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夏,我与朱培康、娄志豪、郑建邦等一行,应美国旧金山中国和平统一协会会长张道行先生的邀请,先后访问了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纽约,与有关侨团和知名人士进行了交谈,深受教益.公毕,我请假到华盛顿探亲与家人团聚,以叙天伦.此次赴美访问和探亲,长达两个多月,感触良多,乃写了“旅美杂咏六首”用以抒臆,并奉告诸亲友.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7,(23)
<正>1987年,在台湾外省老兵返乡运动的冲击下,台湾当局不得不正式开放大陆探亲。随着老兵回大陆探亲的实现,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逐渐被一点点推开,两岸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规模日益壮大。在这3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两岸民间交流的恢复与发展不仅解决了台湾外省老兵回大陆探亲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了强大动  相似文献   

3.
日前,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委统战部接待了中国台湾《中华洪门杂志》主编任培厚先生,就和平统一问题与之进行了座谈。任先生祖籍山东省青岛市,自幼跟父亲在台湾长大,属台胞中的新生代。他爱好旅游,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与大陆各界人士交往多,见识也广。他的思想在台胞...  相似文献   

4.
“愿共同为和平繁荣的新中国共同努力”。这是蒋纬国先生为我题写的条幅。这条幅是台胞田曼诗教授于1996年秋从台湾回大陆探亲时亲手交给我的。田曼诗是漯河市郾城县人,1994年随夫去台湾,现为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亚洲太平洋美学研究会会长、哲学博士。她与蒋纬国先生是留德同学,同为中德文经协会理事长和常务理事,在台湾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和文化艺术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先生于2001年2月8日晚在台中病故。在他享年103岁的时光里,有近半生在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呼吁。陈立夫昆仲于1949年败遁台湾后,失宠于蒋介石,遂自逐赴美,以养鸡为业。20年后返台,潜心于儒家、老庄、周易等祖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的研究,颇有见地撰写了《中国文化之特点》、《弘扬祖德,以利人群》、《孔孟之道永存》、《弘扬先祖的智慧》、《四书贯道》、《人理学研究》、《中国文化与世界前途》等书,还翻译了英国人李约瑟所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他在潜心钻研学问的同时,始终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主张第三次…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著名作家曹聚仁(1900-1972)诞辰115周年。在非常时期,他曾作为"两岸密使",数十年如一日,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奔走呼号,赍志以殁。他的中国和平统一梦,虽然至今仍未实现,但历史不会忘记他的功绩。解放前夕,《前线日报》社长马树礼先生,为曹聚仁全家买好了去台湾的船票,但最后他选择留在上海迎接解放。1950年7月,曹聚仁只身奔赴香港。行前,他写信给夏衍、邵力子等人。邵力子答复:在海外,也一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他这一去,羁留在外22年。1956年至1959年间,曹聚仁先后六次应邀回内地  相似文献   

7.
现在每月都有上万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或旅游.随着这股探亲热,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出现了新势头,间接贸易有了较快发展,而且不少台湾商人也纷纷到大陆洽谈生意或投资办企业,受到热烈欢迎.今年七月六日在北京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正是在这一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而且将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发展.两岸的经济交流,近两年首先在间接贸易上有了迅速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九八六年,海峽两边的转口贸易额为十亿美元,一九八七年增至十五亿美元;估计,一九八八年可达二十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正>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告"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两岸关系进入对峙趋缓、交流萌生的新阶段。《告台湾同胞书》以"每逢佳节倍思亲"说出许多家庭30余年骨肉分离之苦。但直到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岛内部分民众经第三地赴大陆探亲,才有了第一位持台胞证获准进入大陆的台胞。这位台胞是常州籍台胞,名叫周纯娟。对此,当时新华社、《人民日报》都曾有过报道。周纯娟回常州,拉开了台胞回大陆探亲的序幕,拉开了常台两地  相似文献   

9.
回到故乡     
<正>“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先生墓前,黄永玉在一块石碑上的题字。被称为“灵魂摆渡人”的高秉涵老人曾是一位台湾老兵。他1935年出生在山东菏泽。13岁那年,随国民党军队离开菏泽到台湾。两岸开放交流交往前的几十年时间里,回到故乡便是他从未放弃过的努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当时已移民阿根廷的菏泽老乡要回大陆探亲,途经台湾时,高秉涵恳请她带一些家乡泥土回来,以慰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0.
漫漫人生路,依依故乡情。台湾《乡情》杂志社社长、《乡讯》杂志社发行人、旅台怀宁同乡会理事长高向荣先生日前又回到故乡安徽安庆。83岁的高老先生自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他先后返乡探亲观光和开展联谊活动达13次之多,其中由他牵头组织的旅台同乡返乡观光团就有5次,每次多则60多人,少则30多人。一个高龄老人,身兼数职,又亲自多次组团返乡,每年往返台湾和祖国大陆多次,四处奔波,  相似文献   

