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有机安全观,关注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边境地区作为国家领土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得边境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维护边境安全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应有的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赋予边境安全丰富的内涵,边境安全丰富的内涵对维护边境安全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戍边角色多元化。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戍边角色多元化不仅意味着戍边角色在数量上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戍边质量的提升。笔者通过分析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戍边角色的多元化应涵盖以下主要力量:边防部队、边境地区基层组织、边境地区群众、邻国边防部门和软力量。  相似文献   

2.
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内涵和外延丰富、时空领域宽广、内外因素复杂。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系统分析其整体逻辑,根据“发展时景-安全时景-关系时景”的分析框架,从“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系统分析传统安全观、综合安全观、新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成逻辑,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研究总体国家安全的内部逻辑,从“统筹四对重要关系”探讨总体国家安全的关联逻辑。结果显示,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向公共安全的下沉,社会治理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民生福祉是国家安全的首道防线;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为空间关联,统筹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为主体关联,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内容关联,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为命运关联。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学》2019,(3):3-22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经历了以国防建设和政权安全为出发点的国家安全法制初创与曲折发展时期、以传统国家安全观法律化为重点的国家安全法制形成与完善时期、以及自2012年至今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等三个时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从国家安全法制建设到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从国家安全的法律之治到国家安全的良法善治、从传统国家安全观到总体国家安全观、从以政权安全为中心到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从侧重保护国家安全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注重反间谍工作到维护总体国家安全、从国家安全机构法到国家安全基本法、从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现代法学》2018,(1):145-156
十九大报告将反恐纳入国家安全战略,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预防性反恐是反恐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有着强烈的内生需求和外在压力,需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方向指引和技术管控。具体而言,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守人权保障底线。明确不法意志的有无是预防性反恐罪与非罪的质变节点,清晰不法意志的大小是刑罚轻重的设置标准,透视距离不法意志的远近是非罪措施强弱适用的依据,具有导引反恐进路、框定反恐条件的积极作用。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预防性反恐的制度建构需以不法意志为核心,合理限定预防性反恐的刑法边界,均衡调适预防性反恐的衔接机制,科学设置预防性反恐的程序内涵。  相似文献   

