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理论上的私有化主张有各种各样,其主要为:一是,有的文章猛烈抨击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说:“社会主义企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普遍化,是狂想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有的文章猛烈抨击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说这就是“国家社会主义”。二是,有的文章提出把国有财产分给“每个选民”,说:“产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是组成任何形式的财产权利的基础。”据此,文章主张“将财产权利还原为个人权利”,“‘细分’公有权”,“每个选民都拥有一份排他性的财产权利”。有的文章提出“公民产权本位论”,认为公民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以及党中央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概括,各方面的认识是基本上统一的。但是,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企业,当前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该主要抓什么?对这个问题,人们在认识上还有一定的分歧。 有的同志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产权改革。只有通过产权改革,实现产权明晰化,才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企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08,(12):16-16
本刊记者问(以下简称“记者”):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光辉历程。会泽同全国、全省一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认为.今后会泽在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困扰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从微观层次看,突出的有三个方面,即核心是权责问题;难点是分配问题;关键是人及其意识问题。这也是导致国有企业诸多困惑现象的主要成因。 一、核心是权责问题 围绕现代企业制度的四句话十六个字,理论界各执一词,有不同的诠释。“产权说”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产权问题;“分开说”强调国有企业的真正活力在于政企分开;“管理说”阐述了国有企业的一切弊端源于管理不善。虽然,江泽民总书记的“系统说”从整体的、联系的角度指明了在现代企业制度上的唯物辩证法立场,平息了争论,但通过争论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王东京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能走私有化的道路,但也不能把不是私有化的改革扣上私有制的帽子。目前社会上关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公有制不如私有制有效率,因此主张要更多地把国有制企业改造成私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6.
企业“包袱”怎样甩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贺光辉目前说,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改制转轨,必须统筹解决沉重的历史包袱问题。他将历史包袱主要解释为四个方面:债务、老职工保险费用不足、企业“办社会”和老企业冗员过多。如果不把这些负担减轻下来,企业实现制度创...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1994,(4)
从实际出发,振兴国有企业─—我省八位企业负责同志谈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问题本刊记者编者语:当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加速转轨阶段,国有企业普遍面临困境,表现在企业老化、包袱沉重、效益低下、缺乏活力、企业近半数亏损等方面。国有企业如何“解困”,已成为全国、...  相似文献   

8.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刻,只有致力于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才能使国有企业彻底走出困境。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即所有制结构的创新,“放小”中的许多措施,根源于此;二是产权的管理调整与重组,即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即所谓“抓大”中的许多措施。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试办托拉斯和现代企业集团就是两次工业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与分析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对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试办托拉斯──20世纪60年代我国国有工业管理制度的一次创新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中,中央发现由…  相似文献   

9.
厚爱青年的佟总本刊记者王占柱,刘莹北京青年报记者奚宇鸣一位55岁的总经理心系青年工作,还获得第七届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工作奖,个中缘由,请看记者采写的报道──有的人认为,青年工作是党团组织的事,与行政领导关系不大。城建集团总经理佟永贵却不这样看,他认为青...  相似文献   

10.
几十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承担了解决就业和办社会事业的沉重负担,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冗员多、债务多、社会负担重.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现象。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政企不分、产权界定不清、资产负债率高、效率低下.又成为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活力的致命弱点。这些原因,使当今的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陷入了困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制定…  相似文献   

11.
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式和步骤做了具体的说明。但时过一年,根据各方面的实际调查材料一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以产权制度变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取得J一定的进展但并未有人的突破。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就企业自身来说.很难尽快甩掉传统体制留给的沉重负担.比如债务、办社会、冗员等.给企业在产权界定上带来很多困难。就债等负担者.截至1993年底.全国国有资产力34950亿元.其中经营性问U资产为26O2三亿元.l’i总量的745/,非经营性同事1资产力8924亿元.;‘{g…  相似文献   