11.
《两岸关系》2008,(4):11-12
为推动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谈判与对话,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感召下,经过两岸同胞共同努力,1987年底,台湾当局被迫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长达近38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7,(1)
我父亲华朝清,是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由济南机场经郑州随国民党部队到台湾去的。赴台前后,他在部队开车,有一手好本领。在50年代,蒋介石视察金门岛时,曾为蒋当过一个星期的临时司机。后来由部队退役,因当时回家无望,他便埋头苦干,创建了一个运输公司,并在台成家立业,现有老伴,一子二女和一个小孙子。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我父亲先后回大陆探亲8次。最近一次回来,他谈了一些对祖国大陆、海峡两岸有关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我叫王效曾,山西省平定县人,生于1946年。《台湾王忠礼回乡日记》是由我摘录的。王忠礼是我的堂兄。从小听说有个堂兄,但未曾谋面,直到1984年2月的一天,收到一封来自新加坡的信,拆开一看,竟是堂兄王忠礼寄来的。真是又惊又喜!从那以后,我们王家亲友就和37年杳无音信的堂兄王忠礼有了书信往来。1990年5月,王忠礼首次回大陆探亲,写下《探亲日记》。1992年6月再次回大陆,写下《访友  相似文献   

14.
丁临,江西省修水县路口乡人,1947年离陆去台,曾在台湾金门前线、台湾中正理工学院、台北市警察局等单位任军警职数十年。退休后,丁临思乡心切,于1988年首次回大陆探亲,1989年决定定居修水。他在家乡定居了近20年,既见证了祖国大陆的沧桑巨变,更目睹了故乡修水的今非昔比。在他的晚年生活中,他以一位老台胞的赤子之心和桑梓之情默默地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刘晓华 《台声》2014,(4):72-73
<正>周纯娟女士身上的鲜明印记,是循正式途径回大陆探亲的台胞第一人。时光回溯到1987年。这一年,台当局顺应民意,开放岛内民众回大陆探亲,其时两岸隔绝已近40年。机缘巧合,江苏常州籍台胞周纯娟女士成为循正式途径回大陆探亲第一人,得以闻名两岸。如今已84岁的周纯娟,仍是一个精致美丽的女人,步履轻捷,十分健谈。她在台湾生活了60多年,早已把台湾视作第二故乡,也已习惯了亚热带的气候。自从当年回大陆探亲,20多年来她成为"候鸟",每年金秋10月回到家乡常州与父老乡亲共叙天伦。这个时候,她只是"回娘家"的普通女子,特殊历史事件在她身上烙下"第一人"的印记,还有那近40多年分离带来的家国之痛,终在亲情乡音里淡去。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的龙年,本刊与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央电视台、中国摄影家协会、华侨摄影协会、《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声报》、《台声》杂志等单位联合发起,由四川国营建设机床厂提供赞助的"在龙的故乡"摄影竞赛及展览,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热情关注.至六月中旬,来稿已达两千多幅.稿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这里先选登一组反映台湾海峽两岸亲人离散三十八年之后,台胞终于可以回大陆探亲的照片,它真实地记录了久别重逢、亲人欢聚这一动人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文化艺术界,国画家李登胜先生享有诗、书、画三绝盛誉。多年来,他全力以赴,致力于以书画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以书画交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成绩卓著,有目共睹。海峡两岸众多新闻媒体和各界上层人士,对李登胜先生牺牲个人、无私奉献的崇高人品和艺晶,深表佩服。 率团赴大陆开展书画交流的先行者 当台湾当局刚刚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旅游大门之后不久,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李登胜先生,对根在大陆的书画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大陆,早已按捺不住他那颗梦绕魂牵的渴望之心。1989年,他率先带领台湾书画交流团赴桂林作文化交流,受到大陆同行的热烈欢迎。1991年隆  相似文献   

18.
武钢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勉成先生,是一位资历较深的集邮者。1995年夏,他与其姊赴台探亲。因时间较为充裕,又有邮友引导,得以较为详细地考查台湾邮市,结交了一些邮商和集邮者。回来后,他将台湾集邮家武拯民先生托他带给我的一册《台闽地区风景邮戳、风景明信片全集》交给我。厚厚的一大本,既是集邮品,又是风光导游手册。武先  相似文献   

19.
台北三日     
作为内地的普通医生,我们谁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机遇———在有生之年踏上祖国宝岛台湾的土地,并亲历了海峡两岸关系史上一次重要事件。但是,这个机遇,却因为一位年逾八旬的台北老人而降临到我们头上。原籍南阳淅川县的台胞夏育斌先生,回大陆探亲期间生病住院。在他住...  相似文献   

20.
依依故乡情     
清明时节,柳暗花明。台湾《乡情》杂志社社长,《乡讯》杂志社发行人、旅台怀宁同乡会理事长高向荣先生,再次率领祭祖扫墓旅游团一行回到故乡安庆。84岁的高老先生自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已先后返乡祭祖扫墓、旅游观光及开展联谊活动15次,其中由他牵头组织的旅台同乡返乡观光团就有7次,多则60多人,少也有30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