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少强 《法人》2005,(12):124-124
赵云是《三国演义》大肆渲染的蜀汉人物之一。但真实的赵云既不像关羽、张飞一样和刘备情同兄弟,也一直不算是什么大官。刘备打下益州和汉中地盘,自称汉中王时,拜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前后左右四将军(三品),但赵云只封了个翊军将军(五品),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杂牌将军,等到刘备  相似文献   

2.
一本《三国演义》,最让人解气的无非是"张飞鞭杖督邮"这一章.尽管《三国志》和《典略》都证明实际上这是个"冤案",动手"鞭杖督邮"的恰恰是刘备,而老百姓却不太计较"历史的真实"--"谁打也是打,这种家伙谁都打得.""巡视"机构的威严、公信、道义的形象被"鞭杖"得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诸葛亮“赖账”的故事。说的是东吴孙权要讨回刘备借着的荆襄九郡,但诸葛亮就是赖着不还。他采用的手法有三招:一是拖。本来荆襄九郡是刘表的基业,刘表虽死,其子尚在,刘备在此是以叔辅侄,如果刘琦不在了,那时再说吧。二是哭。让善哭的刘备痛哭一场,弄得来讨账的鲁肃不好意思,空手而归。三耍横。让关羽唱黑脸,使出泼皮无赖的架势,先是嚷嚷着要杀前来要账的诸葛瑾,后又使蛮力将孙权派去接收三郡的官员尽数逐回。时下的官员赖账问题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未能很好解决的附在社会经济肌体上的一个“毒瘤”,以致在民间流传着…  相似文献   

4.
东方 《政府法制》2014,(23):19-19
马超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后代,曾经与曹操、刘备的大军交过手,皆不分胜败.刘备招降他之后,对他相当赏识,没多久便任命他为平西将军、都亭侯.之后,马超便开始自命不凡,自觉形同刘备的知己、手足,也不太注意君臣之间应有的礼节.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热播的新《三国》收视率再创新高。这部片子虽然在大场面上美中不足,但在谋略上的刻画应该说非常成功。看《三国》一直有种感觉——局势的转变,往往是因为一个谋臣的得失。曹操得荀彧而定乾坤,得司马懿而成北魏;孙权得周郎而安天下;而刘备在没有诸葛亮时常被人撵得  相似文献   

6.
<正> 庞统日审百案,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孙权以貌取人,不用庞统,鲁肃把庞统荐给刘备。刘备见庞统貌陋也不重用他,叫庞统当了一个耒阳县宰。庞统到任百余日,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作乐。刘备闻知大怒,  相似文献   

7.
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第一回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描写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兄弟,开始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崭露  相似文献   

8.
春秋 《政府法制》2014,(26):80-81
三国的纷争,不只是武力的角逐,更是智慧的角逐.而在武力和智慧的后面,又未尝不是书本的较量、学科的较量.据史料记载,不少三国人物借助书本来提升自己,应对紧张的竞争局面. 刘备曾拜卢武铉的先祖为师 魏、蜀、吴三大势力的君主中,曹操和孙权都是好学之辈,似乎只有刘备不读书,《三国志》说他“不甚乐读书”,然而,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里面,又记录了刘备的求学经历。原来,这位织草席、打草鞋的贫寒子弟,居然还专门找过导师指点。这位导师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汉大臣卢植,原文是这样写的:“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相似文献   

9.
江峰 《法律与生活》2010,(14):38-40
一部《三国演义》让农家娃张华,燃起了读书的热忱。如今,高墙内的他,在重新品读三国之余,结合服刑人员的现状,另辟蹊径地评点起了三国人物及事件。  相似文献   

10.
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西蜀大将魏延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蜀主刘备和军师诸葛亮对于魏延的态度就截然相反.分析两人的不同态度很是发入深省.  相似文献   

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学士一首《念奴娇&#183;赤壁怀古》唱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三国这一英雄汇萃的时代的神游。确实,自南北朝起,中华大地对于三国的崇拜便从未停息,文人皆崇孔明,武将争效关张,《三国演义》之问世,更是此等感情之集中体现。一部《三国演义》,其背后是千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的英雄之梦,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冑”,是讲曹操和刘备进行政治斗争的故事,着重描绘刘备“克己复礼”阴谋复辟的罪恶活动。用马列主义观点阅读和剖析这回书,能够帮助我们认清刘少奇、林彪一类政治骗子的反革命狰狞面目,认清他们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  相似文献   

13.
走进艺博会展馆,映入眼帘的是那幅高82厘米,长170厘米的《东山报捷图》,该图构思奇特,画意深邃,说的是东晋宰相谢安在淝水大战之际,在等待有关国家命运的战报时,镇静自若与友弈棋,从容手谈的故事。如此一个重大题材,被傅抱石在挥洒间准确地表现出来,既显示了他的功力,又体现了他对事物入木三分的认知程度。淝水大战和赤壁大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两个最典范的战例。赤壁大战因《三国演义》而家喻户晓,相比之下,从军事角度来说并不亚于赤壁大战的淝水大战,其名气却小的多,这实在是委屈了淝水大战。所以,画家选取了很好的一段历…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中将刘备塑造成宽厚、仁慈、爱民的贤君形象,以他为代表的蜀汉集团,坚持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试图建立合乎政治道德、维护百姓利益的理想政权。但是,在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中,刘备迫于现实利益的压力,为了政权本身,不断向现实妥协,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甚至将理想作为自己获得民心、夺取政权的手段。虽然刘备最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但是却付出了放弃理想的代价。作品以刘备的人生历程展示了在封建时代,以民为本等合乎道德的政治主张,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吃喝招待是官场的一大传统,古往今来,一直是久治不愈的顽症.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在桃园结义后,与关羽、张飞一起参与讨伐黄巾军,大小打了30余仗,立了战功,被封了一个县尉官职,相当于县武装部长兼公安局长.  相似文献   

16.
先说一段妇孺皆知的三国故事——赵子龙将护送刘备赴东吴娶亲。临行前,诸葛亮为防万一,送赵子龙三个“锦囊”,嘱其在三个不同时间节点拆阅。子龙依计而行,使刘备既娶得美女孙尚香又顺利逃离虎穴……  相似文献   

17.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0,(19):50-5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至今在耳畔蒙绕,诸多英雄形象历历在目。《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其作为主题歌歌词。  相似文献   

18.
毛应民 《政府法制》2011,(20):40-41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左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1938年5月3日,毛泽东在对抗大三期二大队学员的讲话中说,他在井冈山时,有一天想到土豪家里去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反映出毛泽东对读《三国演义》一类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过关”与“把关”钱长来说到关,就容易联想到“三国”时期的关羽,这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竞也过不了“情关”,《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讲的是:诸葛亮派关羽“把关”华容道以逸代劳。此刻,曹操及残兵败将如惊弓之乌,统统拿下乃...  相似文献   

20.
羽戈 《江淮法治》2010,(12):60-60
1994年版《三国演义》上映之时,我生活的小县城,电视机尚未普及至干家万户,于是拥有一台14英寸黑自电视的邻人有难了。每晚播完电视剧,其家必然是一片狼藉,灰尘、瓜子壳加劣质香烟的刺鼻气味所营造的世俗现场是另一种仓皇的乱世,兵戈扰攘的三国之争则在其家庭内部惨烈上演。这是《三国演义》留给我的最深刻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