12.
“一”字为数字之首,“一”字最好认,“一”字最好写。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郑州铁路局劳动模范、西安火车东站站长宋宽荣,谈到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廉政作风时,他的每一条体会都离不开这个“一”字。他也正是凭着把好“一”字关,唱响“一”字歌,保持了一身清廉,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赢得了全站职工敬佩、信任和赞扬。从“管好第一个最难管的人”谈起曾有记者采访宋宽荣同志,问:“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你作为一个站长,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他回答:“要管好第一个最难管的人”。在他看来,作为一站之长,在东站他的权力最大。“没监督的…  相似文献   

13.
产权探微     
邢才 《唯实》1999,(10)
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和法学界从不同的侧面,针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财产权与国家所有权”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迄今为止.这一讨论仍未结束.中共十五大把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那么,产权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其经济学涵义与法律学涵义有什么不同?笔者试作初步探讨,亦“就有道而正焉”.一 产权理论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芝加哥学派”)创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凡·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等论文被公认为西方产权理论的开山之作.其后.科斯的追随者如阿尔钦、德姆塞茨、诺思、威廉姆森、张五常等都为丰富与发展产权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斯的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由“科斯定理”和“科斯第二定理”及其推论所构成.所谓“科斯定理”  相似文献   

14.
最近,湘潭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与市经委联合举办了“湘潭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座谈会”,探求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现将主要观.点摘要七。下:一、当务之急: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企业管理,既是国企改革的要求,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一要真正重视管理。不少同志认为,当前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存在内部管理混乱问题。因此,加强国企内部管理是当务之急。有学者提出,体制改革是搞好企业管理的一个前提,但它不能代替企业管理。湘大朱蔚文教授提出:“缺乏科学化的管理意识和内…  相似文献   

15.
理论新视点     
《前线》2000,(11)
国企改革的立足点应是管理制度变革路风在2000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上撰文认为,国有企业以“铁饭碗”和工作场所福利制为核心内容的制度结构,使管理者从来没有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协调生产过程,这是导致国有企业管理能力长期欠发达的根本原因,也是其转变的直接障碍。在从计划到市场的过渡中,国有企业的改造需要一个独立的组织转变过程,而转变的根本标志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作者认为,基于把管理形式和组织形式识别为决定企业经济绩效的关键变量,企业组织转变的起点是从操作层次上做起的管理和组织变化,而不是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6.
“政企分开”的实质是“政资分开”李建德国有企业必须与市场经济对接,为此,实现企业自主经营是关键。本文认为,为了使国有企业能自主经营,必须实现“政资分开”,构造新型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一)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十六字原则中,“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  相似文献   

17.
王梅 《前线》1996,(10)
国家体改委生产体制司司长吴天林答本刊记者问──采取大动作加大国企改革力度本刊记者王梅记者:搞活国有经济,特别是搞活国有企业,可能是当前上上下下各个方面最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不少国有企业处境困难,效益滑坡,许多企业、干部、职工虽然承认不改革没有出...  相似文献   

18.
王幼平 《奋斗》2002,(4):18-19
总结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诸多案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经营机制的转换、管理的加强及监管的强化,都与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密不可分。虽然说产权改革不是万能的,但国有企业不进行产权结构调整是万万不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征文 国家对企业实行简政放权以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权力行为受到的监督制约,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识上有偏差,不敢理直气壮地抓监督。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加强监督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有的担心“查处一个人,搞垮一个厂”;有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担心加强监督会影响本地的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有的认为只要企业能赚钱,个别人得一点、玩一玩、赌一赌甚至有明显作风问题等都是小节,怕加强监督会影响其积极性;有的怕监督会得罪人…  相似文献   

20.
走出“观念”的“沼泽”——再就业:人往哪里去系列报道之一本刊记者李文为了保证下岗职工的生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再就业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它必须由政府、社会、企业和就业者共同努力来完成。但首先必须解决下岗职工的择业观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