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浓浓玉米情     
王新明 《党课》2006,(1):86-87
又到了玉米上市的季节。每当这时,即便是再好吃的水果.也难以吊起我的胃口。倒是那遍体金黄、略带清香的玉米,总让我格外偏爱与专宠,每天再陋,也不忘在街头市角买上几个.捎回家后细细品尝。  相似文献   

2.
王玉珍 《实践》2010,(6):31-31
鄂托克前旗二道川蔬菜协会会长孟成财,积极为农民牵线搭桥搞服务,被农民誉为"咱们的红娘"。 鄂托克前旗二道川是个有名的贫困地区,交通不便,货物流通不畅。为此,每年春耕之际,孟成财便根据自己曾在供销社工作、联系广的便利,给农民赊销化肥、籽种、地膜等农用生产资料。2009年为500多户农牧民赊销化肥、地膜、籽种等300多吨;给300多户农牧民赊销玉米、羊毛、羊绒等顶账货物20多万元;用大米、白面、烟酒、日用百货等换玉米等800多吨。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生产历来十分重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也都十分重视。今年国家又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棉花等收购价格,调动了农民种粮种棉的积极性。近几年来,由于现行农资流通体制不顺,特别是化肥市场混乱,流通环节过多,监督管理不力,部分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违反国家规定,竞相抬价,造成化肥等农资价格猛涨。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供求偏紧,缺口较大,价格持续上升。经我们对宁波市郊区调查:1995年与1994年比,综合价尿素由1380元上升到2180元,上升57.97%,碳铵由520元上升到650元,上升25%;二级品磷肥由500元上升到660元,上升33.2%,氯化钾由1230元上升到1430元,上升16.26%;农用塑料薄膜由7910元上升到10250元,上升29.5%。农民反映强烈,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化肥是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的粮食,稳定化肥价格也就稳定了农资价格。  相似文献   

4.
《趣味逻辑》一书讲了这样一则笑话:一农民售猪时,在猪尾巴上拴了一只大老鼠,并且坚决拒绝收购人员的劝阻,坚持猪鼠同称,否则不卖。他说:我们买化肥你们要搭配香烟,我们购种子先要买你们的热水瓶,买火柴也要带牙签,今天我们卖这么大的一头猪,难道就不兴搭上一只老鼠?  相似文献   

5.
“用沼气烧水做饭,一个月能省近100元的‘柴火’钱,用沼渣种的蔬菜,产量高又绿色环保,卖价还可以提高30%左右,同时省去了买饲料、化肥的钱。粗略算来,‘三沼’综合利用后,家里每年增收节支5000多元。”临洮县新添镇潘家庄村村民王铁军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现如今,临洮县农民对沼气的认识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秋节快到了,陈连长的手机又响个不停。每年到这个时候,陈连长就有些犯难,特别是那些"关系小商""关系小贩"更是把连长找个没完。这个说:中秋节到了,你买些月饼发给职工吧,我给你回扣……那个说:要过节了,你买些苹果给拾花工吧,我给你送两箱最好的……又一个说:你要点葡萄给职工搞福利吧,我不会亏待你的……另一个说:你买几头猪给拾花工改善伙食吧,看在老邻居份上,你就帮帮忙吧……陈连长看看这个,望望那个,哪个都说得很在理,可哪一个都不敢答  相似文献   

7.
1952年,姜和平出生在南昌县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年仅16岁的他通过招工进入江西造纸厂当上了一名造纸工人。先后干过化浆工、扛料工,这虽都是又苦又累的工种,但从小就吃苦耐劳惯了的姜和平从未叫过一声苦,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他那踏实肯干的作风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好评,之后,他从班长干起,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省岳池县,有一家八方闻名的文化专业户,户主是年已65岁的优秀农民党员黄天琦,县内外经常有人专程去请他放电影,人称“黄电影”。 黄天琦是岳池县大石乡花园坪村一个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庄稼人。1962年到1976年间,他利用自留地种蔬菜,种出的白菜又大又鲜嫩,在菜市上很走俏,周围几十里的农民都去买他的白菜苗子,可到“割资本主义尾巴”时,被挂“黑牌”批斗,肋骨被打断了两根,但他不气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理直气壮地经营起了小卖部,干起了运销,干瘪瘪的腰包鼓起来了。接着,从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尝到甜头的乡亲们也逐渐解决了温饱。但在这走几  相似文献   

