够顺利地诞生,从容地去承受种种悲欢离合。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我的存在是多么的幸运。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独生女,也是家里的“小太阳”。爷爷、奶奶、父母等都围着我转,因而从小养成了任性、撒娇、固执的性格。家里样样事都得照着我的意见办,稍不如意便在家中如孙悟空般“大闹天宫”。因此也就谈不上孝敬父母这一道德修养了。父母把我看成了心头肉,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给我吃,用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供我读书。为了使我上学不迟到,一大早就起来买早餐给我吃。他们对我的爱是人与人之间最深情的爱,是最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爱。然而原来的我却不能体会到父母对我的一片爱心,反而时常向父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无理要求。记得有一…  相似文献   

4.
尊敬父母     
对学生进行爱父母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连他自己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这话很有道理。现在初一学生,年龄一般都在十二、三岁。我们教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要求他们在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孩了。父母养育了他们,疼爱他们,是他  相似文献   

5.
感恩的心     
正有时候,我喜欢哼一哼欧阳菲菲《感恩的心》,主要是喜欢歌词:"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当然,我更喜欢歌名——《感恩的心》。西方有一个感恩节,这一天,无论天南海北工作的还是流浪的人都要赶回家团聚在父母周围,吃着火鸡、南瓜馅饼和红梅果酱,向父母倾诉着感恩的话语,自然是有欢笑、有眼泪、其乐融融。我想起了国人,想起了我,想起了我们。如今,我们很时尚地过起了洋人的节日,在情人节里  相似文献   

6.
从警这7个年头里,我的工作其实很平常、很平淡,基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可辖区百姓就爱说我“热心肠”,说的是我资助了江芳芳他们8个孩子。其实,看着他们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换谁,谁也会这样做,我更没有理由无动于衷、袖手旁观。为了资助他们,我省吃俭用,总共资助了他们五六千  相似文献   

7.
每次走在回家的路上,都会看到街边、地下道里,一个或是几个不大的孩子,伸手向行人要钱。一角也好,一元也罢,只要你给了他们,他们就会面无表情地向你鞠几下躬,说上几声谢谢。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例》也同样规定了对于流浪的未成年人应当予以救助。但在实践中实施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随处可以看到一些流浪的孩子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其中有的是流失的,也有的是被父母遗弃的,更多的是被一些“老乞丐”所控制的幼童。在…  相似文献   

8.
父母抚养子女 ,可以说是对社会和家庭尽到了责任。同样当我们的父母年老体衰 ,失去劳动能力时 ,理应得到我们做子女的赡养扶助。如果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 ,让我们成家立业 ,生儿育女 ,而我们却狠心地把自己的父母一脚踢开 ,让他们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享受不到抚育了十几年的儿女的爱 ,我们扪心自问 :那还是人吗?良心何在呢!我就见到一户虐待老人、不尽孝道的人家。这家的老奶奶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农家老人 ,她现在的生活很是凄惨。只有一间小屋 ,屋里没有电灯 ,晚上只能用煤油灯来照明。以前这屋本是有电灯的 ,可是在她搬来…  相似文献   

9.
常言说:“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远胜于子女对父母的爱。”父母疼子女是人的天性,但疼的方法不同,光让子女吃好穿好不是疼,捆往子女的手脚一切为子女包办不是爱,只有用自己的所做所为去教育和影响子女,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才是真正的疼和爱。我父亲是一名军人。全国解放后,我父亲退了伍,战争给他留下了满身的疾病。1986年我母亲去逝了。风蚀残年,他仍壮心不巳,每日和大伙一起劳动在田间地头。秋天丰收了,他又把积攒下来的钱,存入银行,来支援  相似文献   

10.
家书抵万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之所以历久而不衰,是因为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2002年10月,笔者从学生记录自我成长的《自我评价报告》中欣慰地发现了一首又一首的现代“游子吟”:“从穷山沟里出来的孩子哪个不想扬眉吐气,哪个不想让劳累一生的父母晚年幸福?”想起父母那日益衰老的脸,心里不觉一酸,两行热泪滚了下来。父母的爱,我暂且不说,就凭他们望子成龙那一腔执著,虚度年华的你,良心何在呀!”我对不起父母日夜为我操劳的那颗心,我对不起…  相似文献   

11.
司新丽 《青年论坛》2003,(4):125-127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流浪汉流浪的方式基本有两种 :生活流浪和精神流浪。生活流浪是指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离开故土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 ,他们全部的目的在于生命的延续。精神流浪则是人们的流浪无所归依 ,不停地辗转反侧 ,寻找精神的家园。这两种流浪的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交叉的。精神流浪比生活流浪更见其复杂性和悲壮性。  相似文献   

