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明安 《前线》2016,(7):40-44
本文研究供给侧改革与信访立法的关系,主要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供给侧改革对信访立法提出了什么样的需求,或者说供给侧改革导致了或将可能导致哪些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信访立法来进行规范,引发了或将可能引发哪些社会关系需要通过加强信访立法来进行调整。其二,信访立法作为对社会的一种制度供给,其本身应该进行怎样的结构性改革。文章根据我国信访制度供给侧长期以来存在的矛盾和弊端,以及当今中国社会现实对信访的需求,从扩大信访立法调整的范围、改革信访体制与确立信访制度的基本原则、重构信访机构与信访程序、改进信访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应通过立法推进信访制度的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2.
供需共振视阈下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华华 《求实》2016,(11):63-70
中国过去的需求侧管理,从消费、投资、出口方面刺激性拉动经济增长,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刺激,而中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与创新等要素转型配置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也不是新供给主义的减税增资。从马克思主义社会总生产"供需平衡"或"供需共振"视阈来看,在社会生产领域,遵循市场价值规律作用,需要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引导之间寻求平衡,且"需求侧"引导≠"需求侧"管理。在供需共振视阈下,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可优化人才使用机制,培育市场需求侧的有效需求,改善产业转型布局,推动市场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并以电子政务创新作为两端之间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市场供需端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前,地方利益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矛盾的焦点。因此,建设好地方服务型政府,有效化解地方利益矛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理性选择,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面临公共服务理念缺失、公共服务社会化程度偏低、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存在张力、公共服务绩效管理评估机制不健全等诸多现实困境。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已逐渐凸显出来,而造成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民主参与。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为满足公共需求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路径。政府作为公共权威的代表,需要通过相关路径选择发挥公民参与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5.
既有的"政府中心论"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应从治理视阈更全面地反思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参与机制和有效协作的治理机制,尽管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但依然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从治理视阈看,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应该包括:一方面,通过强化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意愿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精准对接公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在完善基本财力保障的基础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协作治理机制,有效实现公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四+”模式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新作为,采用新模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打造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可或缺的环节。针对基层社会治理党建引领弱化,治理创新发展缓慢,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治安防控能力较弱等问题,采用"社会组织+"、"党建+"、"互联网+"、"新乡贤+"等模式,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把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促进问题在基层解决,矛盾在基层化解,以基层社会治理的"小写"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写"。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面向过程的动态挖掘与实时分析等技术特性成为研究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问题的重要工具。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需求识别不精准、供需结构不合理、供给碎片化、供给方式单一等问题。文章通过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文本信息精准挖掘的语义相似聚类需求数据识别模型,分析了大数据在公共服务需求识别与精准挖掘中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服务需求确认与精准供给的技术线路,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供需结构不平衡矛盾、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有效举措。目前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一些问题与风险,对此必须采取有效之策来化解与应对。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已逐渐凸显出来。造成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民主参与。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为实现公共服务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民主参与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提供了路径。政府作为公共权威的代表,需要通过相关路径选择发挥公民参与在公共服务政策制定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我国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公共服务是实现国家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转变和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需要。近年来不断壮大的农村社会组织较好地发挥了供给社区服务、形塑乡村价值和推动政府转型等作用,初步形成了与基层政府的协同治理。但也面临着合法性缺失的法制困境、行政化侵蚀的体制困境、慈善业余主义的能力困境和社会资本短缺的社会困境。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必须把它嵌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代任务,坚持法治先行、政府推动、社会组织自我涅槃和社会监督常态化,使社会组织回归乡村社会本身,提高其政社协同整体性供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有了很大发展,政府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多种媒介、多种途径与民众沟通,以便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宣传政策、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并最终获取更多的合法性资源,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团结,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众多途径之中,信访制度作为我党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实现政府与公众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信访制度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不断化解.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北京人均GDP达到12.9万元,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并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特征。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探索以社会企业创新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可以进一步高效配置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的责权关系,构筑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社会企业与公共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3.
加强县域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迫切需要.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创新性地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资源聚集在信访接待大厅,调动区域内各类"理民事、解民忧"的工作力量,畅通回应群众需求的渠道,实现了群众诉求"一地解决",筑牢了阻止县域矛盾纠纷"外溢...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存在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从基层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经验看,在解决并化解社会矛盾存在的困境时,基层政府要转变治理思路,完善机制,提升化解策略和建立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魏义方  杨宜勇 《前线》2017,(4):46-49
新常态下加快北京市公共服务改革,既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实现共享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建议通过创新供给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引导公众参与,促进公共服务供需匹配;健全财政制度,增强公共服务财力保障;优化治理手段,改进公共服务绩效,综合施策,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跳出“事业单位”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线》2010,(9):48-49
<正>近年来,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事业单位一直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  相似文献   

17.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日渐增多,本意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绩效。但引入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绩效亦不如预期,于是试图通过第三方绩效评价的方式予以规范。但是,事实表明仅仅采用第三方绩效评价这种外部干预并不足以化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遭遇的绩效困境。文章以S区自助图书馆为例,从利益契合度、公共价值和能力三个维度,基于共生理论分析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困境的形成机理,论证了内在动力对于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绩效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化解绩效困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实质上是由高等教育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多元需求之间的错位、学校分数至上与社会能力第一的人才标准的迥异、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反差、大学生职业生涯准备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等等。化解大学生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需要高校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就业教育,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注重发展自己的就业能力;社会应理性看待就业形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9.
一、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的困境 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是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当前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宪政视阈下当前我国信访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红暄 《唯实》2009,(7):62-66
信访是公民和政治体系之间的政治沟通行为。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公民信访、信访工作机构不能及时化解的问题和现象。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看,形成这种信访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地方公共权力高度一体化;人民代表大会信息沟通通道对信访通道的挤压;信访制度自身的缺陷;中国政治文化中浓厚的“清官”情结的影响。化解我国的信访问题,必须对现行的信访制度进行改革。信访制度的改革应是渐进的。应确立“民主”、“法治”、“以人为本”的现代信访制度理念;引入人大代表接访制度和律师参与信访制度,为信访通道分流减压;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增强信访工作的责任感;整合现行信访机构,借鉴西方申诉专员制度,明确信访工作机构的权利救济功能和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