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0,(11)
<正>10月19日,由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台办联合承办的台湾农产品展暨豫台农业合作项目签约在郑州召开。本次农产品展台湾参展企业多,展示面积大,产品琳琅满目,活动丰富多彩,共有200多位台商参加了此次台湾农产品展,设台湾农产品展位100多个。台湾知名农产品企业如台湾尊品茶叶有限公司、高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迪洋科技企业有限公司等参加了此次农产品展。此项活动在郑州的举办,为全面推进豫台农业合作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也为学习台湾的先进经验提供了难得机会。豫台农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郑  相似文献   

2.
大陆开放15种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口,为台湾农民带来了福祉,引发了拓展台湾农产品商机的探讨。大陆消费者对台湾农产品所表现出来的“热情”绝不是一时的,大陆市场蕴涵的巨大商机是台湾广大农民未来的希望。大陆——台湾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选择台湾加入WTO后,农业和  相似文献   

3.
两岸农业合作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农业是精致农业,产品优质、高档、产量大,热带水果、花卉、蔬菜、种子等都是具有优势的农产品。但是,台湾本土市场狭小,而水果等农产品不宜保存,一旦滞销,经常造成农民血本无归。台湾农民非常期望能够有一个稳定、广阔的大市场来消化岛内过剩的农产品;而近在咫尺的大陆是台湾农产品的理想销售地。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24)
正11月25日至26日,由四川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成都有机农产品贸易协会(OTUC)、翔生大地有机农业发展学院(SEI)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兴义论坛暨海峡两岸"双创·文创·旅游"峰会在成都新津县台湾农民创业园举行。此次峰会以"生活农业·农业生活"为主题,邀请了中国农科院、中绿协、有机农业专业委员会、台湾嘉义、正修科技、明新科技、朝阳科技、台中教育等海峡两岸的农业领域权威人士、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等围绕"台湾农村产业融合与川台合作前景"等议题开展主题演讲和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5.
二战期间,台湾农业由于肥料匮乏导致农产品产量急剧下跌.光复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一方面努力恢复台湾肥料工业的生产,但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向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申购了大批救济肥料,以满足台湾农业的需要.长官公署特设了台湾省肥料运销委员会负责救济肥料的配销工作,但在配售肥料过程中受到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台人员的质疑.这批救济肥料基本解决了光复初期台湾的"肥荒"问题,提高了台湾农产品尤其是稻米的产量,但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7)
正台湾养殖渔业兴盛,却因求快而下猛药,导致2003年鳗鱼药物残留事件和2006年石斑鱼孔雀绿事件。高雄的一位养鱼高手以50年养鱼经验逐步朝"生态养殖"方向前进,把台湾水产品推向精致农业之路——为了让农产品具有追溯性,保障消费者吃得安全又安心,台湾"农委会"从2007年力推产销履历农产品制度,目前全台湾已有超过1700位从业者加入,涵盖了蔬果、养殖水产品、肉品、蛋乳  相似文献   

7.
<正>4月20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暨台湾农产品精品展示会在山东寿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菜博会为期40天,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和交流国内外蔬菜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理念,引导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本届菜博会在四号厅首设"台湾馆",这是国台办重点规划的交流项目。台湾馆既有"宝岛特色",又有"菜乡印记高度",集中展示台湾农产品精品,包括科技农业、生活科技、蔬菜水果、兰花、酒水、名茶、农产食品、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5,(5)
<正>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粗放的农业受到贸易自由化的冲击,内外销皆不景气,农民收入偏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面对严峻形势,迫切需要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农民收入,台湾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促进农业升级"的应对之策。台湾经济学界认为,精致农业是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卫生安全要求、有市场潜力、可提高农民所得的农业,也是生产、加工、运销及乡村旅游一体化的多环节盈利的农业。台湾科技界认为,精致农业是技术密集、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安全性并有利于生态养护的农业。概括言之,精致农业的基础是高投入和高科技,核心是高标准和高质量,特点是精和特,目标是高竞争力、高价格和高收益,基本形态是"三精农业"。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9,(14)
<正>7月9日,民进党当局有关部门日前启动"选举查察",将大陆企业采购台农产品列为所谓"搜报"重点,引发台湾农渔民质疑与反弹。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应询表示,农产品销售事关台湾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多年来,我们本着"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帮助台湾农民朋友拓展大陆市场,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深受广大台湾民众的欢迎。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农产品第一大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10.
李英明 《台声》2011,(5):30-30
农业合作一直是两岸交流的核心议题,目前呈现出几个现象: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均有所成长;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规模逐渐增加,但是大陆来台湾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很少,投资金额仅1.5亿美元;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农产品最大的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11.
台湾加入WTO与其农业保护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农业本身特有的弱质以及台湾农业经营状况所决定,在现阶段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实施农业保护的意义更加重大。按照国际惯例给农业以既符合多边纪律规则,又富有效率的支持和保护,是台湾为加入WTO调整农业保护政策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
正2008年以后,两岸和平稳定,投资政策利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也步入了深化互动阶段。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两岸农产品贸易快速增加和大陆对台政策的优惠,两岸农业合作交流项目日益增多,大量的台湾农产品随之进入大陆。与此同时,2015年,大陆多个省、市赴台采购和对台契作成果丰硕。这些采购既帮助了台湾农民解决农产品丰产滞销的问题,同时也为大陆消费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台湾农产品,实现两岸  相似文献   