9.
阳春三月,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春耕备耕工作已在各地悄然展开。今年种什么,怎么种,寻求什么样的订单,这是目前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在克什克腾旗进行了走访。卖难,让农民有了订单观念属于半农半牧区的克什克腾旗地处赤峰市的东南部,全旗20多万农业人口耕种着100多万亩耕地,多以玉米和小麦为主产。多年来,由于人们的种植观念和市场观念的落后,致使当地生产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卖不出去,广大农民不丰收时盼丰收,盼来丰收不增收,他们眼看着满仓满囤金灿灿的包米和火红的小麦没人买,内心充满了焦虑与茫然。痛定思痛,农民开始关心起销路…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 我们是被假种子坑害了的10户农民。1995年春,我们从亲戚那里买回掖单13号玉米杂交种子播种。春去秋来,没想到我们辛辛苦苦了一年,每亩地只收了一百来斤。在请有关部门检验后,方知我们减产的原因是春天买的种子是假种子。经追问得知,卖假种子的人是康平县方家镇  相似文献   

11.
一个危险的信号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焦点,是收入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看河北磁县东侯召村一个普通农户给记者算出的收入账:以一亩小麦为例,要投入化肥83元,水电费50元,种子费30元,收割费45元,犁地费30元,播种费10元,农药40元,农业税及三提五统等费用120元,加起来400多元;一亩地按丰年800斤计算,1斤0.50元,也不过400元。种地如何才能赚钱?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透过这一信号,我们看到了一串串沉重的数字。农产品价格:1999年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只相当于1995年的80.3%;2000年上半年,小麦、玉米、稻谷综合平均收购  相似文献   

12.
平昌县委书记蒋东生说,中央要求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那么什么是政治呢?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多为群众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就是当前基层干部最大的政治。出身于农民家庭的蒋东生牢牢记住了这一条。他到农村,便到农民家里了解收入、负担和吃住情况,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到企业,就与职工交谈,了解工资收入、工  相似文献   

13.
金祥孔 《党的建设》2008,(10):28-28
"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这是白银市白银区强湾乡农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强湾乡党委在产业协会中注重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工  相似文献   

14.
《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综观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急剧而深刻的历史性嬗变,都未能绕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们的先人们历来主张,"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伤则国贫"。我国历  相似文献   

15.
农民高度分化背景下,理解占中国大多数的农民面貌是一项基础工作,“半工半耕”是一个核心概念,可从历史形成、内部结构及制度基础三个维度进行阐释。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的社会转型期,农民普遍形成半工半耕的收入结构。在农民家庭仍然保持伦理经济的基础上,半工半耕的社会基础是农民家庭代际分工。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基础秩序,为半工半耕稳定再生产提供制度基础。半工半耕概括了转型期农民的阶层处境及行动方式,是具有潜力的学术概念。  相似文献   

16.
听说山区有一种猴子,喜欢偷食玉米。当地的农民就把一只葫芦型的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树上,再在瓶子里放入猴子们爱吃的玉米。到了晚上,猴子见到瓶中的玉米十分高兴,就把爪子伸进去去抓。结果玉米抓住了,爪子却怎么也拉不出来了。直到第二天早晨,农民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肯放开爪子。你一定会耻笑猴子的贪婪。这叫“拿得起”,却“放不下”。其实,不说猴子,就人而言,“拿得起”而“放不下”也是常有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拿得起”容易,咬咬牙,挺一挺,就能“拿起来,扛过去”。但要心甘情愿地“放得下”,却并非那么容易。所谓“放得下”,是一…  相似文献   

17.
傅春阳 《奋斗》2001,(12):44-44
金色的十月,五谷飘香,延寿大地.又迎来了一个喜人的丰收年。玲珑的大豆在感谢!黄登登的玉米在感谢!香喷喷的稻米在感谢!感谢延寿信合人——为了大地的丰收,他们走遍千家万户,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了农民自己的银行,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成为了农民的依靠,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哥俩好     
在农一师一团二连,全连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四川籍职工常启春家有个干活踏实、为人憨厚的维吾尔族弟弟——艾和买提。艾和买提是泽普县农村的一个农民。2000年刚满17岁的他就出门打工挣钱。2001年春,常启春到沙井子找人帮忙定苗,认识了艾和买提,4天定苗工作结束时,双方都对彼此有了好感。艾和买提认为常启春这个老板讲诚信、为人实在;而常启春也对这个干活麻利、老实憨厚的维吾尔族小伙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19.
农资价格飞涨抵消惠农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农民的减负增收问题,近年来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这都是百年难遇的幸事。但不幸的是,近年来,油、电、煤、水等基础产品,以及化肥、饲料等农资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  相似文献   

20.
一、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危害日益加深经过几年的实践,通货膨胀有益无害论已经被证明其谬误,通货膨胀的危害已经日益暴露。首先,通货膨胀扩大了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打击了农业生产,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由于农业生产资料连年上涨,使种田成本剧增,售粮所得扣除化肥、农药、柴油、塑料薄膜支出之后,每亩收入不过一、二百元。农民收入增长率连续六年低于城市职工的收入增长率。沿海地区农民弃田抛荒,再加上天灾,粮食减产,农业生产形势严峻。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