12.
国外流传一则幽默:妻子抱怨丈夫"亲爱的,你爱足球胜过了爱我."丈夫堂而皇之地回答:"亲爱的,我爱你毕竟胜过了爱蓝球."这似乎暗示了一种现代人特有的心理现象:甚至爱情这种令人心醉神迷的东西也不能替代人们对足球的走火入魔.上至国家元首下到街头游民,当他们双眼注目绿茵场的时候,那忘我的情状消弥了他们社会地位方面的差异.在国外,许多人说不出总统、总  相似文献   

13.
遍地英雄     
总有人问我崇拜谁,我回答说崇拜我的父母。有时候我会表达得准确些,回答说崇拜我的农民父母。我的回答多少让人有点意外,多数人会说爱他们的父母,但不至于崇拜,可我一直都是这么回答别人的,崇拜父母,从我小时候开始。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他们就居住在抚河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地里劳作。长年累月的脸朝黑土背朝天,使我父亲的性格也像他脚下的土地一样,这就是沉默。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总看见父亲扳着脸,几乎就没见他笑过。为此,我从小就很怕父亲。他从地里回来,我从不敢看他的脸,以至于有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身边有许多朋友都是出嫁不出家,自己还像个没断奶的孩子天天赖在父母身边,却又制造出一个新生代来"把玩",结果慌得顾头不顾腚,这让娘家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也就自然将哺育女儿一家三口的重任又扛了过来。算来我也是"啃老"一族,父母为我操劳了一辈子,等到我结婚生子后,他们又把爱分给了另外两个人——我的丈夫和儿子。他们经常一大早去菜市场买来新鲜的肉、禽、蛋、菜及各种刚上市的水果送给我,一送就是五年,风雨无阻。  相似文献   

15.
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一、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以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诗经》上说:“父母生我,鞠我,顾我,携我,长我育我,欲极之德……”意思是说,父母生我、养我,出入抱我,一切照顾我,长大些又教育我,父母对我的恩德无以言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得十分生动感人。 《说文解字》说,孝即…  相似文献   

16.
沉重的爱     
《沉重的爱》作者江海心,是一位残疾儿的父亲,12年前,当他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夫妇选择了哺育她,尽管当时就已确诊小孩为严重智残;12年多来,他们费尽心思,把无限的爱倾注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身上。他告诉大家:“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痴呆儿的父亲,不论我们生育她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负担,不论我们的家庭因此出现了什么样的艰难,我都有义务把她的生命延续下去、这不仅是人道,是人的情感良心,更重要的是,不管她懂不懂,知道不知道,我和妻子都是用同样炽热的心去爱她的,尽管这爱又无奈又沉重。” 下期将推出《采访人生》,作者吴菲将讲述她采访三个患同样绝症的孩子的父母,并携手努力挽救他们时所感受到的一份震撼。  相似文献   

17.
一扇铁窗,隔开了两个世界。铁窗里,锁着忏悔的大人。他们是服刑的犯人,却同样为人父、为人母。如果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那就是监狱外面的骨肉。铁窗儿流浪着失去父母的孩子。他们被无情地抛在这世界上,他们对人间的温情,怀着羔羊般的依赖。然而,他们却不得不跟着五六十岁的长辈们乞讨为生,或无人照管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或流落都市街头拾破烂、偷窃他人钱物……父母犯罪,孩子无辜,如何抹去他们心中的迷雾,在美好生活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现实社会中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1995年5月26日,中国第一个民间…  相似文献   

18.
正春节回老家,听到几个不好的消息:一个中学同学的父亲因为癌症去世,一个大学同学的父亲因为肝癌住院,妈妈的一个朋友查出癌症……都是和我的父母差不多的年纪。最近几年,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是因为现在环境真的恶化到癌症越来越多的地步?还是爸妈真的老了?或者是我陪他们的时间太少,连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不知道?节后,父母跟随我到重庆帮着带孩子。他们那么小心翼翼,把女儿捧在手里,含在嘴里,将所有的爱都给了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19.
摇春天的雨夜,好友提出告辞,我坚持要送他到车站。最终,他拦住了我:“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反正只能陪我一程,就在门口止步吧。”我尊重了他的意见。每一个人都只是穿插在他人生活中的一个片断,这注定永远只能陪人一程。你爱自己的父母,希望他们长命百岁,但你再孝顺他们,他们也会走在你前面,你只能陪父母一程;你喜欢自己的女儿,时刻梦想用自己的身躯为他们遮风挡雨,然而,你再高大,总有一天你也要走在他们前面,你只能陪儿女一程;你拥有一个心心相印的妻子,但是,她前面二十多年属于父母,后面几十年会被儿女、命运分割,你只能陪妻子一程;你看…  相似文献   

20.
百善孝为先:孝是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的缘起 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诗经》上说,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我,父母的恩德无以言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得十分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