5.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应对暗网犯罪具有导向意义.新时期暗网犯罪对网络安全构成了新威胁,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认识暗网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为其作一个初步定义,并结合暗网犯罪对我国已经形成和潜在形成的挑战,用辩证的、系统的思维来设计应对暗网犯罪的策略.应对暗网犯罪应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全方位治理思路,这是应对暗网犯罪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蔡宝刚 《法学》2022,(1):3-19
保证国家安全是当代中国的头等大事,国家安全日趋稳固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要历史性成就。法治是保证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方式和根本之策。习近平通过论述我国国家安全风险形势、依法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等问题,阐释了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现实需要;通过论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问题,阐释了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论述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各环节建设等问题,阐释了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总体进路;通过论述维护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等问题,阐释了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重点任务。习近平国家安全法治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为我国新时代取得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性成就奠定了理论基石和提供了行动指南,对我国在新征程上不断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和全球网络空间的兴起发展,使传统绝对化的主权观念受到冲击,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国家主权的自然延伸。互联网的自由化、无边界性与国家独立性、固定边界有着鲜明的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面临的复杂法律问题仅凭一国的力量也很难解决,加之国际组织的权力强化和地位提升,国家不得不让渡部分主权或自我限制主权,以促成国家之间的协调合作。同时国家安全问题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树立新的安全观,提高信息保障能力成为信息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政法学刊》2018,(3):76-82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之根本,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侮辱国歌的行为,不仅危害社会公共秩序,还危及国家主权和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安全主导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凝聚民族力量,与政治安全关系逐渐紧密。非传统安全因素逐渐取代传统安全因素威胁国家安全,在此背景下,为满足当前国家安全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刑法修正案(十)》增设侮辱国歌罪,既惩治了侮辱国歌的犯罪行为,又维护了国歌奏唱、使用的严肃性和国家尊严。在填补刑法空白的基础上,有效地与《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衔接,确保了民族的优良爱国文化传承,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国家安全观也由单一的、注重本国的、以国防安全、军事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向多样化、多层次的以综合安全为特征的新的安全观转变。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以求实的精神和非凡的睿智,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在国家安全理念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理论特色,实现了国家安全观上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0.
赵宇 《政法学刊》2006,23(4):119-124
冷战后,中国提出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安全环境。新安全观需要新思维。在以合作求安全、以协商求安全,建立新的安全机制维护安全和坚持反霸反恐并重的思维。新安全观强调重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而国际警务合作是对付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的有力武器之一,因此,应该用新安全观的视角来看加强国际警务合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马章民  张琛 《河北法学》2014,(11):127-131
近年来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严峻,既有国内暴力恐怖犯罪、分裂分子犯罪、宗教极端组织犯罪等,又有外部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为积极有效应对,我国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我国针对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立法规定存在缺陷,有必要在修订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整合刑法中危害国家安全罪专章和增设有关新罪名等方面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刘艳红 《人民检察》2023,(13):31-36
检察机关承担维护国家数据安全和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双重职责,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发展理念。应以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为契机,聚焦Web3.0时代数据犯罪的新特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司法保护体系,依法履行数据安全司法保护职能,准确把握数据合理利用与数据犯罪的界限,加大对危害数据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加强检察业务数据安全管理,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从而筑牢数据安全底线,为数据法治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推动数字经济在法治轨道上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家安全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服务于新发展阶段构建大安全格局的伟大实践。近年来,我国国家安全相关领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进一步推进这一新兴学科领域的发展,有必要系统总结和梳理国家安全学的研究现状,挖掘国家安全实践背后的理论意涵。在知识谱系的分布上,国家安全的理论研究是基于国家安全实践图景的价值考量和理念概括。其中,地域、领域与治理视角为国家安全学分层分类地甄别复杂安全问题提供参考依据,并最终以学科框架归纳国家安全研究的概念、理论与范式。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学研究经历了初步拓展阶段、多元探索阶段和爆发增长阶段,从国家安全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数字时代背景下数据安全问题研究和国家安全审查研究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理论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落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应当深刻领会和准备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树立安全至上、政策指导、源头治理等工作理念,以“四大检察”综合履职为抓手,不断增强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检察监督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的能力,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贡献检察力量。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安全是我国在面对各种反华势力的渗透和颠覆中十分重要的防线,也是国家存亡的基础。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从整体上免于受到任何来自外部的侵害和威胁的状态。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国防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内容。西南边境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我国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在此就西南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作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总体国家安全观对边境地区的稳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切实维护边境地区稳定,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顺利实施,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边境地区维稳工作。为了确保边境地区维稳的科学合理性,边境地区维稳必须处理好维稳与创稳的关系、维稳与发展的关系,避免维稳的泛化和维稳政绩的功利化。  相似文献   

17.
底蕴 《法制与社会》2014,(2):139-140
国家安全观从古到今一直在国家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本文将从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四代领导集体的角度阐述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总结中国从古代到现代重要的国家安全思想。  相似文献   

18.
《对外贸易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具有防范国家安全威胁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然而,反观美国《1962年贸易拓展法》以及《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近期生效实施的部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有关国家安全制度的立法模式,我国《对外贸易法》相关条款的“两分法”模式存在明显不足。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我国有必要制定具有“时代性”特点的对外贸易国家安全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经济犯罪检察工作将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持续把握好稳与进、宽与严、惩与治的关系,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工作理念更新、发展。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法打击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网络安靖的各类经济犯罪、网络犯罪,积极适应网络时代、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坚持惩治犯罪、保障权益、促进发展、优化治理相统一,依法履职、主动履职、充分履职、创新履职,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  相似文献   

20.
全面依法治国是维护人民安全的前提基础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对老百姓而言,最直观的安全就是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正是要突出法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