13.
借鉴台湾经验发展海南精致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的精致农业 台湾自1980年代以来,面对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与农民收入偏低等严峻形势,在发展农业、建设农村与照顾农民的三项政策目标驱使下,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的重大措施。可以说,台湾的农业已初步实现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大陆是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外销的重要市场,20多年来,台湾农产品对大陆出口快速增长,产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应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1992-2011年台湾农产品出口大陆的变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WTO以后,规模效应逐渐成为台湾农产品出口大陆市场的主要来源,而ECFA协议的签订将这种效应进一步放大;竞争效应在初期是保持台湾农产品出口大陆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随着大陆农产品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台湾农产品的竞争力出现了衰减,竞争效应逐期下降,并出现负数,这应该引起两岸农业决策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19)
正9月9日,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在合肥开幕。该活动由中国农业部和安徽省政府主办。来自海内外3000多家企业参加。其中,台湾展区有近50家企业参展,带来了阿里山高山茶、黑糖麦芽饼等台湾特色农产品。据悉,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自2009年举办至今已是第八届,是中国参与企业最多、参展阵容最强的  相似文献   

16.
两岸农业贸易和投资协作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较长时期台湾岛内民心或政治取向与经贸走向“相悖”。“相悖”是现象,“相符”是实质:由于不能依据市场规律、农业产品和要素比较优势差异建立实现双赢的合作机制,台湾中南部农民从与大陆经贸往来中受益不多。鉴于此,大陆应加强两岸农业贸易和投资协作,让利于台湾小农,扭转岛内关于“大陆农产品是造成台湾农业困境根本因素”的错误认识,彻底打破政经相悖的格局。本文提出: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借鉴现代发达经济扶持农业惯例的前提下,放开台湾优势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创造条件帮助台湾小农西进大陆创业,用其农业要素上的比较优势来抵消产品上的比较劣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及台商在大陆的农业投资日渐增多,尤其是福建和海南与台湾的农业合作十分活跃。两岸如果能提高合作层次,使双方农业蕴藏的优势和巨大潜力发挥出来,建立两岸一体化大农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其前景非常乐观。 今年5月,台湾《联合报》开辟专题报道“两岸农业合作前景”,透露台湾方面既希望互利互补进行合作交流,又怕大陆农业发展给台湾带来冲击。该专题报道认为,大陆地区农村劳动力充足、农业种源资源、农业基础科技研究等均极为丰富,而且大陆农产品市场需求甚大;台湾地区则在资金、生产和运销以及经营管理技术等较大陆进步。两岸农业互补互利存在巨大空间。 从两岸整体看,台湾还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如果把台湾农业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一部分,两岸之间进行整体规划,各自发展优势,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台商在大陆可建立专业农业区,从事某种农产品的开发、生产,达到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是一个地区农业经济实力与农业经济质量高低的综合反映。湖北省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快速转变,就必须着力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升湖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知名品牌;扶持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大政府支持服务的力度,为农产品参与国内外竞争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2月15日,历时长达7年之久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最终协议,日本和韩国相继宣布开放稻米进口,台湾农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农业问题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新形势下台湾农业的处境如何?农业危机的根源究竟在哪里?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又是什么?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 总的来说,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的达成,为当前低速、缓慢增长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一股新活力,对于台湾经济来说,“入关”既带来机遇,却也面临挑战,尤其是农业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在农产品领域方面,乌拉圭回合谈判最终协议规定,在6年内,成员国必须削减20%的农业境内保护,除稻米等少数符合特别规定的农产品可暂时采限量进口外,其余农产品均适用无例外关税化,且关税必须逐年调降.因此,有必要对台湾农业所受的冲击进行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20.
张大为 《台声》2011,(8):48-49
前段时问,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来台参访,听说台湾蕉农为香蕉贱价所苦,立即宣布采购台湾香蕉500万公斤,豪气的作风和帮助蕉农的心意,令人印象深刻且感动。这也让我联想到,大陆采购团每每在台大手笔采购台湾农产品的盛况,既然台湾精致农业深获大陆好评,当局何不导引陆资来台湾投资精致农业?或许可以纾解陆资来台的干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